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醫療控費需杜絕「臨時抱佛腳」

醫療控費需杜絕「臨時抱佛腳」

摘要:近日,在微信等社交平台上,一則「貴州省某三甲醫院多個科室停用部分醫用耗材、暫停辦理高值耗材入庫」的緊急通知引起了公眾的關注,有網民認為此舉源於今年年底的「突擊政策」,也有不少聲音猜測是因為「醫保基金見底而不得不進行的控費手段」。

文/劉紅霞

近日,在微信等社交平台上,一則「貴州省某三甲醫院多個科室停用部分醫用耗材、暫停辦理高值耗材入庫」的緊急通知引起了公眾的關注,有網民認為此舉源於今年年底的「突擊政策」,也有不少聲音猜測是因為「醫保基金見底而不得不進行的控費手段」。

貴州衛計委及時作出回應稱,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並不是說不收病人、不開藥、不治病。而是「一方面,倡導公立醫院規範治療,減少患者不必要的醫療費用支出;另一方,引導患者科學就醫,更好地發揮各級醫療機構的作用,促進建立分級診療制度」。

據悉,醫療控費是一項長期政策,2015年就確定了相關指標,並非今年年底才出台,控費也並非「醫保基金見底」。它的主要目的,是在不影響醫療效果的前提下,擠出不合理增長的醫療費用。

在「看病貴」的構成中,藥品和醫療耗材費用虛高一直廣受詬病。醫療控費,就是要嚴格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加強對藥品和醫療用具,尤其是高值耗材的採購和使用環節的管控,防止「以葯養醫」和「以耗材養醫」,堵住浪費的漏洞,讓醫保事業「可持續」發展,同時也減輕了廣大患者的經濟負擔。

由此可見,「醫療控費」本身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該如何念好這本「經」,卻考驗著衛生主管部門和醫院的精細化管理水平。

此次輿論的爆發點在於「年底突擊」,引發公眾質疑:是否是因為醫院平時疏於管理,存在濫用耗材、開「大處方」等行為,不合理費用過高,全年「指標」可能達不到要求,因而出現了年底發布緊急通知要求控費的情況?

雖然此次事件只是個誤會,但一個老政策卻引發了新的關注,甚至還伴隨著誇大的揣測,這不得不引起我們警惕及反思。

12月22日,國家衛計委官網發布了《關於做好2018年元旦春節期間醫療衛生服務工作 確保醫療服務質量的通知》。通知指出:要根據各地經濟社會發展不同情況,科學設定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目標,不搞「一刀切」。

這實際上也是在提醒部分公立醫院,在「控費」過程中,要科學、區別對待,可以擠掉醫用耗材使用中的虛高價格和過度的用量,但絕不能以非常手段採取適得其反的舉措。

想要達到控費的目的,顯然「突擊」的辦法是不妥的。首先,為了「突擊控費」而限制用藥和耗材,控費目的和效果達到了,但是容易埋下醫療安全隱患風險。患者安全大於天,如果影響到了治病救人,對於醫院來說可能只是幾個數字的變化,但對於具體的患者卻是無法承受的結果。

其次,「突擊」的結果只是「數字」達標,並不能真正緩解「看病貴」,也起不到控制「葯佔比」「耗佔比」的初始功效,反而最終淪為形式主義。

因此,在實施政策的過程中,必須把醫改的要求和指標分解到整個年度,逐月落實,隨時調整。同時,加強日常監督管理、完善醫療費用管控制度,從思想和行動上杜絕「年底突擊控費」的行為,徹底達到控制醫療費用的目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產經新聞 的精彩文章:

古裝IP劇「降溫」 回暖需打「內容牌」
試水全國連鎖便利店 本土品牌還需「量體裁衣」
加快核心技術創新 網路安全產業進入新階段
頻繁被停用 輔助用藥亟須完善監管機制
無人駕駛「兵臨城下」 還需邁過技術坎

TAG:中國產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