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電力行業精彩回顧:不可改變的過去 可以預見的未來
導讀:再過兩天,我們就要和這「驚心『凍』魄」的2017說再見。
這一年,隨著增量配電業務試點的不斷推進以及全國各地售電公司的公示,電力體制改革中市場化最重要的一環逐漸被放大,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這一年,一大批煤電機組停建、緩建,煤改電、煤改氣的國家推動力空前;這一年,我們遇見一次嚴峻的考驗——「氣荒」;
這一年,可再生能源呈現出了一種爆髮式的增長,有的人賺的盆滿缽滿,也有的人賠的傾家蕩產,就連GE、西門子這樣的工業巨頭也不得不調整傳統業務,考慮裁員;
這一年,一大波電力央企換了「新的名字」;
這一年,「6?30搶裝潮」成為電力人不可不知的一個名詞;
這一年,北極星與您一路相伴、共同見證了電力行業一個又一個的精彩瞬間。
北極星電力網精選十五條電力行業重要內容與您共同回顧2017,迎接嶄新的2018!
1
全國碳交易市場正式開鑼,千億市場空間被打開
事件:2017年12月19日國家發改委召開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啟動工作新聞發布會,宣布全國碳交易市場正式啟動,同時印發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文件明確,參與主體包括發電行業年度排放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綜合能源消費量約1萬噸標準煤)及以上的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為重點排放單位。年度排放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及以上的其他行業自備電廠視同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管理。
點評:不論從國際碳市場建設的經驗看,還是從中國碳市場試點實踐看,中國電力行業作為首批納入碳市場的行業是必然的,而且幾乎所有的火力發電企業都將納入。國家發改委李高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初期納入碳交易市場的發電行業企業有1700多家,排放量超過30億噸,佔全國碳排放量的1/3,電力行業將成為全國碳市場的主力軍。現階段企業付出的碳排放成本較低,隨著全國統一碳市場啟動後,200元至300元每噸或許才是未來碳交易的理想價值。
2
中央企業集團層面公司制改制電力行業企業已基本完成
事件:國務院7月份發布《中央企業公司制改制工作實施方案》,要求按照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登記、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全部改製為按照公司法登記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截至12月18日,中央企業集團層面公司制改制方案已全部批複完畢,各省級國資委出資企業改制面達到95.8%。其中,11月30日國家電網正式更名為「國家電網有限公司」,12月4日大唐集團正式更名為「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12月12日中核集團正式更名為「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點評:國有企業改革任重道遠,更名改制只是個開始,深層次的改革依然在路上。去行政化,是為了做強做大國企。改革應當防止換湯不換藥,「形似」而「神不似」。如何在經營、人事、分配、決策、監督等眾多方面規範化、市場化、高效化,同時發揮好央企國企的作用,才是真正的考驗。
3
神華集團與國電集團正式合併重組為國家能源集團
事件:2017年8月28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國電集團公司與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合併重組為國家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11月20日,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召開幹部大會,中組部高選民副部長宣讀中央關於國家能源集團領導班子的任命決定,喬保平擔任黨組書記、董事長,凌文擔任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11月28日,國家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重組成立大會在北京召開,標誌著國家能源集團正式成立,向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綜合能源集團邁出關鍵第一步。
點評:國企重組持續加速,國資委網站顯示,央企數量已由101家降至98家。重組整合後,若按照2016年底口徑計算,新公司資產總額1.78萬億元,資產負債率62.9%,發電總裝機2.26億千瓦(其中火電裝機1.67億千瓦),營業總收入接近4307億元,在世界500強排名接近第100位,員工總數32.7萬人。重組後的國家能源集團資產規模超過1.8萬億元,8家科研院所、6家科技企業,形成煤炭、常規能源發電、新能源、交通運輸、煤化工、產業科技、節能環保、產業金融等8大業務板塊,擁有4個世界之最,分別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產公司,世界最大的火力發電生產公司,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生產公司和世界最大煤制油、煤化工公司。
4
國家能源局發文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
事件:2017年10月11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能源局聯合下發了《關於促進儲能技術和產業發展指導意見》,計劃在未來10年內分兩個階段推進儲能產業發展,第一階段實現儲能由研發示範向商業化初期過渡;第二階段實現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
點評:儲能的「江湖地位」一直以來都被定的很高。然而,經濟性不佳及市場機制不夠完善等問題也始終困擾其發展,儲能似乎總徘徊在「臨界點」的邊緣,似要爆發卻尚未爆發。能否找到儲能產業的突破口,這將決定儲能產業最終能走多遠。該文件是國內首個關於儲能行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的出台為我國儲能產業從短期到中長期的發展確立了方向,明確了產業近十年的發展目標。確保儲能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導性綱要和政策,對推動我國儲能產業走向規模化生產、完善健全產業鏈條、建立商業化應用模式、形成標準和技術規範體系、佔領產業國際化發展的制高點,意義重大。
5
國家開展分散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隔牆售電成現實
事件:2017年10月31日,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關於開展分散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的通知》,決定組織分散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要求有關試點地區於今年12月31日前完成試點方案編製,並於2018年2月1日起啟動交易。2018年6月30日前,對試點工作進行總結評估,完善有關機制體系後,視情況確定推廣範圍及時間。試點順利的地區可向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申請擴大試點或提前擴大到省級區域全面實施。
點評:這份文件使得分散式光伏在全國範圍內大中小型城市中廣泛的被採用,同時使得分散式能源在被動接受調度指令管理多年之後,可以主動參與市場交易。在一定條件下,110kv電壓等級之內可以選擇就近銷售電量(「隔牆售電」成為可能),並獲得合法的售電資質,集發售(電)於一體。分散式發電市場化交易的開啟,不僅將從根本上再一次打破傳統的經營模式,而且在未來還將迫使整個電力系統的網路結構進行智能化的升級。
在「放開兩頭,管住中間」的思路下,分散式能源作為增量市場主體參與電力市場競爭,堪稱中國電力市場化進程的里程碑,分散式能源也將進入新的成長周期。
6
光伏電價下調:地面電站再戰「6.30」,分散式執行新標準
事件:2017年12月22日,國家發改委官網發布《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項目價格政策的通知》,明確降低2018年光伏標杆上網電價。《通知》規定,2018年1月1日之後投運的光伏電站,一類、二類、三類資源區標杆電價分別降低為每千瓦時0.55元、0.65元和0.75元,比2017年電價每千瓦時均下調0.1元。對「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全電量補貼標準降低為每千瓦時0.37元,比現行補貼標準(每千瓦時0.42元)下調了0.05元。採用「全額上網」模式的分散式光伏發電項目按所在資源區光伏電站價格執行。
點評:根據文件所顯示,2018年以前備案並納入以前年份財政補貼規模管理的光伏電站項目,但於2018年6月30日以前仍未投運的,執行2018年標杆上網電價。這意味著明年又將迎來一波地面集中式光伏電站「搶裝潮」,並且這樣的「搶裝潮」可能以後也不會再出現。2017年的「6˙30」光伏搶裝潮拉動了上、中下游的製造材料、光伏產品及施工價格,大部分光伏企業的業績也隨之向好。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僅2017年前三季度多晶硅、矽片、電池、組件產量分別同比增長了17%、44%、50%和43%。未來,隨著光伏系統成本快速下降和產能釋放,預計明年開始光伏相關產業價格將會出現一定幅度的下跌,系統成本有望降至5元/瓦。而運維成本和融資利率的下降、增值稅等稅收優惠以及棄光限電改善帶來發電小時數的提升等,都將加快光伏平價上網時代的到來。
7
國家能源局組織開展風電平價上網示範工作
事件:2017年5月17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於開展風電平價上網示範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主管部門認真分析總結本地區風電開發建設經驗,結合本地區風能資源條件和風電產業新技術應用條件,組織各風電開發企業申報風電平價上網示範項目,遴選1~2個項目於2017年6月30日前報備能源局。示範項目建設規模由各省(區、市)、新疆兵團能源主管部門商電網企業確定,不受年度規模指標的限制。風電紅色預警地區,應嚴格限定示範項目的規模,風電平價上網示範的規模不超過10萬千瓦。示範項目的上網電價按當地煤電標杆上網電價執行,相關發電量不核發綠色電力證書。
點評:開展平價上網示範,就是要通過解剖「麻雀」,釐清風電真實的成本構成,明確能夠實現平價上網的邊界條件,推動實現風電在發電側平價上網,從而為下一步推動風電平價上網提供政策依據,既要避免過度激勵,更應防止因過早「斷奶」導致一個新興產業半途夭折。同時,也為進一步降低度電成本指出技術和管理創新方向。風電平價上網示範,將對風電運行企業、電網企業和風電設備製造企業帶來不同程度的壓力。風電平價上網試點一旦全面鋪開,距離全面推廣也真的就不遠了。
8
煤電預警!國家發改委、能源局連續發文一大批煤電項目停建、緩建
事件:2017年以來,國家能源局先後發布了《有關銜接「十三五」煤電投產規模的函》、《2020年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的通知》、《關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防範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的意見》、《2017年分省煤電停建和緩建項目名單的通知》等文件,確定了一大批煤電停建、緩建項目,以確保2020年控制煤電機組在11億千瓦以內,具備條件的煤電機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煤電平均供電煤耗降至310克/千瓦時。
點評:國家能源主管部門將把防範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作為能源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來,煤電過剩的風險已經越來越突出,煤電投資也逐漸在下降。上半年火電完成投資同比下降17.4%,其中,煤電完成投資同比下降29.0%,新增裝機規模同比下降48.3%。而除了煤電過剩的風險,煤電企業的虧損也較嚴重,發電行業效益大幅下滑。這也是發改委等部門不斷強調煤電過剩等風險,並大力推動發電企業重組的原因。
9
為緩解氣荒北京重啟華能燃煤電廠
事件:2017年12月7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下發了關於啟動華能應急備用燃煤機組特急文件。目前,一期3、4號燃煤機組的送出線路已經讓給新建燃氣機組,因此目前只有1、2號機組能夠啟動。未來如有需要,還可將燃氣機組停機,四台燃煤機組全部啟動。華能北京熱電廠廠長杜成章在最後一座機組停機時介紹說,在做好停機準備的同時,電廠根據燃煤機組長期停備情況制定了保養方案,以確保一期燃煤機組作為本市唯一熱網應急備用熱源,根據城市熱網需求順利啟動運行。為保證燃煤機組應急備用啟動後滿足北京市環保排放指標要求,電廠在經過充分研究後提出了機組改造建議,進一步加強對各項污染物排放的控制。
點評:這一次燃煤機組充當了「救星」以解氣荒之急。淘汰落後產能也好,煤改氣(電)也好,都需要通盤考慮,硬幹、蠻上無法解決問題!
10
各地燃煤發電標杆電價紛紛上漲緩解燃煤發電企業經營困難
事件:2017年6月16日,發改委正式發布《關於取消、降低部分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合理調整電價結構的通知》,自2017年7月1日起,取消向發電企業徵收的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將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和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基金徵收標準各降低25%,騰出的電價空間用於提高燃煤電廠標杆上網電價,緩解燃煤發電企業經營困難。隨後,全國各省區陸續公布了關於合理調整電價結構有關事項的通知。
點評:2017年煤價「高燒不退」,火電企業虧損面進一步擴大,電價相應上調將緩解電企經營壓力。各地的電價徵收標準存在差異,山西、河南、山東、重慶、安徽等省市度電徵收標準在1分錢以上,全國平均1分。取消工業結構調整基金,相當於提高電價1分/度。截至8月3日,已有至少14家上市公司披露標杆電價上調信息,其中有10家披露了上調預計對2017年度收益的影響,共計6.98億元。但,幾千萬元的獲益,對煤電企業的幫助的確說不上太大,不論是業內人士還是上市公司,都以「杯水車薪」來形容此次上調電價對煤電企業的效果。
11
省級輸配電價全覆蓋全國省級電網輸配電價盤點排行
事件:2017年11月7日,國家發改委召開「成本監審和成本調查」專題新聞發布會,對十八大以來價格改革取得的進展和成效進行了全面總結,其中對涉及電力行業輸配電成本監審做了階段性總結。從2014到2017,我國輸配電價改革先後經歷了破冰、擴圍、提速、全覆蓋四個階段。截至2017年11月,輸配電成本監審共核減與輸配電不相關、不合理的費用約1200億元,平均核減的比例達14.5%。以此為基礎,在電網投資大幅增長、電量增速趨緩的情況下,國家最終核減了32個省級電網准許收入約480億元。
點評:新一輪電改前我國「發電企業與大用戶的直接交易」所支付的「過網費」,是基於終端售價與發電企業平均上網電價的差額,其既不體現電網的合理成本,也存在明顯的「大鍋飯」問題。在「過網費」水平及其不同用戶間的結構不明確、不合理的條件下,發電企業和電力用戶間的相互選擇難以進行,資源配置得不到合理優化,在全國範圍內建立明晰、合理的輸配電價格體系,是電力市場化交易正常開展的前提條件。
12
取消城市公用事業附加費電價下降1分1
事件:2017年5月30日,國家電網公司宣布取消了已徵收50多年的城市公用事業附加費。據測算,此舉可使我國平均每度電價降低1分1左右。按全國銷售電量計算,可節約全社會用電成本約350億元。
點評:徵收城市公用事業附加費的最初目的是為了彌補包括城市配網在內的城市建設資金不足,該項規定於1964年制定,至今已徵收53年。按照規定,城市公用事業附加包括工業用電、工業用水、公共汽車、公共電車、民用自來水、民用照明用電、電話、煤氣、輪渡等9項附加。財政部已經從4月1日起取消城市公用事業附加。此次停止徵收城市公用事業附加費,是國網公司實施新一輪降費措施的直接體現。
13
2017年7月1日綠證認購正式啟動!
事件:2017年7月1日,中國綠色電力證書自願認購啟動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來自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主管部門領導共同啟動了綠證認購平台。綠色電力證書是將基於配額形成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證券化,並藉此構建基於市場的可再生能源電能供求機制和市場交易體系,同時綠證自願認購是目前國家唯一承認的綠色電力消費證明行為。發電企業可向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申領綠證,核發後可在中國綠色電力證書認購交易平台出售,各級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機構和個人均可認購。
點評: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通過銷售綠色證書獲取價外收益,實現可再生能源電能的綠色價值,並使得可再生能源配額藉由綠色證書實現可交易,巧妙地解決了配額制度的市場化問題。對待那些碳排放超標的企業,未達成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目標,就應以認購綠證來補齊,否則將採取行政處罰和停業整頓措施。截至2017年10月31日,風電綠證累計核發840.5123萬個,掛牌銷售307.4330萬個,累計售出2.1126萬個;光伏綠證累計核發40.361萬個,掛牌銷售10.3101萬個,累計售出121個。
14
世界第二大水電站——三峽集團白鶴灘水電站主體工程全面建設
事件:2017年8月3日,裝機規模世界第二大、在建規模世界第一大水電站——中國三峽集團投資建設的白鶴灘水電站主體工程全面建設。建成投產後,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1968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5160萬噸
點評:白鶴灘工程裝機規模達1600萬千瓦,是僅次於三峽工程的世界第二大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首次全部採用我國國產的百萬千瓦級水輪發電機組,是我國重大水電裝備繼三峽機組國產化之後,在溪洛渡、向家壩機組國產化基礎上產生的又一次歷史性的巨大飛躍,將開創世界水電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的新紀元。白鶴灘工程對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對長江經濟帶建設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對促進金沙江流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移民群眾脫貧致富,對進一步鞏固中國水電在世界水電領域的領先地位,對提升三峽集團水電開發能力,鞏固三峽集團全球水電引領地位,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
15
電力市場需求下降兩大工業集團GE、西門子雙雙宣布裁員
事件:11月16日路透社報導,西門子計劃裁編6,900人,占其員工總數約2%,能源與油氣部門受可再生能源崛起衝擊,是被裁員最多的單位。據西門子表示,能源與油氣部門2020年前將裁掉6,100人。過去該部門製造大型油氣發電機組而風光一時,但現在則面臨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的威脅。繼西門子之後,全球工業巨擘通用電氣公司(GE)也宣布裁員,且裁員規模更為龐大。據《華盛頓郵報》等多家外媒報道,12月7日GE宣布,由於化石燃料電廠需求的減少,全球電力業務部門將裁員1.2萬人。該裁員人數約佔全球電力業務部門員工總數的18%。
點評:全球兩大工業集團GE與西門子似乎在今年都顯得並不太順利。行業整體的不景氣,加之受到可再生能源崛起的衝擊,燃氣和燃煤發電市場正在下滑,尤其是發達國家,對新建火電廠的需求急劇下降。近幾年來,大型的火電項目幾乎沒有任何新建的,亞洲市場也因為競爭加劇增加成本壓力。種種壓力使得兩大全球性的工業集團不得不做出相應的業務調整。
※一文讀懂 能源轉型期國際油氣公司的新能源戰略研究!
※乾貨 太陽能電池在哪安家更好?
※乾貨 直面NuGen項目潰敗於韓國 核電行業不能再找借口!
※乾貨 「削」核電 還是「削」火電 這是個問題!
※乾貨 中國燃料電池汽車的產業困局!
TAG:北極星電力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