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佛身閃耀:智慧長,菩提生

佛身閃耀:智慧長,菩提生

不同於一些用石材、金屬或黏土做成的雕塑,中國佛教的漆器雕塑非常罕見。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中國漆佛雕像有三尊,大致源自六世紀末到七世紀初,規格大小接近真人,現都收藏在美國。

隋朝,約580-90,用顏料的木芯漆佛,沃爾特斯藝術博物館

這尊雕塑是中國目前已知最早的木芯漆佛,它展示的是六世紀晚期在中國東北部的一些傳統特徵。佛陀身體被雕繪成柱狀的樣式、衣服較為平坦,整體上缺乏一些深度。佛陀穿著印度的文職服裝,一條長方形的圍裙般的布裹在腰間,左肩則披著一塊長方形的衣裳作為外袍。它的雙腿交叉為坐禪的姿勢,雙手已經缺失,但根據手臂的位置,可推斷出這雙失蹤的手曾經放在腿上,可能堆成一個跟冥想有關的手勢。

唐代,7世紀初,用顏料和鍍金的空芯漆佛,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羅傑斯基金

在這些佛像中,這尊漆佛保留了最多的顏料和燙金。它的金色皮膚也讓我們得以感受三尊漆佛原有的精神領地,其頂肉髻相,則象徵著先進的智慧,其耳垂細長,在所有的佛像上都會發現這一特徵,傳說是因為歷史上的佛陀將耳垂上粗大的耳環摘下後,離家去追尋智慧的啟蒙。此外,這片由紫色、紅色和綠色拼接而成的長袍,也暗示著歷史上佛陀的穿著。

唐代,7世紀初,用顏料和鍍金的空芯漆佛,弗利爾美術館

這尊漆佛與大都會博物館的漆佛都是目前已知的最早使用空芯漆技術的佛像雕塑,兩者都有著比較狹窄的肩膀,纖細的腰圍,較長的腿,橢圓形的面孔以及七世紀早期中國佛教雕塑的標誌性顴骨。從它們變化的手勢和披肩中,似乎表明它們極有可能是四個佛陀雕像組合中的一部分,這個整體組合也代表了東亞在歷史上的佛教文明。這尊佛陀的右手可能是放在它的膝蓋上,而左手掌心向外抬起,呈現了一種安詳的姿態。

漆佛的製作材料包括多層布條,以及混合著骨粉和血等多種物質的天然漆。中國漆是一種來自東北亞原產漆樹的樹脂,在樹皮上切斜割線,便可從滲出的樹汁里提取而來。這種汁液也具有毒葛屬性,因而萃取的樹脂也可能引起皮膚反應,甚至造成致命後果。

從漆樹上提取樹脂漆

顯微鏡下的紡織物

漆佛表層的布條對於塑造其外形十分有用。通過在偏光顯微鏡下觀察其形狀和鮮艷的顏色,可推定其紡織物為「麻」。這是因為在某些照明條件下,麻織品是唯一一種能夠在同一個方向上呈現藍色的材料,將其旋轉90度後,變成黃色。

偏光顯微鏡下的麻纖維

製作漆佛的樹脂漆內常常混有部分燒焦的骨粉。其中一件佛像雕塑的骨粉被鑒定為來自於馬,而另一件被鑒定為來自於牛。血漿是具有良好粘合性能的材料,所以它在漆佛的製作上被當作一種粘合物,關於血液的來源仍在調查中。

電子顯微鏡掃描下的骨粉顆粒

漆佛的製作過程是複雜且耗時的,首先是用木頭或黏土製成內核模型,然後,為了搭建起雕塑的造型,要在內核外裹上用漆進行粘固的潮濕的布條。隨後,在外面再塗上多層漆,漆裡面包含了一些能夠變稠成糊狀的物質(包括油、血液和燒焦的骨粉)。整個過程有些像做蛋糕,其目的是通過布條的重疊和褶皺塑造出立體的造型。

著色後的佛陀雕塑,唐代,7世紀初,帶有顏料和鍍金的空芯漆佛,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羅傑斯基金

漆佛在最初被著色製成後,其色彩是比較鮮艷的。皮膚區域被塗成粉紅色,然後覆蓋著一層閃閃發光的金箔。明亮的藍色表明了其頭髮的原始顏色,嘴唇部位也留有一絲紅色。外袍用紅色方塊點綴,代表著僧侶的拼布長袍,內袍則保留了裝飾性的邊框線條。目前,人們所看到的漆佛的顏色及金屬質感均已有不同程度的磨損,但從表層痕迹上依舊能看到它們昔日的流光溢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概藝 的精彩文章:

一灘鳥糞,一種沒有理由的快樂
想多了,畫就畫不好了
看見:無非是一種「物我之間」的關係
老照片的宿命不只是凍結在時間裡
愛找「麻煩」的設計師,從殿堂找上了「街」

TAG:概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