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結緣木王山,踏勘雙頭馬

結緣木王山,踏勘雙頭馬

踏勘從雙頭馬開始。

那時,車只能開到寬坪梁,到現在的雙頭馬景區雖然不遠,卻需要爬山越石、披荊斬棘,很是費勁。職業習慣,行程中我更在意於那些樹木與別處的不同。從小就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槲櫟樹,在我的老家是最好的柴貨。多彎曲分櫱也多,皮光白而葉如芭蕉扇。在這裡,卻參天挺撥,筆直如松,葉子仰起頭來,也看不清楚。問是啥樹,被笑,還是林業院校畢業的。其他如在風中頂著秀球般的簇擁小團花的秀雅杜鵑,更是生得他認識我而我不認識她。從此不敢多問,唯存敬畏!

不多遠,見一形如長矛的巨石,架在梁頂,斜刺青天,在藍天的襯托下,分外威武。有人驚呼:長二捆!我也覺得極似。經年數次,接觸此山,才真熟悉了他的奧妙與雄奇。一山三面,面面有相。當地人稱矛子山。也許,應了人們對和平和諧和睦的期盼:「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另外一面,在雙頭馬人跡可到的最高處。爬上被腰竹覆蓋的埡口,順右手,援藤蔓、倚樹體,跳石澗,上行三里,見巨冠上頭,飄乎乎有「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張揚感覺。突兀眼前的矛子山,瞬間華麗轉身,成了侯爺王斧頭上的巨大冠戴。與腰竹埡旁的牧馬猴、雙頭馬,相呼應,成就了人們傳統的「馬上封侯」的寓意。嘿嘿,這次參與踏查的團隊中,還真是處多晉了廳,科多入了處。第三面要在馬背梁的馬尾巴處,才能見其全貌。回首冠頂峰抑或矛子山,冠頂峰已然隱去,矛子也沒了蹤影。一枝雨後的春筍破士而出,筍葉人形交錯,筍體通透如玉,惹得為女媧奏樂的玉蟬,飛倚其上,呀噫不止。由此想起了,幾個不相干的成語,千人一面,真人不露相,面面相覷,相由心生……

沿腰竹埡前行50米,再順山脊而下,又是步步景新。原本雙樹拼生相倚再常見不過,呈現眼前的這棵樹,隨行嘿嘿稱奇。本來這裡的松樹個個高聳入雲,絕無旁出,這兩個靠在一起的巨松,卻有一棵旁若無人的在距離地面兩米處,平生出兩條大枝,如雙臂環繞,溫柔地環住了苗條的夥伴,讓坐在埡子旁邊的牧馬猴,赤面紅顏地躲在哪笑了好幾百年。做成了景區,生怕遊人愚純,在旁邊栽了一個牌子,上書「夫妻松」。

伴著盛開的秀雅杜鵑繼續前行,爬上渾圓豐滿的雙頭馬背,天馬行空的精氣神,騰空而起。騰雲駕霧般的,叫人神清氣爽,象是在綠色的雲霧之上遨遊,豪氣衝天。細看,馬肚子上的肋骨,嶙峋張馳,顯現出力可拔山的壯美,讓人堅信,一切都會隨都順風順雨。再前面兩個小山樑,猶如伸入飲馬河的雙頭,昂首向天。至於聽濤石、古松幽徑里、杜鵑映崖,那此有靈性的人們把自己的靈性貼在了山上的地方,當時我只是讓我感覺很美很貼切。在雙頭馬的右側,橫亘著一條並不雄偉卻十分美麗的山峰,如剛剛出浴的仙女,因著肥臀豐乳,大家就信了是唐朝的美女了。做了旅遊之後,文化與自然被人融合了。求大求神求眾信的造作者,自然把織女、嫦娥等天神扯在一起,成了神仙的浴場,讓人憑生出了一種更多的敬畏,對自然也對神。記憶最深的,是在這馬背上,有一個碩大無比的腳印。傳說是神仙所留,人踏上去就一定會平步青雲好運連連。

還有一小景,在當時並不以之為然。2015年秋的一個突然機緣,天生橋深深地打入了我的記憶。在快到相馬台的裸露於地面的大型石樑邊上,經過千百萬年的風化而形成了一個空心石,形狀像一座天然的石橋。空心部分,園如平鏡。由於體量也不是很大,之後並無多少印象。幾年後,我服務木王,在秋紅如染的時候,陪朋友再到到這裡,穿過「橋孔」,回首招呼同伴時,著實被驚艷得驚張落耳,大呼小叫。有一樹紅葉,如彩繪般妖嬈生動正對著天生橋中央,在底部山竹的映襯下,艷而不媚,令人莫名驚詫。還有那些被冠上佛手印、相馬台、馬鈴鐺、月老洞等等的景緻,在之後的記憶中,一直神話狀態著,與看山觀樹的感覺不同,存在腦子裡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騎著毛驢去爬山 的精彩文章:

結緣木王山,人間仙境,美不勝收
香港民眾生活怎麼樣?來一起看看他們的菜市場吧!
香港的肯德基,套餐名字你都沒見過!

TAG:騎著毛驢去爬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