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真言宗傳播:密說禪機之修行人的魔考和知足

真言宗傳播:密說禪機之修行人的魔考和知足

【修行濃縮苦難】

當今的宗教領域,以星雲大師的名氣最大,大家不少聽到關於星雲大師健康不佳的報道,有些尖酸的媒體會諷刺,說既然佛法修為那麼高,為何星雲大師比尋常老人更多病?

這些正是不少人對於修行的誤解。

現時的一些所謂宗教團體,多的是達官顯貴組成的小圈子,以『放生』、『禮佛』來標榜自己與老百姓生活的不同;連『皇阿瑪』專業戶演員都親自上演一場『得道』大戲,吸引眼球;又有很多誤解修行、以佛法出世思維作為煙霧彈,為自己的廢青行為掩飾,因此才引出了媒體對『佛系』生活的撻伐……

但真正活於佛法的修行人,想必都知道,這些都不是真正的修行。剛好與逃避現實的『佛系』生活相反,真正的修行人無不全力在名利場中『攻城掠地』,我們從不以『不爭』作為藉口,反而大爭、大欲,為眾生而爭,而眾生而欲——簡單總結一句,不媚世俗,何談理想?修行人若無足夠的修行資糧,在紅塵中都沒有戰鬥力,沒有成就,拿什麼說服其他眾生,我們修得好?

因此,修密宗的精神也在此,我們講『妙』,先豐盛自己,然後再學習放下色相繁華,回歸平淡;你從沒有接受過誘惑的考驗,就沒有資格說自己能夠抵受誘惑,對不對?

關於一些檻外人誹謗星雲大師的修行,其實是因為不明白修行的真義。修行要經受苦難,修行越高,要經歷的考驗和苦楚越多,因此才說『修行須是鐵漢』。

修行是要清洗宿世以來的罪債,用半生有限的時光,去清洗十世、或更多世以來累積的因果罪業,為了令所有業力能夠一筆勾銷,那些宿世的因果苦困有時會以暴烈的形式,短時間席捲一個修行人。如果以星雲大師的例子,就是宿世的病痛疾厄通通濃縮在今生,一次過承受。

說修行可以改命,就是這個意思。修行人如果修得好,修得精進,一年已經可以大變,三年後你再看他,往往已脫胎換骨,從外貌、到談吐、氣質、處事方式,都完全像變了一個人,令人刮目相看。在大師堂中,從五階到三階,必須經歷三年,在有資格申請阿闍黎的課程時,必然和其做第五階弟子時有著天淵之別。

由於要在段時間內洗去所有貪嗔痴慢疑,於是,原本分別在未來十年遭遇的災難,會一下子在一年、三年中通通湧現。原本如大多數人逐漸地、經年累月地承受這輩子的所有苦難,修行人則要一次過痛痛快快地接受洗禮和轉化。修行人要在段時間內扭轉乾坤,所以要面對特別激烈、特別多的考驗。

我還記得我修愛染明王本尊法時,那段時間臉紅如赤,感覺有如火燒,皮膚科醫生都救不了我的慘況,這些好轉反應,都是密法在改造身體細胞、宿世病毒時暴烈的反應,當一番考驗過後,突然便一切恢復過來,從頭到腳煥然一新的感覺,甚是奇妙。修行人必須勇敢迎接,而不是因為畏懼改變而停在原地。與其等災難緩慢襲來,接下來一生都要慢慢不斷地還債,不如一次痛快了斷。

當經歷考驗、勇於面對、終於解決後,人的災難消除,氣息、樣貌、運勢都得到改進。人之所以行衰運,正是因為人要不斷清還前生欠下的債。好運的人,一生都沒有遭遇過重大的災難,一生都活在親友的疼愛中,物質生活無憂,這些其實都是前生修行所積存下來的福慧。而或在這種前生福慧中,仍然能夠在今世繼續修行的,便是最聰明、最智慧之人,因為他將今生獲得的籌碼再次傾注在修行佛法上,於是便再一次確保自己在下一世仍然是大贏家。相反,有些人現時雖然有好的福慧,好的生活,但只消耗,而不知進一步投資,就如人坐食山空,最終會打回原形。

假如你感覺自己這一世都活在苦難中,其實是因為你前生投資得太少。你問我怎麼辦,我認為你應該立即坐言起行,儘快投入修行,為自己改轉命運,但是又有多少人,連修行的機緣都沒有?

你有機會接觸到佛法,有機會進入密宗的道場,或者有緣分理解禪宗高超的理論,明白只要通過實踐修行,便能將宿世的業債扭轉,也能使命運得到改造,卻還要害怕魔考而裹足不前,甚至放棄修行,我覺得這就並非『惋惜』可以表達了。

一個人前生一定須累積很多好的因果和福慧,才能在今生有緣分接觸到佛法,特別你接觸到的是佛教的正法,而不是作秀的宗教團體,卻還甘願選擇或在邪法邪見中,便真真是上下顛倒了。

【皆有佛性】

人能夠存在世上,擁有智慧去學習禪理和佛法,是一種最高的尊榮、最滿足的擁有。禪宗認為,任何人只要能夠接觸佛法,便已擁有『吾唯知足』。

當心靈得到極度的滿足平靜,佛性便會顯露,『佛性』是超越生死、喜悲,超然物外的本性。到達這個階段,便即是『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性者,空也,萬物都處於這種感覺,是為佛性。悟光上人則將其改成『一切眾生悉即佛性』,意思是,眾生就是佛性,佛性便是眾生。

前者說『眾生皆有佛性』,是將眾生與佛性分成兩種東西,這種是二元論,悟光上人的說法則是將眾生與佛看成一體,佛我一體,是一如。

禪宗認為每人皆有眼耳鼻舌身意的感受,平常人在經歷一種痛苦後,如果痛苦再出現,人又會再循環不息地i安對痛苦。如身邊親友去世,一般人的反應,面對每一個親友離世都要經歷一番痛苦,從第一個到第四個,就要經歷同樣的四次生離死別。

但修行人或禪僧,對於生離死別淡然處之,並不會感到痛苦。

假如有兩支箭射向眾生:對一個因為沒有修行而迷執的人而言,第一支箭射來時感覺很痛,第二支箭時還是很痛;但修行人在感覺到第一支箭是會痛,第二支箭射來時便不再痛,哪怕還有箭射來亦不覺了。

這種就是修行人和非修行人的差別。凡夫受貪嗔痴的痛苦不斷重複地折磨而不知自拔;修行人在痛過第一次後,已經學會用智慧去駕馭哪種痛苦,明白那是一個因果輪迴,是一種緣起緣滅,當類似的苦痛再次出現,便從其因果中自我解脫出來。

又以子女的考試成績為例,沒有修行人的人因為子女取得好成績而非常高興,甚至一次比一次開心。開悟的人在第一次高興過後,第二次便不動聲色了,因為明白不斷的讚許反而會讓子女產生壓力或傲氣,當他們有一天面對責備時,便難以面對,因此父母對於子女的成績成就淡然處之,才是最中道、理智的做法。

大家由此不難明白,一個經常成功的人其實最危險。有些人乘著市場經濟越來越活躍,從投資物業和股票得到厚利,於是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忘記踏實經營才是財富中道,漸漸有了投機的心態,而招來虧損。

但修行人的心態不一樣,在嘗到好處後,便心下明白,這種勝利的喜悅本質上無法恆久留存,於是更加倍小心,會將注意力回歸到主營業務上,不會丟棄自己的本分。

一個一直成功、一直順利的人,是無法經歷失敗的挫折的,所以當修行人面對人生的障礙關卡,我們只會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磨練,而不會產生怨懟,更不會被苦難影響自己的行動力。

當自己獲得不斷的成功,作為修行人明白物極必反,接下來就是挫折來臨的時候,所以對自己的成就不會大喜,並且做好居安思危的準備,這便是禪宗的佛偈『勢不可去盡』的道理。

佛教是天秤的學問,永遠站於中道不會偏向喜悲,面對魔考不憂愁,面對成就很知足,不會貪功。修行正是這樣一種不喜不悲的生活態度。

感謝訂閱,敬請關注下期《真言宗傳播》。

關注永澄居號外資訊文字音樂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永澄居號外資訊 的精彩文章:

十二招為子女改運
真言宗傳播:密說禪機之禪心決斷

TAG:永澄居號外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