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法庫縣葉茂台鎮村、屯地名由來

法庫縣葉茂台鎮村、屯地名由來

法庫葉茂台鎮

自然概況

搜索

法庫縣葉茂台鎮,鎮政府駐地葉茂台村。東與秀水河子鎮相鄰,西與彰武縣東六家子鎮接壤,南與新民市大柳屯鎮為界,北與包家屯鎮毗鄰。

境內坐落有聖跡山、馬鞍山、歪脖山、北大山等山峰,形成了全境丘陵平原相間的地勢。地理位置處在科爾沁南緣,風沙較大,屬於縣境西部風沙鹽鹼區,全鎮轄22個村、屯。其中,行政村12個、自然屯10個.境內有國道101線通過,交通便利。又因法庫、彰武、新民三縣於此地相交,所以自古以來,這裡就是一處交大的貿易市場。

葉茂台鎮是法庫古迹遺存較多的集聚區。遼渭州古城坐落在西二檯子村境內,聖跡山(葉茂台村西山)是遼朝後族蕭氏的祖塋地,是遼墓較集中的一處墓葬群。遼北府宰相蕭義的墓葬就在這裡。

政區沿革

舊屬開原縣。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劃歸法庫直隸廳,隸屬正西路巡警分區(駐地葉茂台)。宣統二年(1910年)。實行地方自治,隸屬法庫西三鄉(自治會駐地葉茂台)。

民國二年(1913),法庫廢廳立縣,政區沿襲舊制。民國十二年(1923),實行區村制,隸屬法庫第七區(區公所駐地葉茂台)。時有大小商號9家,商業逐漸興隆起來。民國十七年(1928),區劃調整,第七區更名第五區。設石樁子、西二檯子、榛子街5個主村,領27個副村。民國二十八年(1929年)法庫志略記載:「距邑90里為法庫西陲重鎮、赴彰武之孔道,附近地帶距縣城頗遠,故全村商務繁盛,為全縣之冠。計大小商販40餘家,每月有馬集二次,為附近牲畜交易之期」。

偽滿時期屬葉茂台、獾子洞、閻荒地3個村,轄16個屯.國民黨佔領時期,改村為鄉,改屯為保。

1948年2月,法庫全縣解放,隸屬法庫第六區(區政府駐地秀水河子),轄16個行政村。1956年撤銷區村建制,分屬獾子洞、閻荒地、葉茂台3個鄉;1958年2月並鄉,劃歸秀水河子、葉茂台兩鄉。

1958年9月,實行人民公社化,隸屬秀水河子人民公社、葉茂台兩個鄉。1961年從秀秀河子人民公社划出太平庄、閻荒地、廟台山、當石山、四架山、西頭檯子、葉茂台、母坨子、榛子街、石樁子、四官堡11個生產大隊,並增設薄坨子、小荒地、太平山3個生產大隊,以駐地為名,成立「葉茂台人民公社」。1967年從新民縣劃入西二檯子生產大隊,共轄15個生產大隊,

1968年6月,成立「葉茂台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1981年革命委員會改為公社管理委員會。

1983年末,實行鄉村制,更名為「法庫縣葉茂台鄉」。1985年,改為「法庫縣葉茂台鎮」。2004年2月調整村級規模小荒地村併入四架山村,太平村併入四官堡村,母坨子村併入薄坨子村,劉家堡村併入太平庄村。

村屯名稱及由來

【葉茂台村】葉茂台村,原名「五家子」、「夜貓台」、「野貓台」,建制村。隸屬葉茂台鎮。鎮政府駐地。清順治年間,有閻、汪、劉、朱、李等五戶,由關內遷來此處墾荒定居,得名「五家子」。後因此地森林茂密,鴟梟鳥(別稱「貓頭鷹」,俗稱「夜貓子」)成群聚集,晝伏夜出,每到晚間鳴叫聲響徹四野。亦因該地系柳條邊邊台之一,曾開設有一邊門(葉茂台邊門,不在老邊十六邊門序列之內)遂更「五家子」之名為「夜貓台」。

清道光年間,因此地辟有一條彰武通往鐵嶺的官道,過往客商經常於此小憩、打尖或住宿。同時進行些簡單的物物交換。時間一長,便逐漸發展成為商貿集鎮。清末,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多,村人及過往客商均認為「夜貓台」之名不雅。在大家的倡議下,由鄉紳李東文、李金提議,改「夜貓台」為「葉茂台」。取枝繁葉茂,寓意各業興旺、發達、繁榮之意。於是,「葉茂台」之名便一直沿用至今。

葉茂台村是法庫境歷史遺迹較多之地,該村之西山,就是一處較大的遼墓群。自1952以來,在這裡先後發掘了23座遼墓,有的墓葬雖早年被盜,但仍清理出不少文物。也有完整的墓葬,如編號為7的遼墓,就是一個完好如初的墓葬。僅這一座墓就出土文物300多件。其中的兩幅絹軸畫「深山祺會圖」、「郊原野趣圖」及雙陸棋、棺床小帳等,曾轟動整個考古界,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另在編號16的墓葬中,出土了一方墓誌,由此得知,該墓為遼北府宰相蕭義之墓。墓誌記載,蕭義字子常。又名常哥,生於遼興宗重熙八年(1039),卒於遼天慶十(1111)。「以其年十一月十八日,薨於私第,享年七十有三……以二年(1112)三月十三日葬於遼川之右聖跡山之陽,袱先塋也……」蕭義墓誌的出土,不僅為我們研究遼史,補遺遼史之不足提供了史料,也告訴人們——法庫就是遼之後族蕭氏的家鄉故里。

葉茂台遼墓壁畫

【石樁子村】原名「三家子」,建制村。隸屬葉茂台鎮。清初有杜、金、崔三戶蒙族人遷移此處首居,成村落後,取村名為「三家子」。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重修關帝廟清理地基時,挖出一個石經幢,高丈許,底部棱形石蓋上有房型蓋頂,石面上刻有佛像,村人稱其為石樁子,廟修好後將之移入廟內,遂更村名為「石樁子」。

該石經幢座高一尺五,高五尺,頂蓋覆八棱形石蓋,上有石柱七節,總長不過七尺,石色清白,石質堅硬,八面各刻佛像一尊,雕鏤精工,系八寶羅漢像。

石樁子石經幢

經專家鑒定該石經幢為遼代遺物。也有專家說是五代時的遺物。由此可說明該村歷史較為悠久。

【四官窩堡村】四官窩堡村,建制村,隸屬葉茂台鎮,轄太平1個自然屯。

村名由來有兩種說:一說,清代法庫門有四戶當官的,僱人在此地搭窩棚為其開荒種地、放養牛羊,故名「四官窩堡」。另有一說是:清代有一位蒙古王爺,名字叫「四官」,在此占荒後,招佃戶耕種,遂名「四官窩堡」,解放後改成「四官堡」。

【太平屯】太平屯,曾名兔子屯、太平山,自然屯。原系建制村,2004年2月,調整村級規模與四官堡村合併,隸屬四官窩堡村。清代,有房姓者首先遷居此處墾耕,漸成村落,因當時此地草深林密,野兔經常出沒於村中,遂取村名為兔子屯。後遷住者增多,有姚姓到此開店,嫌村名不雅,並以村落依靠東南小山,兔子乃祥和之物,於是便改兔子屯為太平山。1981年12月,地名普查時更名為「太平」。

【榛子街村】榛子街村,建制村,隸屬於葉茂台鎮,清乾隆年間,官府出賣荒地,有賈姓等十八戶在此報領耕地首居,日久成村,因村東漫崗上長滿榛子樹,遂取村名為榛子街。

【西頭檯子村】西頭檯子村,原名井家葦塘、侯家台、頭檯子,建制村。隸屬葉茂台鎮。清初,有井姓者遷來此處墾荒首居,年久成村,因此地是一片葦塘,便取村名為井家葦塘。清雍正三年,官方實行「出民入旗」政策,有侯姓民人入旗撥來此地定居,因村落靠近柳條邊邊台,遂更名為侯家台。道光年間,又根據近養桎木門,為門東第一台,改稱頭檯子。後因縣內重名,方位在西,於1981年12月更名為西頭檯子。

【當石山村】建制村,隸屬葉茂台鎮,轄孫家窩堡、劉家窩堡2個自然屯.清雍正年間,由盛京撥來旗民於此定居,年久成村,因村南有山,盛產磨刀石(「磨刀石」俗名為「當石」),故名為「當石山」。

【孫家窩堡屯】孫家窩堡屯,原名張家窩堡,自然屯,隸屬當石山村。清嘉慶年間,有張姓者於此首居,得名張家窩堡,後張姓遷走,孫姓家族由山東遷來此地定居,入住者日增,遂改名為孫家窩堡。

【劉家窩堡屯】劉家窩堡屯,自然屯,隸屬當石山村。清朝中葉,有劉姓者由關內移住此地搭窩棚開荒墾地耕種,日久成村,因劉姓首居,故名劉家窩棚,後演變為劉家窩堡。

【薄坨子村】薄坨子村,建制村。隸屬葉茂台鎮。轄母駝子1個自然屯。清初,有薄姓者由山東濟南府遷來此處墾荒定居,年久成村,因村西有一沙坨子,故名薄坨子。

【母坨子屯】自然屯,隸屬薄坨子村。清初,有母姓者由關內遷來此處墾荒首居。相繼有山西太原府李作人等戶遷來居住,年久成村。因母姓者系首戶,又因宅舍建在坨崗之上,故名母坨子。

【西二檯子村】初名「黑牛圈」、「黑牛圈二檯子」、「二檯子」,建制村。隸屬葉茂台鎮。清初,有蒙王以黑牛納貢於皇室,每每路經此地食宿,遂修一牛圈,取名為黑牛圈。又因本村近西養桎木門門東第二屯,靠近柳條邊邊台,故而改稱黑牛圈二檯子。民國年間廢去黑牛圈三字,簡稱二檯子。1981年縣內重名,亦因源於邊台,方位在西,便加「西」字以區別之,遂名西二檯子

距西二檯子村東北0.5千米處,有一座遼代古城遺址。遺址出土了許多具有遼代特點的遺物。根據專家考證,此城為「遼渭州」古城遺址。《遼史地理志》載:「渭州,高陽軍,節度。駙馬都尉肖昌裔建。尚秦國王隆慶女韓國長公主。以所賜媵臣建軍州。顯州東北二百五十里。……戶一千「。

【四架山村】建制村,隸屬葉茂台鎮。轄小荒地、劉屯、高屯3個自然屯.清康熙年間,有山西太原府康家莊康姓者,遷來此處墾荒首居,年久成村。因村後有山,山巒起伏,四峰並列高聳,與筆架相似,遂以山命名,稱其村為四架山。

【荒地屯】曾名小荒地,自然屯,原系建制村,2004年2月與四架山村合併,隸屬四架山村。

清初,有遼中縣滿人牧民伊爾根覺羅氏移居此地居住,後有趙氏兄弟五人遷居此處,年久成村。因此處荒地多、村落小,遂名小荒地。1981年12月,因縣內重名,更名為荒地。

【劉屯】劉屯,自然屯。隸屬四架山村。清道光初年,有劉姓者首居此地,後移住者增多,成為村落,得名劉屯。

【高家屯】高家屯簡稱高屯,自然屯,隸屬四架山村。清嘉慶年間,有五戶高姓者由河北省遷至此地首居,年久成村,遂名高家屯。

【廟台山村】廟台山村,建制村。隸屬葉茂台鎮。轄楊家窩堡1個自然屯。清乾隆年間,村中老百姓捐資修建了一座無木磚石結構,八尺見方的廟宇,因廟門朝向南山,遂取村名為廟台山。

【楊家窩堡屯】楊家窩堡屯,自然屯。隸屬廟台山村。清乾隆初年,有楊姓者由河北保定移來此處搭窩棚墾荒定居,日久成村,得名楊家窩棚,後演化為楊家窩堡。

【閻荒地村】閻荒地村,建制村。隸屬葉茂台鎮。轄蘇家窩堡1個自然屯.清初,有閻姓者遷來此處墾荒首居,年久成村,因此地系大片荒草甸子,遂得名閻荒地。

【蘇家窩堡屯】蘇家窩堡屯,自然屯。隸屬閻荒地村。清順治初年,有關姓者由山東省遷入此地搭窩棚墾荒首居,日久成村,得名蘇家窩棚,後演化為蘇家窩堡。

【太平庄村】太平庄村,曾名周家窩堡、太平,建制村。隸屬葉茂台鎮。轄劉家1個自然屯.清初,有周姓者遷來此處搭窩棚墾荒首居,年久成村,得名周家窩堡。乾隆年間,山東青州府周家莊村民趙德芳來此定居,仍用原名。民國年間,村民打井時,挖出一個石樁子,石樁子上刻有「癸皇在位」四字,遂改「周家窩堡」為「太平庄」。

【劉家屯】劉家,原名劉家窩堡,自然屯,原系建制村,2004年與太平合併,隸屬太平村。清嘉慶五年,有劉萬金從山東武定府曲阜縣逃荒來此搭窩棚首居,後有紀、周等姓移居此地,日久成村,遂名劉家窩堡。1982年獨立建村時,更名為劉家,亦稱劉家堡。

致讀者:

微信公眾號康平法庫微同城(ID:kpfkwtc666)立足宣傳鄉土歷史,做好歷史文化的傳承工作,法庫歷史故事不斷更新中,敬請關注本公眾號。

編輯:康平法庫微同城 圖片來源:網路

法庫故事更新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法老故事 的精彩文章:

數九寒天學好這幾招,來年春天不生病!

TAG:康法老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