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示威中的美國魅影
文/張敬偉
伊朗多地的示威正變成愈演愈烈的跨年街頭運動。
對這種反政府街頭運動,習慣推特發言的特朗普自然不會漠然置之。去年12月29日,特朗普在推特發文譴責伊朗對示威者的逮捕行為。還表示:「全世界正在看著伊朗!」美國國務院則強調,「各國公開支持伊朗民眾,以及他們對基本權利和終結腐敗的訴求」。國務院發言人在聲明中說,「伊朗領導人把一個有著豐富歷史和文化的富裕國家變成一個經濟衰退、輸出暴力、流血與混亂的流氓國家。正如特朗普總統曾經說過,伊朗人民是這些痛苦最大的受害者」。
美伊關係難真正改善
來自特朗普和美國官方的對伊立場,並不稀奇。美伊這對宿敵,自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特別是人質事件以來,關係徹底破裂。美國對伊朗採取持久不斷的制裁,當然也包括上世紀支持伊拉克的「兩伊戰爭」。伊朗也成為全球最堅定的反美國家。當然,伊朗既有內賈德這樣任性反美的總統,也有哈塔米和魯哈尼這樣的溫和總統。美國亦然,奧巴馬時代達成伊朗核協議,與現在的反伊總統特朗普形成了鮮明對比。不管伊朗還是美國,國內都存在強大的反對對方的政治勢力。這也決定了美伊關係很難真正改善。
加之美國在中東地區布下了很多反伊棋子。因此,在這次伊朗街頭示威中,總統特朗普、美國國務院和白宮對伊朗的發力譴責,在伊朗看來都是在煽風點火,讓伊朗陷入動亂,以便顛覆伊朗政府。伊朗的擔心並非空穴來風,一方面是美國主導下的西方社會對伊朗實施了數十年的制裁與禁運,且將伊朗視為「流氓國家」,讓伊朗政府陷入困頓的意圖明顯。另一方面,2009年伊朗大選,出現伊斯蘭革命以來最混亂的街頭運動。當時的奧巴馬政府認為伊朗選舉存在「舞弊」且對出現的暴力行為「表示不安」。2011年2月,伊朗再次爆發反政府示威遊行,當時的國務卿希拉里表達了「清楚而直接的聲援」。特別是,美國看到了推特和臉書這類新媒體的作用,因此在推特上用波斯文發推文支持示威者。
伊朗沒有重蹈突尼西亞和埃及的覆轍。但美國支持反政府示威者的做法,讓伊朗對美在「舊恨」基礎上又多了「新仇」。雖然當時的奧巴馬政府不承認干預伊朗大選,但伊朗顯然不信任美國。
這次再現反政府示威,對準了溫和派總統魯哈尼。伊朗民眾反對魯哈尼的原因,是「管得太寬了」,即魯哈尼關注本國太少,而將太多的精力和國際資源用在了敘利亞、巴勒斯坦和黎巴嫩。這樣的中東政策,使伊朗深受國際制裁之苦,示威者喊出了「打到魯哈尼」的口號。
特朗普的「機會」
示威者的口號,讓伊朗政府更感受到美國的魅影。示威者的訴求,與美國在中東的利益需求相當合轍。奧巴馬時代的中東回撤戰略,不僅讓俄羅斯在敘利亞內戰中出盡風頭,也使伊朗勢力在中東地區做大。尤其是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推翻了薩達姆政權,伊朗在伊拉克的政治影響力在增強。對「伊斯蘭國」的打擊中,俄羅斯、伊朗、敘利亞乃至土耳其,在中東逐漸形成超越美國的力量。由此再看特朗普對伊核協議的態度,以及重構與沙特等中東盟友的關係,就不難發現美國欲在中東重樹戰略強勢地位。
伊朗發生街頭騷亂,對特朗普而言當然是機會。支持反政府的示威變成突尼西亞和埃及那樣能顛覆政府的街頭運動,符合特朗普的邏輯。對特朗普本人和美國官方的言論和立場,伊朗方面的回應是,美國的煽風點火「毫無價值」,伊朗民眾不會給特朗普「任何機會」。
伊朗街頭示威會發展到何種地步,很難預料。即使伊朗成為第二個突尼西亞或埃及,對美國也未必是好消息。但就現實而言,只要伊朗亂起來,特朗普就會支持示威者。畢竟,支持敵人的敵人對特朗普更有利。
※日計劃將「出雲號」改造成航母 中方回應:慎重行事
※香港機場險釀撞擊事故 系三個月內第二次
※台灣「公投鬧劇」 竹籃打水一場空
※同時與中俄對抗,特朗普真敢嗎?
※「港獨」土崩瓦解 須防借屍還魂
TAG:大公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