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偉大的「藝術熱情時代」
按:1948年10月間,常書鴻先生在南京國立中央研究院舉辦大型《敦煌藝展》,展出其臨摹敦煌壁畫的系列作品。這篇文章為宗白華先生為此藝展寫的序言。註:以下配圖與藝展無關。
——美學文摘
中國藝術有三個方向與境界
第一個是禮教的、倫理的方向。三代鐘鼎和玉器都聯繫於禮教,而它的圖案畫發展為具有教育及道德意義的漢代壁畫(如武梁祠壁畫等),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也還是屬於這範疇。
商周·十三年壺
山東武梁祠漢畫像石·聶政刺韓
晉代·顧愷之·女史箴圖(局部)
第二是唐宋以來篤愛自然界的山水花鳥,使中國繪畫藝術樹立了它的特色,獲得了世界地位。
宋代 趙佶 池塘秋晚圖(局部)
宋徽宗· 溪山秋色圖
然而正因為這「自然主義」支配了宋代的藝壇,遂使人們忘懷了那第三個方向。第三個方向,即從六朝到晚唐宋初的豐富的宗教藝術。這七、八百年的佛教藝術創造了空前絕後的佛教雕像。雲岡、龍門、天龍山的石窟,尤以近來才被人注意的四川大足造像和甘肅麥積山造像。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
山西太原天龍山石窟
四川大足造像
甘肅天水麥積山第123窟童女像,彩繪泥塑,西魏
中國竟有這樣偉大的雕塑藝術,其數量之多,地域之廣,規模之大,造詣之深,都足以和希臘雕塑藝術爭輝千古!而這藝術卻被唐宋以來的文人畫家所視而不見,就像西洋中古教士對於羅馬郊區的古典藝術熟視無睹。
龍門石窟
雕刻之外,在當時更熱鬧、更動人、更炫麗的是彩色的壁畫,而當時畫家的藝術熱情表現於張圖與跋異競賽這段動人的故事:
五代時,張圖,梁人,好丹青,尤長大像。梁龍德間,洛陽廣愛寺沙門義暄,置金幣,邀四方奇筆,畫三門兩壁。時處士跋異,號為絕筆,乃來應募。異方草定畫樣,圖忽立其後曰:「知跋君敏手,固來贊貳。」異方自負,乃笑曰:「顧陸,吾曹之友也,豈須贊貳?」圖願繪右壁,不假朽約,搦管揮寫,倏忽成折腰報事師者,從以三鬼。異乃瞪目踧躇,驚拱而言曰:「子豈非張將軍乎?」圖捉管厲聲曰;「然。」異雍容而謝曰:「此二壁非異所能也。」遂引退;圖亦不偽讓,乃於東壁畫水仙一座,直視西壁報事師者,意思極為高遠。然跋異固為善佛道鬼神稱絕筆藝者,雖被斥於張將軍;後又在福先寺大殿畫護法善神,方朽約時,忽有一人來,自言姓李,滑台人,有名善畫羅漢,鄉里呼余為李羅漢,當與汝對畫,角其巧拙。異恐如張圖者流,遂固讓西壁與之。異乃竭精佇恩,意與筆會,屹成一神,侍從嚴毅,而又設色鮮麗。李氏縱觀異畫,覺精妙入神非己所及,遂手足失措。由是異有得色,遂誇詫曰:「昔見敗於張將軍,今取捷於李羅漢。」
敦煌莫高窟壁畫·天宮伎樂·第288窟(西壁)·西魏
這真是中國偉大的「藝術熱情時代」!因了西域傳來的宗教信仰的刺激及新技術的啟發,中國藝人擺脫了傳統禮教之理智束縛,馳騁他們的幻想,發揮他們的熱力。線條、色彩、形象,無一不飛動奔放,虎虎有生氣。「飛」是他們的精神理想,飛騰動蕩是那時藝術境界的特徵。
敦煌莫高窟壁畫·飛天·第285窟龕頂·西魏
這個燦爛的佛教藝術,在中原本土,因歷代戰亂,及佛教之衰退而被摧毀消滅。富麗的壁畫及其崇高的境界真是「如幻夢如泡影」,從衰退萎弱的民族心靈里消逝了。支持畫家藝境的是殘山剩水、孤花片葉。雖具清超之美而乏磅礴的雄圖。
天佑中國!在西陲敦煌洞窟里,竟替我們保留了那千年藝術的燦爛遺影。我們的藝術史可以重新寫了!我們如夢初覺,發現先民的偉力、活力、熱力、想像力。
敦煌莫高窟第275窟西壁彩塑,交腳彌勒菩薩,北涼
敦煌莫高窟第248窟中心柱彩塑,菩薩,北魏
敦煌莫高窟第432窟中心柱東向龕,彩塑一鋪,西魏
敦煌莫高窟第427窟中心柱西龕彩塑,阿難,隋代
敦煌莫高窟第45窟西壁佛龕彩塑(全景),盛唐
敦煌莫高窟第45窟西壁佛龕彩塑(南面),天王、菩薩、阿難尊者,盛唐
敦煌莫高窟第158窟卧佛(局部),唐代
敦煌莫高窟窟室(局部)·第288窟主室·北魏
敦煌莫高窟壁畫·化城喻品·第217窟南壁·盛唐
這次敦煌藝術研究所辛苦籌備的藝展,雖不能代替我們必需有一次的敦煌之游,而臨摹的逼真,已經可以讓我們從「一粒沙中窺見一個世界,一朵花中欣賞一個天國」了!
敦煌莫高窟壁畫·屍毗王割肉貿鴿·第254窟北壁·北魏
最使我們感興趣的是敦煌壁畫中的極其生動而具有神魔性的動物畫,我們從一些奇禽異獸的潑辣的表現里透進了世界生命的原始境界,意味幽深而沉厚。
敦煌莫高窟壁畫·狩獵圖·第249窟北坡·西魏
敦煌莫高窟壁畫·禪廬黃羊老虎·第285窟東坡·西魏
現代西洋新派畫家厭倦了自然表面的刻畫,企求自由天真原始的心靈去把握自然生命的核心層。德國畫家馬爾克(F. Marc)震驚世俗的《藍馬》,可以同這裡的馬精神相通。而這裡《釋尊本生故事圖錄》的畫風,尤以「游觀農務」一幅簡直是近代畫家盎利盧騷(Henri Rousseau)的特異的孩稚心靈的畫境。
敦煌莫高窟壁畫·胡人馴馬·第290窟中心柱西側·北周
德國畫家馬爾克《藍馬》
敦煌莫高窟壁畫,馬夫·馬,第431窟南壁·初唐
幾幅力士像和北魏樂伎像的構圖及用筆,使我們聯想到法國野獸派洛奧(Rouart)的拙厚的線條及中古教堂玻璃窗上哥提式的畫像。而馬蒂思(Matisse)這些人的線紋也可以在這裡找到他們的偉大先驅。不過這裡的一切是出自古人的原始感覺和內心的迸發,渾樸而天真。而西洋新派畫家是在追尋著失去的天國,是有意識的回到原始意味。
敦煌莫高窟壁畫,天宮伎樂,第248窟北壁·北魏
敦煌莫高窟壁畫,金剛力士,第249窟北壁·北魏
敦煌藝術在中國整個藝術史上的特點與價值,是在它的對象以人物為中心,在這方面與希臘相似。但希臘的人體的境界和這裡有一個顯著的分別。希臘的人像是著重在「體」,一個由皮膚輪廓所包的體積。所以表現得靜穆穩重。而敦煌人像,全是在飛騰的舞姿中(連立像、坐像的軀體也是在扭曲的舞姿中);人像的著重點不在體積而在那克服了地心吸力的飛動旋律。所以身體上的主要衣飾不是貼體的衫褐,而是飄蕩飛舉的纏繞著的帶紋(在北魏畫里有全以帶紋代替衣飾的)。佛背的火焰似的圓光,足下的波浪似的蓮座,聯合著這許多帶紋組成一幅廣大繁富的旋律,象徵著宇宙節奏,以容包這軀體的節奏於其中。這是敦煌人像所啟示給我們的中西人物畫的主要區別。
敦煌莫高窟壁畫·乘象入胎·第431窟,中心柱南向龕東側·北魏
敦煌莫高窟壁畫·沙彌受戒自殺之三·第257窟南壁·北魏
只有英國的畫家勃萊克的《神曲》插畫中人物,也表現這同樣的上下飛騰的旋律境界。近代雕刻家羅丹也擺脫了希臘古典意境,將人體雕像譜入於光的明暗閃灼的節奏中,而敦煌人像卻系融化在線紋的旋律里。敦煌的藝境是音樂意味的,全以音樂舞蹈為基本情調,《西方凈土變》的天空中還飛躍著各式樂器呢。
敦煌莫高窟壁畫,反彈琵琶伎樂,第112窟南壁,中唐
藝展中有唐畫山水數幅,大可以幫助中國山水畫史的探索,有一二幅令人想像王維的作風,但它們本身也都具有拙厚天真的美。
敦煌莫高窟壁畫,近事女,第17窟北壁,晚唐
在藝術史上,是各個階段、各個時代「直接面對著上帝」的,各有各的境界與美。至少我們欣賞者應該拿這個態度去欣領他們的藝術價值。而我們現代藝術家能從這裡獲得深厚的啟發,鼓舞創造的熱情,是毫無疑義的。至於圖案設計之繁富燦美也表示古人的創造的想像力之活躍,一個文化豐盛的時代,必能發明無數圖案,裝飾他們的物質背景,以美化他們的生活。
(標題為編者所加,本文來源:《宗白華全集》第二卷416頁《略談敦煌藝術的意義與價值》,美學文摘圖文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美學文摘。)
作者簡介:宗白華
(1897—1986),曾用名宗之櫆,字白華、伯華。1918年畢業於同濟大學語言科,1920到1925年留學德國,先後在法蘭克福大學和柏林大學學習哲學和美學。回國後,自30年代起任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1949到1952年任南京大學教授,1952年院系調整,南京大學哲學系合併到北大,之後一直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著有美學論文集《藝境》、《美學散步》,有《宗白華全集》出版,為中國美學的發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月雅書畫中國網編輯整理推薦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為什麼「缺」能帶來視覺上的美感?
※宋僧牧溪 空寂幽玄
※元旦,賞米芾草書《元日帖》筆勢連綿,跌宕生姿!
※我並不反對畫美女、裸女,而是批評作品中的俗媚趣味!
※什麼是八格?六氣?九朽一罷?讀完此文,瞬間提高國畫鑒賞水平
TAG:月雅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