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Vol23.韓望喜正解中華經典《論語》

Vol23.韓望喜正解中華經典《論語》

2018.01.02 冬月十六?周二

韓望喜正解中華經典

第一季 第二十三期

本期主講:《論語》

 主講人:文化學者韓望喜

第二十三講

君子無所爭

學者講堂

聆聽中華經典《論語》講解

圖圖話話

孔子所說的「君子無所爭」,即使要爭,也是彬彬有禮的爭,這反映了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一個重要特點,即強調謙遜禮讓而鄙視無禮的、不公正的競爭,這是可取的。但過於強調謙遜禮讓,以至於把它與正當的競爭對立起來,就會抑制人們積極進取、勇於開拓的精神,成為社會發展的道德阻力。

孔子有曰

1、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孔子說:「君子沒有什麼可與別人爭的事情。如果有的話,那就是射箭比賽了。比賽時,先相互作揖謙讓,然後上場。射完後,又相互作揖再退下來,然後登堂喝酒。這就是君子之爭。」

2、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君子沒有一頓飯的時間背離仁德的,就是在最緊迫的時刻也必須按照仁德辦事,就是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一定會按仁德去辦事的。

3、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孔子說:「質樸超過了文采,就會粗野;文采超過了質樸就浮華。文采和質樸相輔相成,配合恰當,這才是君子。」

4、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說:「君子廣泛地學習文化知識,並且用禮來約束自己,也就可以不離經叛道了啊!」

5、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曾子說:「可以把幼小的孤兒託付給他,可以把方圓百里的國家委託給他,面臨大節卻不能奪其志,是君子嗎?是君子啊!

今日美文

承讓 領教 ——南懷瑾

現在下文是孔子講的原則: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這是講人類文化基本問題,孔子用「舉一隅」的教育方式來講。中國文化的所謂「君子」,是與「小人」對立的名稱,等於是個符號,怎麼叫君子?怎麼叫小人?很難下定義,等於說好人、壞人很難下定義一樣。

尤其站在哲學的觀點來看,更是如此。好人對某一件事情好,有時在好里會變壞;壞人一切都壞,但有時在某一點上會變好。所以好人與壞人很難下定義。可是在社會、政治的立場,不能以哲學觀點來討論,好與壞是對事功而言。現在孔子所講的君子,是站在哲學的立場講,是一個抽象的代名詞。

中國文化所講的君子是無所爭的,不但於人無爭,於事也無所爭,一切是講禮讓而得。無所爭就是窩囊嗎?不是的,孔子以當時射箭比賽的情形,說明君子立身處世的風度。射是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之一,這個射代表軍事訓練。他說,當射箭比賽開始的時候,對立行禮,表示對不起——禮讓。然後開始比賽。比賽完了,不論誰輸誰贏,彼此對飲一杯酒,贏了的人說:「承讓!」輸了的人說:「領教!」都有禮貌,即使在爭,始終保持人文的禮貌。

人之所以不同於生物世界中其他的動物,就是這一點人類文化的精神。其實人類有什麼了不起,其所以為人,因為有思想,加上文化的精神。孔子講這一件小事,也就是說人應不應該爭?不論於人於事,都應該爭,但是要爭得合理,所以「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就是在爭,也始終保持君子的風度。以現代而言,類似於希臘的所謂民主思想。中國人過去也講民主,這個問題在《論語》中將來另有專題再去討論它。

而中華文化的民主精神,一個人立身、處世,乃至一切,都要民主。我們民主的精神基於禮讓;而西方民主的精神基於法治。禮讓與法治有基本上的不同,法治有加以管理的意義,禮讓是個人內在自動自發的道德精神。

大公國學

傳承經典國粹

彰顯文化自信

文章、視頻等內容為大公國學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公佛教 的精彩文章:

純聞法師:恩師雖然走了,但永遠都在我們心中
正慈大和尚:禪堂禪修,就是成佛作祖的
每日一偈 駕馭自心
弘一大師稱其「三百年來,一人而已」

TAG:大公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