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鳥瞰《芳華》的戰場——推演中越伏擊戰

鳥瞰《芳華》的戰場——推演中越伏擊戰

首先一段,照舊先涮一下馮褲子。

馮小剛酷愛戰爭電影。包括姜文。但是,就戰爭片而言,他們都很蹩腳——因為缺乏起碼的軍事認知。而且,作為一代娛樂壟斷家,手執話筒,已經是無所不能任何專業的全方位行業「大師」了。

所以,他們對戰爭理解雖然都很蹩腳。但他們有錢,有膽子。這就了不起。

爆炸,血肉,吶喊,哀鳴——學好萊塢學會了花把式,卻使得影片留下硬傷。

當然,姜文智商明顯比馮小剛起碼要高13.7米。所以,姜文拍攝的戰爭片雖然有硬傷,但具娛樂觀賞價值。

馮小剛不然。一部芳華,根據劇情明明可以迴避戰爭。但他非要涉獵對中國改革開放十年影響巨大的戰爭。

在那場戰爭,走私自己和文工團的「芳華」,對一個軍人來說,極不厚道。對於馮小剛此舉,頗有一番捏一兩白面,和著口水,非要扯八丈遠的拉麵,還得誠懇忽悠:

吃吧。親。我可是為你爹你媽專門扯的拉麵。

你大爺。

有孝心,再飢餓,這碗面,能吃嗎?

1979年,一線主力戰鬥兵的裝備。

《芳華》拍攝,馮小剛就耍了滑頭,參戰戰士配置的鋼盔、衝鋒槍和1979中越戰爭完全不符。此外,戰士不剃頭,疑似看到飛機出戰,也讓人質疑,這到底是那裡發生的戰爭?

當然,不少對戰爭認知缺乏的觀眾,比較被驚心動魄的即視畫面震撼,一聽槍炮凌厲,一看血肉橫飛,立刻就想到好萊塢——馮小剛真棒,還原了戰爭的殘酷。

無語良久。

1979年中越戰爭,確實異常殘酷。尤其,這場戰爭由1979年延續到1990年,中越兩國國運為之所系,現在回顧可能尚早,但是其影響之深遠,重大,即便這場戰爭中一個小小的戰鬥,都遠不是馮小剛這類檔次的小屁孩子,能夠舉得起的啞鈴。

為了歷史,親,沒必要嬌慣自己的孩子。何況,一個混文工團拉大幕搞鼓塗料的孩子。

當你明白盛大的名利和承擔義務脫節的時候,其實很多所謂的,把自己充當連接天地之棍的神棍,大可一瞥。沒必要去無謂嬌慣。

當然,不諱言,我是一個特別熱愛孩子的橡樹。對孩子嚴,才是對孩子好。

馮小剛還原了1979年中越戰爭了嗎?沒有。

最根本,就在那段所謂6分鐘長鏡頭,10來分鐘的戰鬥場面。

其表現,無非是馮褲子發跡了,坐在胭脂粉堆的文工團,對一群不懂事的90後小孩子們裝神弄鬼,扣著腳丫,杜撰的一場70年代北京某個大院,一群小屁孩子吃飽喝足後,玩的「戰爭」遊戲。

就地理而言。1979年中越戰爭,全部戰區都發生在中越交界,縱深20到100公里的山區。屬於那場戰爭的標誌性地理、地貌,在電影蕩然無存。

在戰術上,所謂6分鐘長鏡頭,10來分鐘的戰鬥場面記述了一場待伏伏擊戰。

關於伏擊戰,如果不知道待伏伏擊戰和誘伏伏擊戰之常識和區別,那麼,肯定無法知道青化砭戰役、孟良崮戰役等戰役真相。就會盲目崇拜軍神。

不過,就伏擊戰而言,華北抗戰最優秀兩次經典伏擊戰,一次是八路軍兩次設伏七亘村,劉伯承打的是智;一次是八路軍抵近設伏雁門關,賀炳炎打的是勇。

這是可以推演的頗有戰績的經典伏擊戰。

至於林總的平型關戰役,我不懂。就此打住。

就這個畫面看去,都那麼虛情假意——鋼盔、衝鋒槍到方向、隊形,一看就知道不是軍人而是文工團的演員。

伏擊戰在古代最為出名的,如長平之戰,核下之戰,都是大兵團誘伏伏擊戰。隨著科技進步,靠掐指一算,預設戰役性伏擊去取得決定性勝利,親,那就是夢想了。

現代化戰爭環境下,伏擊戰趨於演化為典型的、專業的非對稱性特種作戰。影視劇《士兵突擊》里,即有現在軍隊典型的、專業的非對稱性特種作戰的戰訓場面。

中越戰爭時期,我軍對於伏擊戰的認識較為保守,部隊戰訓相對落後——這是導致戰爭出現巨大傷亡主要原因。

那時的越軍,遠不是我們現在想當然的孱弱。

越美長期戰爭,越南在被動挨打中學習戰爭。很大程度上,報紙宣傳我軍是越軍的老師。實則,越軍有三個老師:我軍、蘇軍和美軍。

美軍成就了越軍後來的超強戰力。

我軍在抗戰中學習戰爭,所以,日軍曾經的經典戰術諸如大兵團縱深滲透,穿插,分割,包圍等,均被我軍熟練掌握。然而,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我軍對戰爭認識,卻無形中偏重對蘇聯防禦,形成戰爭意識上的封閉。

和朝鮮戰爭完全不同,美軍在越南幾乎沒有大兵團攻擊,而是更趨於高科技現代化的非對稱作戰。

在世界頂級的軍事集團威脅和打擊下,越南軍得到了中、蘇後勤支援,但是,其軍事上無形之間,卻得到了美軍直接親灸。

在越美作戰後期,越軍王牌師由河內南下數百里作戰,師長發布作戰命令,全師近萬戰鬥員,以戰鬥排、班、組為單位,瞬間分散,消失在灌木叢林,無影無蹤。

數日,部隊準時集結,戰鬥準點打響。

不僅是越軍主力師得到鍛煉,因為非對稱作戰的殘酷性,傳統意義上戰爭的前後方已經毫無意義。1979年我軍與越南軍交戰,為之吃虧不小。

長期戰爭,越南藏兵於民。

尤其對美作戰中,具有豐富實戰經驗的高素質退役兵,大多也回到了毗鄰中越邊境的越南北部六省。

他們的故鄉——曾經是中越共同為越南抗美的後方基地。

中越戰爭全面爆發,我軍憑藉絕對壓倒優勢的火力支援,以大兵團縱深滲透,穿插,分割,包圍作戰,席捲越南北方諒山、高平、老街等三個戰區。

然而,越軍主力迅速分解,消失,轉入游擊。戰爭為之進入拉鋸、掃蕩作戰。

中越1979年戰事中,我軍主要對越軍發起戰役性推進。而越軍則向我軍發起戰術性狙擊、伏擊、襲擊。

就軍事角度觀察,為配合各自國家確定的大戰略,中越兩軍在戰役和戰術,各自取得各自成果。這也是戰後,雙方都聲稱自己取得了勝利的原因。

這裡,僅做一次簡單的推演,以期和朋友們交流關於越南軍對我軍實施伏擊戰的不同看法。順便知道,常規狀態下,越南軍的伏擊是如何的殘酷而非《芳華》那種虛擬的誇張。

越軍野戰軍戰鬥班的主要作戰武器,是AK47或56式衝鋒槍6支;蘇式或美式或56式班用輕機槍1挺;美式M79型40榴彈發射器1架;40火箭筒1具。

但是,在中越戰爭期間,越南軍藏兵於民,軍民不分,複雜了即時戰況。

通常,越南軍以一個10來人的戰鬥班、組,頻繁實施伏擊戰。其裝備有衝鋒槍,輕機槍,更有重機槍、高射機槍和60口徑上下的迫擊炮。

更為重要,越軍這樣用作伏擊戰的班組,大多配備了戰場步談機等現代化通訊設施。

因為1979年中越戰爭整個戰區均在山區,普遍性具有山峰比高大,地形破碎,地貌紛亂,自卑茂密等複雜狀況,所以,尤其適合伏擊戰等非對稱作戰。

以高平地區為例。我做一個虛擬的小的戰鬥兵設伏推演,大家可以參考。

圖一。(畫圖不熟練,比例尺標註大致為1cm為2.5km左右,大致參考)

我軍佔領、控制高平市區,以一號、二號和仨號公路為我軍主要交通線。而越軍退入偏僻山區潛伏、游擊。在當時,這是戰爭常態。

為保障我軍交通線,以及攻擊需要的道路,我軍勢必在主要關鍵位置派出戒備陣地。

反之,越軍自然要破壞我軍意圖,企圖以頻繁伏擊,取得積小勝為大勝的戰績。他們會選擇在那伏擊?假設是你,你會選擇那裡?

這是截取的衛星地圖。公開,透明。

可見地勢,絕無《芳華》那般單純的唯美的平坦。全是山地,幾乎處處可選。

圖二。(畫圖不熟練,比例尺標註大致為1cm為0.25km左右,大致參考)

好吧。我們隨機選擇這裡。圖一假設的二號公路。

拉大了二號公路地圖,我軍必然在控制公路的主要高地設置警備點。公路在小村莊向南三度重複彎曲,理論上,非常適合伏擊。

但是,越軍又怎麼可以滲透我軍的警備點實施伏擊呢?

然而,1979年的越軍,他們打伏擊,絕不是井岡山的紅軍,太行山的八路軍。——這是我最大看不起馮小剛這類什麼都要懂,什麼都專家的權威娛樂「藝術家」的主要原因。

什麼年代?還按照中國革命電影的套路,加一點好萊塢的焰火、血漿,就成就了一次「真實再現」?

唬小孩子吧。

圖三。(畫圖不熟練,比例尺標註大致為1cm為0.25km左右,大致參考)此外,製圖煩瑣誤差,說明:高射機槍兩點,選擇為高於我軍警備點高地(附近可調整),可以直射公路的更高高地。

然而,越南軍在我軍部分指揮官疏於戒備之時,還是順利組織了多次成功的戰術伏擊。其中,我軍戰場陣亡的最高指揮官,即為越軍伏擊遇難。

越軍尤其狡猾。前些年,我沒事就喜歡對著資料琢磨地圖,我猜想,他們會在適合伏擊的地點,怎麼設伏,怎麼伏擊,以及怎麼詭異消失於灌木叢林。

說實話,想這個問題,我起碼吃了三根鹵豬腳——那玩意,好吃。

言歸正傳。

假設是你,你會怎麼伏兵?你會怎麼配置火力?

假設是我,馮小剛帶100個越南人,我就請我的公眾號里10來位老大哥聯手出陣,就可以反演一場伏擊。——當然,歷史教訓是,那場戰爭給我軍帶來的戰爭教訓,應該成為我軍強軍建軍的寶貴經驗。輕易忘卻,大大的不該。

當然,越軍當時的戰地指揮官不一定有我的理論水平,但其豐富的山地叢林非對稱作戰經驗,可以設想,我們能夠想得出來的,他們沒準也想出來了。

首先,越軍會在射界良好的適合火力展開的第一伏擊點附近,預設衝鋒槍陣地。

請記住,他們藏兵於民。衝鋒槍數量之多,不是理論上一人一把槍的概念。他們會利用夜色潛進我軍警備點,在適合伏擊地點,逐次計算射擊諸元,捆綁衝鋒槍後,設置發射機關,然後離開。

一切,如此寂靜。危險開始襲來。

當然,這種伏擊不一定,也沒太多必要冒險裝置效果不大的地雷。

離開後的越軍會在視界良好的高地,縝密隱藏、潛伏一、二、三名觀察哨。他們負責為後面的設伏火力提供引導。

後面的火力,才是兇猛的主要伏擊火力。

在700米甚至千米之遠,便是越軍主要伏擊火力,兩挺高射機槍,一個可能具有1到3門60口徑的迫擊炮陣地。

繁忙的主要交通線上,只要我軍後勤目標出現,戰鬥隨時可能打響。

文革期間,大量軍費被這些「軍人」擠占。中國軍隊改革,剔除文工團,無疑是益於軍隊建設的好事。

第一伏擊點槍響,常規下,我軍周邊戒備兵力會湧向低平的戰場,以及時援救伏擊點友軍。於是,在越軍觀察哨指揮下,700米甚至千米之遠的越軍開始炮擊。

炮擊將有效製造戰場殺傷和混亂。一、二分鐘後,炮擊停止。

這時,按照常態,你會選擇向北撤退?向南撤退?留在原地?

在你猶豫之間,越軍可能再次發起一、二分鐘的炮擊。一、二分鐘的炮擊在伏擊戰中,在有精準引導下,不僅具有措手不及的有效殺傷力,而且,炮擊製造的混亂、失誤,也是極大威脅。

現在,你該怎麼選擇?大概率會選擇快速向南撤退,以和接應主力會合。

當你出現在第二伏擊點附近,越軍潛伏的高射機槍陣地和迫擊炮陣地,將在對面高地的越軍觀察哨即時引導下,投入最後的伏擊。

高射機槍有效射程在2000米以內,方向射界為360度,射擊速度每分鐘70─150發。發射的彈種主要有脫殼穿甲彈,穿甲燃燒彈、穿甲燃燒彈、穿甲光彈、穿甲燃燒光彈、穿甲燃燒爆炸彈。

這種子彈,一顆足可以把大象打一個水盆般大小的傷口。

越軍迫擊炮也會急速射,盡量打完攜帶的所有炮彈。

然後,他們悄然撤退。

我軍及時趕到的援軍搜索衝鋒上山尋敵作戰,最多和越軍預警的前線哨兵發生槍戰,等到消滅,或者擊退這些狡猾的越南兵,趕到了越軍伏擊陣地,越軍再無蹤跡。

目力所及,四周灌木叢林,鳥叫蟲鳴。似乎,一切都沒有發生。

如是《芳華》那個所謂還原戰爭慘烈的畫面,實在離題萬里。

偶爾看到不少自媒體軍迷,也在鼓噪「馮導真棒」。瞬間,我對很多寫中越戰事的愛好者,也頗感不解。是確實不知道,還是裝作不知道?

雖然僅是說明性質的小小的推演,其實,可以查看幾乎所有的1979年中越戰爭伏擊戰資料,其過程無不類似。很多時候,我們甚至不知道向我們發起襲擊的越軍有多少。

那一代年輕人有幸,他們迎接了中國最初的改革開放,曾經是中國最具朝氣勃勃的年輕人。

戰事爆發,他們普遍沒有經歷完備的戰訓。甚至,有不少才入伍甚至沒有經歷實彈射擊的新兵。憑藉血勇,他們在戰場上衝鋒陷陣。

但是,礙於當時戰爭觀念的落伍,尤其對典型的、專業的非對稱性特種作戰的一無所知的茫然,他們很多人,為之付出巨大的、慘痛的犧牲。

這場戰事,應該為歷史記憶。而不是為戲子拿來娛樂。

其實,娛樂是好事。娛樂大可不必當真。

但是,當歷史不斷被娛樂,人就會慢慢在娛樂中失去了思考而不知不覺習慣了專業地娛樂。

既然有那麼多的娛樂節目、影視劇了,何必再娛樂歷史和戰爭呢。留點時間思考,有娛樂,有思考,豈不兩全其美?

(耐心看完,不容易。我負責寫,你負責審,如認同,不妨轉出去)

最後,謹以此文,致敬當年參戰老哥們。一如既往,希望你們指教。

其他有關中越戰爭的系列文章,因為本人繁忙,沒有整理,請各位在歷史消息查閱。多謝。

鳴謝各位朋友對《流浪的橡樹》原創的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度軍事 的精彩文章:

跨界聊八卦,以軍事情報分析的視角來細看李小璐的「過夜門」
不只是中國有抗戰神劇,俄羅斯照樣也有二戰神劇
張學良為什麼要殺曾是張作霖左膀右臂的楊宇霆?
出雲號要搭載F35戰鬥機了,那豈不是要變身航母的節奏
AG600成功首飛,有人說大型水上飛機是雞肋,中國為什麼還要發展?

TAG:深度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