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心」——《楞嚴經》參習(103)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參習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三遍)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云何汝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寶明妙性。認悟中迷。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聚緣內搖。趣外奔逸。昏擾擾相。以為心性。】
這一段含的事理很複雜。在上一次我們在前面兩行當中,讀到從「色心諸緣」到「唯心所現」,這把一部《百法明門論》全部都包括了,包括百法也就是包括一切法。特別要記住是佛告訴我們,佛雖然是對阿難說的「汝身汝心」,但是要曉得,對阿難所講的就是對我們自己所講的。就是說我們自己現前的身心從哪裡來的?都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我們自己身心如是,一切眾生的身心都不例外;一切眾生身心如是,一切萬物也沒有兩樣。所謂是情器世間依正莊嚴,本來是同一個真心所現,像這樣的開示在佛經裡面,尤其是在大乘經典,我們幾乎常常見到,也常常讀到,讀到怎麼樣?不能相信;換句話說,就是不能夠接受。為什麼不能接受?理太深,真正超乎我們的常識,超出我們的思惟,我們思惟想像都不能夠達到。但是佛告訴我們這是真實法,我們能夠思惟、能夠想像的都不是真實。在前面這些道理總得要了解個幾分,底下的意思才好說。前面關鍵所在就是「妙心中所現」,妙心是什麼,這是關鍵的所在,妙心我們人人都有。《楞嚴經》現前所研究的這一大段,十番顯見,顯示的什麼?就是顯示我們的妙心。妙心要是明了,一切萬法大致上也就曉得它的真實狀況。
從本經所顯,就是現前一念見聞之性,這就是妙心。見聞之性為什麼稱作妙?妙是指覺相,它沒有形相。我們還得說粗淺一點,諸位比較容易理解,見性就是我們眼能見一切萬物那個見的功能,這是不得已而說。見的功能沒有形相,依靠眼根它就生見的能力,依耳根它就生聞的能力,這個能力是一不是二,所以說「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它在哪一根起哪一種作用。正如同我們現在用電一樣,同樣是一個電源,我們用在燈上它就放光,用在錄音機上它就把音聲記錄下去,用在冷氣機上它就放冷氣,一個電源不是兩個電源,器具不同它起的作用就不一樣。我們六根就是六種不同的器具,能力是一個,一個能力在這六個器具裡頭發生六種作用,見聞覺知嗅嘗,發生這六種作用。這種能力就是性,能力本身沒有相,就像電源一樣,它本身沒有相,但是它在相上能起作用,所以它的本能是離相的,這叫妙。離相而又有相起作用,妙就妙在此地,這個妙在佛法裡面通常講「非有非無」。你說它有,沒有跡象可尋;你說它無,它在六根門頭起作用,這就是所以稱妙的所在。妙明,明是什麼?明是靈明洞徹,於一切法相徹底明了。這個妙心是明極了,它的功能作用無量無邊,它是最真實的,所以叫真。一切法跟它相比,它是真的,一切法是虛妄的,因為一切法是生滅的,它是不生不滅;一切法都有變異,它沒有變異,所以稱之真。稱精的意思,精就是精純,從來就不雜不染。在佛菩薩果地上,真心是無染著的;我們現前在凡夫位上,我們的真心也是無染污。你要不信,你自己仔細去觀察,你的見性有沒有染污,你的聞性有沒有染污?我們眼根可以有染污,我們耳根可以有染污,我們的見性、聞性哪裡來的染污?《心經》裡面所說「不垢不凈」,就是說真心,這是精之意。真心含有這四個意思,稱之為妙心。妙心就是大圓鏡一樣,你明白了就叫做大圓鏡智,自己不明白,佛就說之為阿賴耶識。可見得大圓鏡智是真的,說阿賴耶識不是真的,真的要說大圓鏡智。我們有大圓鏡智,自己以為沒有,這就是迷,迷了之後你大圓鏡智並沒有喪失,但是你自己以為沒有,因此無量的智慧德能那些大用就不能夠顯現出來,這就叫做迷,這就叫做惑,這就叫做塵勞煩惱。雖然不是真實的,可是你在迷而不悟的時候它起作用,我們六道生死輪迴就是這樣變現出來的。誰造的?自己心迷了以後造成這個現象,不是外來的,是自己製造。
這個道理要是明白,我們的六根根性既然是無相,諸位要記住這個話:無相就無量,有相就有量;有相就有處所,無相就無處所;有相一定有個空間跟時間,無相就沒有時間與空間。所以真心是盡虛空遍法界,佛經裡面常說,「橫遍十方,豎窮三際」,無量的時空都包含在真心之中,此地講的妙心,都包含在我們自己妙心之中。如果我們真正明白這個道理,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一切萬法都在我們妙心之中。前面這一句最重視這個「中」,確實認識了心包萬法,這就是妙心的正相,正確的覺相,不迷。果然明白現前一念見聞之心就是自己的妙心,那麼這個作用就不可思議,無法不現。自然你就做到即緣心而非緣心,這是諸佛菩薩大用無方。緣心是什麼?緣心就是八個識,包括與八識相應的一切心所,全都得其正用,而不是迷的作用,是得其覺用,這才是緣心自在,在一切法裡面得到了心自在。跟我們凡夫迷惑顛倒,以為這個心在自己身內,心的相是昏擾擾之相,大大的不同。在一般經裡面我們常常看到有這個意思,「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真心相,這是法身相,這是事實。
——依凈空法師講座編纂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學佛筆記:念佛修行——「念正助道,正助雙修」
※隨筆:「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學佛修行筆記:「觀像念佛的要領」
※「正定」與「念佛」
※2018新年快樂
TAG:沙門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