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教學要成為「一盞一盞的燈」 ——我對歷史教學「課魂」的思考與實踐

歷史教學要成為「一盞一盞的燈」 ——我對歷史教學「課魂」的思考與實踐

原標題:歷史教學要成為「一盞一盞的燈」 ——我對歷史教學「課魂」的思考與實踐


故鄉在一座小山腳下,在上世紀沒有通電的日子裡,夜行的人依靠是那一盞盞馬燈,在蜿蜒的山路上行走,燈成了人的眼睛。


1993年,從南京師範大學畢業,分配到故鄉的初中教書。那時候,沒有課改,沒有微課,沒有多媒體,課堂上也沒有繁多的史料,更沒有今天這樣無法承受的高考壓力。2003年,我調入縣中,高考的競爭愈演愈烈,高考難度越來越大,而歷史課地位卻越來越低。在這樣的背景下,歷史教育被無奈地降格成歷史教學,歷史教學又簡單地降格為備考教學,備課教學很自然地降格為「題海戰術」。課堂的「歷史味」越來越淡了,「考試味」越來越濃了,歷史教學的宗旨逐漸模糊,就像故鄉那夜行的人沒有了「馬燈」。

高一結束文理分科時,我們常常會動員一些學生選修政治、歷史,這時候,一些孩子會問:「老師,學習歷史有什麼用?」學生不經意的反問,從一個側面折射了歷史教學的「目中無人」的現狀,歷史關照現實的功能逐漸被淡化。其實,歷史教學應該成為「一盞一盞的燈」,去引領學生前行,為學生終身發展服務。


1


一、何謂「課魂」


基於對目前歷史課堂的深刻反思,本人在歷史教學過程中不斷踐行:通過「課魂」去引導學生、通過「課魂」去提升歷史教學的高度。在進行提煉「課魂」實踐探索的同時,還在理論領域積極探究「課魂」的含義、意義以及提煉「課魂」的策略。先後在《歷史教學》發表了3篇文章:《歷史課堂「教學立意」不可或缺》、《挖掘教學立意應注意的幾個問題》、《讓「課魂」領航歷史教學的幾點思考》,在《江蘇教育·中學版》發表4篇與「課魂」有關的文章。7篇文章,其實都是探索同一個主題,那就是歷史課堂的「靈魂」。

何謂「課魂」?「課魂」即一節課的靈魂,應是一單元或一節課的核心概念,其具有「深刻性」的特點。「課魂」也是貫穿一單元或一節課的核心線索,統攝歷史事件的前後聯繫,具有「統領性」的特點。「課魂」更是一單元或一節課的教學主題即教學中心,是課堂教學的「神」。在探究課魂特點的基礎上,筆者提出,歷史教學也應該像散文創作一樣,「形散而神不散」。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對每一節歷史課都明確了「課程目標」,「課程目標」分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這樣呈現「課程目標」本無可厚非,但是「大而全」、「高大上」的教學目標在教學實踐中是很難實施的,為此,我們在教學中需要從諸多的教學目標中找到那個能起到統領作用的關鍵目標,有的專家稱之為「核心素養」,有的稱之為「核心目標」,有的稱之為「教學立意」。不管用什麼名稱來命名它,筆者所說的「課魂」旨在幫助教師能整合三維目標,讓課堂教學能朝著一個方向前進;旨在幫助教師能鏈接歷史與現實,讓歷史學習能更好地為學生生活服務。


總之,「課魂」其實就是那「一根根紅線」,連接起整個課堂教學,鏈接歷史與生活;「課魂」也是那「一盞一盞的燈」,引領學生前行。


2


二、為何提煉「課魂」

基於對「課魂」概念及內涵的認識,還要弄清楚為什麼要提煉「課魂」。作為江蘇省中學歷史特級教師,常常到外地去示範教學或做講座,在「推銷」自己「課魂」理論和實踐的時候,許多同仁常常會問:「為什麼要提煉『課魂』?」


從備戰高考的視角看,課堂教學需要「效度」。提煉「課魂」,會讓歷史課堂更富有效率,這也是提升教學績效和教學境界的有效途徑。


高考材料解析題最後一問常常為「認識題」,也是學生失分比較多的題目之一,比如2015年高考江蘇卷21題最後一問是「說明科舉制對於現代人才選拔的歷史借鑒價值」,此題實際在考查科舉制的現代意義,如果我們能夠在教學時提煉科舉制的核心所在,便容易引導學生認識到科舉制的許多措施對今天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尤其是其「客觀公平理念」,讓諸多天下寒士得以通過公平考試的途徑實現人生的理想。正如薛明揚在《中國傳統文化概論》所說的那樣:「科舉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於它那『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機會均等』……的機制,對知識分子的社會心理是一種塑造,客觀上激勵了個人的奮鬥精神」。[1]


從歷史教學的層次看,課堂教學需要「高度」。歷史教學不可能永遠停留在備考的層次上,不可能永遠為高考服務。通過確立「課魂」,讓歷史課有線索、有中心、有高度、有靈魂,會讓學生獲得更加深刻的歷史認知和歷史思考。


以人教版必修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單元教學為例,如果我們只是從 50 年代、60 年代、新時期三個視角去看待現代中國經濟發展,學生由於缺乏經濟學的基本常識,一方面學生可能會沒有興趣,另外一種可能是即使學完後也無法把握建國 60 多年的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一位教師將這一單元的「課魂」明確為「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從相對封閉到對外開放」,這一「課魂」有利於學生理清線索,從更高的視角觀察現代中國經濟。歷史教學同樣需要「登高望遠」,有了更高的「境界」,則「登泰山而小魯」。

從歷史教學的功能看,課堂教學需要「溫度」。歷史教育不同於其它學科,其「以史為鑒」的學科特性應該成為課堂教學最重要的價值追求。


2011年高考歷史江蘇卷第8題的考核給我們戰爭史教學以諸多的啟示,該題題干說:「1938年4月中國飛行員陳懷民在武漢空戰中與日軍飛行員高橋憲一同歸於盡。隨後,陳懷民的妹妹致信高橋的妻子美惠子:陳懷民猛撞高橋的飛機,不是發泄對高橋的私仇,而是代表著兩種不同力量之間的較量。同時表示,她們一家對美惠子沒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夠友愛地握手。」這段史料展現了中國人民的博大胸懷,也說明兩國人民深受戰爭之害。戰爭不是為了記住仇恨,更多的是要關注人性,關注戰爭的教訓。以《鴉片戰爭》教學為例,如果一味地強調「落後就要挨打」,則無法適應時代發展對歷史教育的要求,也無法順應學生的認知規律。筆者在教學時,以「反思戰爭、守望和平」為「課魂」,重點引導學生反思鴉片戰爭爆發的背景、中國戰敗的原因,引導學生去探討如何正確對待歷史,如何正確對待戰爭,如何防止戰爭的悲劇重演。戰爭不是遊戲,輸了可以重來;戰爭也不是比賽,分冠軍亞軍;戰爭是人類史的災難,「反思戰爭、守望和平」應該成為戰爭史教學的主要立意。


3


三、如何提煉「課魂」

無論是從備考的視角,還是從歷史教學的層次及功能的角度出發,都需要我們提煉「課魂」,並通過「課魂」去引導學生髮展。但是,提煉「課魂」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它需要我們教師有豐厚的學養、獨特的視角和開闊的視野提煉「課魂」,需要我們有「廣闊的視野」,在廣泛的閱讀中形成獨特的歷史感悟。史料浩如煙海,歷史教師可能皓首難以窮經,但這不能成為我們不讀書的理由。郭富斌老師曾撰文強調「歷史教育需要世界視野」、「世界視野是認識當代世界的一把鑰匙」、「缺乏世界視野可能導致我們對世界的誤判」。[2] 郭老師只是從「世界視野」的維度去談歷史教育的價值取向,其實,歷史教育需要更多的「視野」,諸如人性的、民族的、經濟的、文化的視野。無論什麼樣的視野,都不可能自然而然地擁有,它需要我們多讀書、善甄別、會思考。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歷史教師,需要讀專業的書,豐厚自己的專業素養;需要讀期刊的文章,《歷史教學問題》、《歷史教學》、《中學歷史教學》、《中學歷史教學參考》等期刊都會給我們歷史教學打開新的視窗,帶來諸多的教學啟發。在信息時代,我們還需要讀一讀學生喜歡的書,諸如《明朝那些事兒》,應該反思我們的課堂教學、教材編寫,如何更加順應孩子們的心理認知,如何讓我們的課堂更能適應孩子們的「胃口」。


提煉「課魂」,需要我們有「發現的眼光」,在歷史細節中淘到歷史的真諦。時代在發展,對歷史的認知也在不斷地深化。如果我們固守一本教材、一本教學參考書和一張試卷,不僅難以提煉「課魂」,更難以去引航學生的發展。人教版必修三第六單元引言中這樣表述20世紀以來的中國三大思想理論成果:「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根據各自所處時代的特點,以及革命、建設的需要,分別創立了三民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這一表述顯然將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創立者分別明確為毛澤東、鄧小平。其實,這樣的結論是值得商榷的。教材「學思之窗」中引用了一段毛澤東關於「毛澤東思想」的看法:「如果同志們要為這種思想找一個人的名字作為代表,我可以接受,但是必須說明,這是中國革命的產物,是中國革命長期鬥爭經驗教訓的結晶,是很多同志的正確思想集合而成的。」[3]


基於這一歷史細節的深究,筆者借勢將「實事求是」作為《毛澤東思想》的「課魂」,有了這個「課魂」的統攬,教學時則「一通百通」:毛澤東強調毛澤東思想是「很多同志的正確思想集合而成的」,正是實事求是的表現;創立「工農武裝割據理論」,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同樣彰顯實事求是的精髓;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人民民主專政等科學論斷,更是結合了中國革命的實際……有了「實事求是」的課魂,不僅便於讓學生領悟毛澤東思想的精華、發展歷程以及對中國革命的重大意義,更可以引導學生:人生不僅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一切從實際出發。


提煉「課魂」,需要我們有「人文的情懷」,不能將歷史教育降格為歷史教學。縱然有高考的壓力,縱然有升學的需要,但歷史教學的功能更要時時關注學生世界觀、人生觀的培養。「課魂」不僅僅存在於每一節課,更蘊涵在每一個史實中。因此,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每一個史實學習的機會,進行「靈魂」的滲透。以人教版必修三《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一課教學為例,如果我們用「儒家思想人本情懷的恢復與重現」作為「課魂」,它就像一條「珍珠線」,將李贄的「強調人的正當私慾」主張、黃宗羲的「工商皆本」思想、顧炎武的「經世致用」思想等基本史實「串成一條」珍珠鏈,讓這些閃光的思想彰顯了人文的精神 :他們在批判傳統儒學僵化的同時,更傳承了先秦儒學的人本思想,反對「存天理、滅人慾」,主張關注蒼生、關注經濟、關注實際,讓儒學重新煥發了生機。


從1993年到2015年,筆者在歷史教學的講台上已經走過了22個春秋。2011年,我被評為宿遷市第四屆名教師;2012年,我被評為「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對象」和江蘇省第十二屆高中歷史特級教師,2014年,我又晉陞為「江蘇省中小學正高級教師」。一路走來,變化的是職稱,不變的是歷史教育的情懷;變化的是年齡,不變的是對歷史教學的堅守和追求。


從教時間越長,越感到歷史教學應當承擔其應有的責任。歷史教師既不可以「近視眼」,只顧眼前;更不可以「老花眼」,「亂花漸欲迷人眼」,而應看清歷史發展的方向。歷史教育不可著眼「一陣子」,而是放眼「一輩子」, 放眼「一輩子」的歷史教育才是真正的歷史教育。


特別喜歡作家白落梅在其《放下包袱,即可成佛》中的句子:「在黑暗中,你作他光明的拐杖;在風雪中,你作他溫暖的爐火。寂寞時,你給他花朵一樣的微笑;孤單時,你給他大海一般的襟懷……」[4]


作為一名歷史教師,如果真想成為孩子們「光明的拐杖」,就應該千方百計讓歷史教學成為那「一盞一盞的燈」,去照亮每個孩子的前程。


【注釋】[1]薛明揚主編:《中國傳統文化概論(中冊)》,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176頁。[2]郭富斌:《歷史教育需要世界視野》,《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5年第9期。[3]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3》,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83頁。[4]白落梅:《放下包袱,即可成佛》,北京:華文出版社,2011年,第74頁。


——本文載於《中學歷史教學》2016年第02期第6-8期


小編:大魚(周四)


微信號:Pxy_luckygir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學科教育 的精彩文章:

與歷史教育一起攜手2018
凱里市華鑫實驗學校2017—2018學年度上學期 初三年級復讀班期末測試卷
選考小專題複習 丨初識「史料實證」———以海昏侯墓為例
【視覺盛宴】 歷時15年,清華大學女教授將圓明園「復活」!美到極致
【優質課件】第24課 國民黨政權的奔潰

TAG:歷史學科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