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提到紋身就想到「左青龍右白虎」,殊不知紋身最初的來源是這樣的

一提到紋身就想到「左青龍右白虎」,殊不知紋身最初的來源是這樣的

紋身,似乎一聽就是一個不好的東西;如果一個人身上有著大片的紋身,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ta是一個壞人」。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越來越具有包容性,而大家越來越追求個性的張揚,紋身似乎成為了一個具有個人標識的代表,所有的東西都會消失,只有紋身能跟著你一輩子。而最初的紋身又是怎麼來的呢?

事實上,當代紋身在西方可以追溯回 15 世紀,且都和船員有著密切的聯繫。航海者們將家鄉、目的地、親人都用代表性的圖案標記在身上,一旦發生意外,便可以通過這些標記辨別他們的身體。之後,水手們航行到不同的地方,並希望可以帶走一些紀念品證明自己的足跡,可惜船上並沒有太多的空間來給他們堆放紀念品,所以最終他們選擇用紋身來作為旅行的紀念。時間一長,紋身成為了水手或者航海者留下紀念品的傳統。到了18 世紀末期,根據海軍記錄,至少三分之一的英國士兵和五分之一美國水兵刻有紋身,而其它記錄則顯示紋身在法國、德國等國家的海軍中也得到了推崇。

除此之外,每一次出海對於船員們來說都是一次冒險,無法預知的未來可能會遇到不同的風險。所以紋身可帶有了一些迷信的色彩。帶有宗教意義的十字架,或者是燕子、錨、日、月等都代表了一些迷信色彩,船員們堅信有了這些紋身,這次出行會平安,以及在面對困難時,這些紋身可以減少一些困苦。

所以在西方,現代紋身的來源與水手們出海密不可分,而我們對紋身的「壞」印象則來源於中國古代紋身的起源。

先秦時期,有一種刑罰叫做黥刑,也稱墨刑。在犯人的臉上刺字,並塗上墨水,使所刺的字成為永久的記號,告知世人,這個人曾犯過罪。所以,黥刑在五大刑罰中肉體疼痛上來說是最輕微的,但同時帶來的卻是巨大的精神羞辱,讓當時的世人不敢犯罪。

而到了唐宋時期,紋身藝術則是到達了頂峰。紋身在那時代表著一種繪畫藝術,同時也是勇氣的象徵。不少大俠們都愛在身上刺上刺青,代表自己的濟世救民的決心。水滸傳中就有許多好漢們身上帶有紋身,最典型的則是花和尚魯智深、九紋龍史進、以及浪子燕青。尤其是燕青,一身華麗的花綉更是將名妓李師師迷得神魂顛倒。

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紋身只是為了表達自己的喜愛和信念。可能是愛人的名字、可能是自己喜歡的句子、也可能單純是喜歡的圖案,都是屬於自己的愛好。所以,對於紋身,只要你喜歡,並且不怕疼,那就去吧~

- 與生活的精彩不期而遇 -

幾何映像∣一個講述海內外精彩故事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幾何映像視頻 的精彩文章:

看膩了各大衛視的跨年晚會?不如來聽一場古典音樂會
2017就要過去了,你能想起來最火的華語影視劇是什麼?
2017教你玩轉香港聖誕!
青蔥少年結緣「白娘子」,這樣的陪伴你敢要嗎?

TAG:幾何映像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