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阿里巴巴合伙人吳敏芝:團隊里該不該講「兄弟情」?

阿里巴巴合伙人吳敏芝:團隊里該不該講「兄弟情」?

大家好,我是敏芝(吳敏芝),2000年11月加入阿里巴巴,一直在B2B的團隊幹了十幾年了。

大家覺得中供(中國供應商)團隊是一支文化、價值觀傳承,執行力又強的團隊,也是一支跟客戶走的很近的客情團隊。

客情關係(Customer emotional Relationship)是產品、服務提供者與其客戶之間的情感聯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客情關係是公共關係和關係營銷的一個分支,是產品、服務提供者在市場活動中,伴隨客戶關係建立、發展和維護所必然產生的情感聯繫。(來自百度百科)

早些時候,發生了一些事情,就是由於兄弟情義的存在,每個人都沒有去看自身的問題,而是把更多的情、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這個兄弟離開」上,也沒有去看他為什麼離開,沒有去思考我們能不能做得更好一點,去避免發生這樣的事情,缺一個自我反省,這就很有問題。但是我不能說這種話,否則我就是別人眼中的身外人,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說風涼話的人。

但是,如果我是一起跟著受處罰的人,再來說這個話,我相信很多人能聽進去。因為按中供的脾氣和團隊的氣質來看,我們願意坐下來檢討自己,從哪裡跌倒從哪裡爬起來,然後思考怎樣做的更好。

兄弟情需要「公私分明」

我聽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兄弟情義,但其實不是我們所理解的兄弟情義。當時我也剛重新接手這個團隊,我(對團隊)說我還停留在四年前的中供,當年的中供沒有談「兄弟情義」四個字,大家就是一種有人情沒關係的狀態,我老闆沒有和我吃過一頓飯,(按照這個標準)這不是兄弟情。

但是,他關心不關心我們的成長,關心;我們的團隊之間是不是互相關心,是;大家在你有困難會不會幫助你,一定會。

而現在所謂的兄弟情義,度把握不好就變成——說難聽點——拿公司的資源做人情,你是我團隊的,所以你是我兄弟,我得罩著你,你業績怎麼樣我得幫你,這種感覺我覺得已經變味兒了。

剛接手這個團隊的時候,我很難去調整這四個字,因為這是這個團隊最濃厚的文化。

當大家相處時間長了,我再去做調整。我說:誰能對別人負責,你用什麼負責,你今天是拿公司的資源做負責的事情,那就是拿公司資源在做人情,而沒有人有資格這樣做。後來我跟團隊相處時間長了,大家的信任感越來越強。

於是我對大家說:很多的(問題)事件,其實都是兄弟情義導向,如果大家都達到共識的話,我們就慢慢地調。大家都有情有義,但是我們——對事要狠,對人要狠,我們不能個人和公司混為一談,單純地談兄弟情義。

兄弟情「既是阻力也是動力」

在這個轉型變革的過程中,我們推行了很多制度,都會受到阻力,這個阻力不是他們不願意去執行,而是礙著這種情義,他覺得沒法去執行。甚至我們連調動個區域經理都很困難,這在以前是不可思議的。

所有人都只看到當下的東西,找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家裡有困難啊,不想走啊。但是,我想原因其實是這麼多年沒人去調動他們,也沒有人跟他們講道理,他們對這個區域熟了,業績也很穩,工作輕鬆,大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盤。

舉個例子:

我當時想讓一個人去上海做區域經理,然後怎麼談都沒人去。後來我就出了個政策——不接受在全省裡面調動的人不能晉陞M2(經理),不接受在全國範圍里調動的人不能晉陞M3(資深經理)。

在這樣的前提之下,你可以做得很好,也可以不調動,但你不能獲得晉陞相應級別的機會。

後來我就談了兩個人,一個大黃,一個是琨琨,我讓他們去上海。大黃就說了他買新房子6年了,加起來住了不到一個月,他跟我說別讓他去上海了,大黃家在慈溪,他覺得他孩子也大了。我聽完這些的時候,真的挺動情,覺得確實不能這樣調動,怎麼著也得讓他回去(寧波)…

但是我又問他:你在金華也沒有在家裡,這不是一樣嗎?背後一定還有其他原因對不對?

他說:敏芝你不要覺得我價值觀不好(之類的話)。

我說:大黃,我在任何時候都能理解你,但是今天這個組織可能要犧牲一些個人利益,需要每個人起來多擔當一些。今天上海我們確實需要人過去,我希望這次調動之後,儘可能的把你安排回原來的區域。最後沒談攏。

當大黃晉陞M3的時候,我下了命令,取消了他的晉陞面談。後來,琨琨知道這個事情後就來跟我講,說他去上海,讓我別逼大黃了。本來他也不肯去上海,後來他告訴我:相對來說,他的股票還多一點點,面對其他的種種困難也調整好了心態。

我覺得這種就是我們講的有情有義,你不是拿公司資源來做這個,你是拿自己的來照顧別人。在這件事情上,這個團隊確實存在人與人之間非常深的情感,我們只需要去好好的引導。

當時在這幾件事情上,我也會跟團隊分享:

第一,我不否定兄弟情義;

第二,我也很喜歡有情有義;

第三,我自己也是有情有義的人,但是今天我們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度。

兄弟情是「共同成長」

再舉個例子:

我們那時候在做銷售制度、主管制度的改變,我們的制度其實在找員工與公司組織之間的一個平衡點,我們不會一味地傾向員工。

不是我們對員工不好,而是我們要讓員工知道——你拿了不是你貢獻的東西是不持久的。當下我可以給你4000,但我發現外面3000的更好用的時候,我還會用4000的嗎?

所以,我們的經理制度是不是能讓員工的能力成長,今天拿4000明天可以拿5000,絕對不是能力不成長也給他5000。

當時我們在定這個銷售制度的時候,很多管理人員來跟我們講:員工多苦,不管今天怎麼樣,也應該給員工加工資,也應該給員工什麼什麼。這就是一個兄弟情義非常大的體現。

當時是我個人扛住了這個壓力,前面我們做主管制度改變,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我壓住了這個事情,因為我們做了主管組的合併,他的團隊從原來的5個人到了8個人,之前8個人的要帶10個人。其實我們給他「人」就是給他「資源」,銷售拿多少他就可以提多少,人多的團隊業績當然更好,主管拿的也更多,但是,會更累一些。

當時,很多經理和參謀長看不到這一點,他們覺得:首先,10個人並起來要有一個過程;第二,個人會覺得團隊大了要付出更多。

所以,當時所有人要求給更多,有些人已經放出了聲音,主管層已經有了期待,後果就是——如果不漲底薪,可能他們的管理難度就會越來越高。

最後,我堅持不加,因為當時業績很差,但是在未來業績一定會好起來的,業績不好大家拿不到也是應該,最怕的是這幫人(銷售)的心態會做壞掉。

當我們的心態完全變成一種錢的時候,能量就沒有了,味道就沒有了,那個時期是最可怕的。

有時候,就是要讓大家扛過這個階段,然後靠自己去努力,努力就會有成長。我們是有情有義,但是我們不能變的太「江湖」,我們需要把好這個關,否則每一次的制度變化都會很困難。

我們一直說「有情有義」,其實你越是對這個人有感情,你越是要磨練他,對他來說如果今天能過這個關,這就是一種很好的磨練。慢慢地把他轉回正確的方向上來的時候,大家再做這些決策的時候,心裡就輕鬆了。

我覺得中供的文化反而簡單,一直是有話說話,有事說事,說完事吵完架回頭還一樣是兄弟、朋友、同事

這個味道要讓它慢慢的變回來,大家心理負擔就沒那麼重,不用活的那麼累。每個人連自己的孩子都沒辦法對他負責一輩子,又怎麼能說對下面的一個同事去負一個什麼樣的責任呢?

但也不能放著不管,作為一個主管,要該幫的時候幫,不光是給他機會、去呵護他,就算是「打」他「罵」他,給他創造一些「磨難」,也是在幫助他成長。相信慢慢地,他們會意識到,也覺得原來那種東西確實不可持續,弄不好就變烏合之眾了。

人力資源實戰內容分享平台——儒思HR人力資源網小編轉自「湖畔大學三板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儒思HR人力資源網 的精彩文章:

格力員工不幸猝死,董明珠:既然無法挽回生命,那就做到問心無愧
所謂工作能力出眾,其實就是這五件事!
警醒!95%的HR都未躲過的5個致命誤區!
有那麼一種人,永遠無法成功!看看你是這種人嗎?

TAG:儒思HR人力資源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