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09張罰單2819萬元!2017年第三方支付機構罰單大解析!

109張罰單2819萬元!2017年第三方支付機構罰單大解析!

隨著嚴監管時代來臨,監管部門對管轄範圍內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開啟了「罰單」模式。這些年來,非銀行支付機構急劇膨脹的同時,在備付金、結算、「二清」等方面出現違規,行業亂象頻現。去年以來,央行不僅收緊牌照發放,嚴控市場准入,同時開始清理和整頓存量機構的各種違規行為,將日常行為納入監管之中。

罰單頻出:對日常違規行為不手軟

年度最大罰單金額5338441.77元

其中處罰金額超過百萬級別的罰單共計9張,領跑2017年度罰單榜首的是易票聯支付有限公司因「違反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規定、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規定」,被沒收違法所得1779480.59元,並處違法所得2倍3558961.18元罰款,處罰合計人民幣5338441.77元。這也是易票聯本年度的唯一一張罰單。很明顯這個「榜首」當的既尷尬又心酸。但是對於機構而言,能保住牌照比什麼都重要。

杉德和盛付通已經是本年度第三次領罰單了。根據信息顯示,杉德支付本年度共計罰款2079141.8元,盛付通共計罰款1286600元。

年度最小罰單金額10000元

處罰金額為1萬元的罰單共計9張,主要違規類型為未按規定報送業務數據或未按規定辦理相關變更事項。

年度最多違法行為類型:違反支付業務規定

據支付圈統計,最多的違法行為類型為違反支付業務規定,央行對此類違規共開出52張罰單,其中百萬級別的罰單共6張,迅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1785696.89元位居榜首。

其次為違反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規定,共計開出21張罰單,80%的罰單在9萬元以下。

排行第三的為違反支付結算管理規定,共計開出11張罰單,其中罰款金額在20-60萬之間的罰單共計6張,3-9萬之間的罰單共計5張。

年度罰款金額最狠的類型:反洗錢

據支付圈統計,2017年度第三方支付機構反洗錢罰單共計5張,其中2張百萬級罰單,2張50萬級罰單,1張29萬罰單。整體可以看出,央行對違反反洗錢規定的處罰力度較大。

上海人行領跑罰單數量之最

據支付圈統計,上海人行2017年度火力全開共開出了49張罰單,成為本年度「最繁忙」的分行。罰款累計金額高達1201.74萬元。刷新歷史罰單記錄,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可見一斑。

緊隨其後的是人民銀行長沙支行和濟南分行分別開出10張和9張罰單。上海轄區內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幾乎全軍覆沒,只剩下唯一一家沒有挨罰的機構:上海申鑫電子支付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以前的上海優樂網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0萬元處罰金額佔比75%

從罰單金額上看,1-3萬元的罰單數量為40張,佔比37%左右,4-10萬的罰單數量為41張,佔比38%左右。10萬至50萬的罰單數量為5張,佔比4%;而50萬至100萬的罰單數量為12張,佔比11%;100萬以上的罰單數量為9張,佔比8%。

整體來看,1-10萬元的罰單數量為81張,佔比75%。從數據上可以看出,支付機構的違規行為屬於「大錯不犯,小錯不斷」,整體處罰金額並不大,但是罰單數量卻是2016年全部罰單數量的3倍。同時也傳遞出一個信息:再小的違規行為也將被納入到監管之中,沒有誰可以僥倖逃脫。

支付寶微信首次領罰單

最令市場關注的是,5月,財付通和支付寶兩大支付巨頭同時收到了所在地央行分支機構的罰單,儘管金額只有3萬元,但這是兩家機構首次被公開處罰。在此之前,不斷祭出監管重拳的央行,更多的將目光聚焦在線下收單領域。

監管收緊競爭白熱化是主因

目前,監管機構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監管不斷收緊,以及同業競爭的白熱化,是導致今年第三方支付行業罰單頻現的主要原因。而在當前的環境下,多數中小型第三方支付機構面臨的生存及競爭壓力仍在不斷增加。

「除了一些互聯網和在線下收單有規模的機構在盈利外,大多數支付機構還在微利或虧損狀態,這也是很多支付機構開始打擦邊球 ,甚至違規、違法操作的原因。」一位支付領域資深業內人士表示。

根據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行業運行報告顯示,支付機構收入規模參差不齊,超過100億以上的機構僅2家,10-100億的9家,1-10億的46家,1000萬-1億的71家,1000萬以下的95家。移動支付寡頭格局明顯,更多的機構淪為了配角和陪跑,市場白熱化的競爭導致很多中小機構的生存空間被碾壓。

剛剛出台的281號文明確提出要穩妥推廣支付業務,共同維護支付服務市場健康持續發展,不得濫用市場優勢地位,排除、限制競爭,同時不得以低價和補貼手段拓展市場,此舉有助於遏制市場的惡性競爭,為中小支付機構爭取生存空間。

支付行業洗牌與整合不可避免

自2016年以來,央行對第三方支付的監管處罰頻率和力度明顯加強,第三支付機構的違規牌照註銷、違規受到巨額罰款等措施不斷加強,嚴監管和防風險已經成為央行對第三方支付行業監管的主基調。

截止目前,央行合計註銷了24張第三方支付牌照,2017年共計註銷了19張支付牌照。其中,9家第三方支付公司是因為違規不予續展,另外10家則是由於業務合併被註銷。

隨著217號文、281號文和296號文的逐步實施與落地,無證經營支付業務機構的清理將被推向新的高潮,條碼支付市場將面臨全面洗牌與改革。

此前央行通過一系列的整治措施在樹立政府監管權威,嚴格整治支付市場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截至2017年5月31日,全國已摸排確認的無證經營支付業務機構共243家。目前,處於核查取證階段的無證機構有28家,已進入清理整頓階段的有215家,其中137已完成整改,27家正在整改中,51家已被出具行政認定意見並移交工商、公安等相關部門,8家已由公安機關立案查處。

隨著監管層對第三方支付領域的強化監管和風險防範的持續,第三方支付市場的洗牌和整合將不可避免,央行也將逐漸加大對支付牌照的註銷力度,從而規範第三支付市場。

央行副行長范一飛日前表示,支付業務屬於重要的金融業務,無論是國有經營主體、民營主體還是外資機構,不管從事的是哪種業務,一律實行准入,一律納入監管。要借對外開放東風,進一步扎牢政府監管的制度籠子,對支付業務全覆蓋,對違規行為零容忍,不管是哪家機構違反監管規定,堅持有反必查、有查必罰、罰必從嚴,培育敢於監管、勇於出手的監管精神,營造合規光榮、違規受罰的行業文化。

2017年度第三方支付機構109張處罰名單表(部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支付圈 的精彩文章:

TAG:支付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