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悲涼的晚年 一

朱元璋悲涼的晚年 一

原標題:朱元璋悲涼的晚年 一


朱元璋的智力極高,長於計謀,看得遠,見得大處,當機立斷,更善於接受好建議,不自以為是。統一以後,和群臣有一番檢討的話:「我生在天下大亂的年頭,被迫投軍,原不過是為了活命。


到渡江以後,看這一群擁兵割據,稱王稱帝的,打家劫舍,全不成材料。內中張士誠、陳友諒最強大,士誠地方富庶,友諒軍力強大,我沒有別的可誇,只靠不亂殺百姓,說話算話,刻苦做事,和大家同心一力,掙出這個基業。


開頭夾在吳、漢兩大國之間,士誠尤其逼近,有人主張先向東吳進攻,我的看法是友諒志驕,士誠器小,志驕的好生事,一要爭取主動,器小的沒長遠打算,總是被動,所以決定先攻友諒。鄱陽湖這一場決戰,士誠果然不能出姑蘇一步和友諒呼應!假使當時先攻士誠,浙西堅守待援,友諒一定空國而來,我便被迫兩線作戰,腹背受敵了。


兩個都吃掉以後,舉兵北伐,而所以先取山東,次下河洛,止住潼關西進之師,不急攻秦隴,是什麼道理呢?因為擴廓帖木兒、李思齊、張思道都是百戰之餘,絕不肯輕易服輸,而且,大兵西入,正好促成他們聯合,團結抵抗,一時也占不了便宜;不如出其不意,直取大都,根本既除,然後西進,張李望絕勢窮,不戰而克。


可是,擴廓還是力戰到底,費了 多少事。假定不取北平,就和關中軍決戰,又是兩線作戰無勢,勝負很難說了。「盡量避免兩線作戰,機動地爭取主動,敏捷地運用對方點,轉變形勢,集中兵力使敵人處在被動地位,知己知彼,在戰略上是完全成功的。


在另一場合,他又申說:「元朝末年,人君安途不管事,臣下酸意系聽命,胡亂花錢,想盡主意剝削,水早災流,年年都有,鬧得天整人細到處反叛,群雄角逐,割據地方。我沒有辦法,為了自救,才參加紅年。



到了兵強地廣,才東征西討,削除群雄,開拓土地;這時候,中國已非元朝所有了。元朝皇帝如能小心不偷懶,不專講享受,臣下盡心做事,不奇污,不爭權奪利,怎麼會引起這次大革命?又怎會造成割據分裂的局面?


由此看來,我取天下於群雄之手,非於元朝之手,是很明白的。」以後,洪武四年(1371年)滅夏,十四年定雲南,二十年取訂東,事前都由他自己決定戰略,制敵決勝,事後的綏靖建置,也完全用手令指示。諸將不過奉行命令,完成任務而已。

大大小小的事務,一定親自辦理,天不亮就起床辦公,一直到深夜,沒有休息,也沒有假期,更談不到調劑精神的娛樂。因為照習慣,一切事務處理,臣僚建議,都用書面的奏章,成天成年看奏章,有時也難免感覺厭倦,尤其是賣弄學問經濟,冗長不中肯的報告。洪武八年(1375年),刑部主事茹太素上萬言書申說事務,元璋懶得看,叫中


書郎王敏朗誦,讀到:「才能之士,數年來倖存者百無一二,今所任率迂儒俗吏。」發了脾氣,把太素找來大罵,打了一頓。第二天晚上,又叫宮人讀了一遍,仔細想想,也還有點道理,建議的有四款著實可以照辦,不由得嘆一口氣說:「做皇帝難,做臣子也不容易啊!我要聽老實話,要聽切實情事的,文詞太多,摸不清要點所在,太素所說的要點,有五百字也夠說清楚,搞了這一大堆,何苦來?」



上朝時,面諭中書,特定奏對式,不許繁文亂聽,從此讀奏章省了不少精力。到廢中書省以後,六部府院直接對皇帝負責,政務越發繁忙。據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間的統計,從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內,內外諸司奏札凡一千六百六十件,計三千三百九十一事,平均每天要看或聽兩

百多件報告,要處理四百多件事。雖然精力過人,拼著命干,到底是上了年紀的人,有點兒覺得吃力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曉雨歷史觀 的精彩文章:

唯一把解放軍最高軍職全當遍的元帥,活了89歲,如今兒女們也很牛
她被判為漢奸罪,在槍決前大喊「我不是中國人」,於是被無罪釋放
同治皇帝是怎麼死的?可以說是風流死的
開國將軍中他武功排行第三,被授予中將軍銜,不準兒女去日企上班
他一失蹤,國家派出了10多架飛機,幾十輛汽車以及幾千人去找他!

TAG:曉雨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