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影響丙肝治療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

影響丙肝治療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

丙型肝炎是一種主要累及肝臟的疾病,直接抗病毒藥物(DAA)的出現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治療領域的重大進展。

在臨床試驗和真實世界中,索非布韋(SOF)和NS5A抑製劑達卡他韋(DCV),或吉二代(索非布韋和雷迪帕韋[LDV])在HCV感染患者中都顯示出高效、安全的特點。

然而,有報道稱,在伴有代償性肝硬化的經治患者中其有效性較低。

多個肝病指南建議:

對於既往使用干擾素(IFN)和利巴韋林(RBV)治療過的代償性肝硬化患者,索非布韋+達卡他韋或索非布韋/雷迪帕韋方案需聯合利巴韋林(RBV)和/或療程延長至24周,進行強化治療以期實現持續病毒學應答。

然而,這可能導致肝硬化患者過度治療,患者有相當一部分僅在12周後就可能清除HCV。

因此,確定哪些肝硬化患者不需要接受強化治療,就顯得尤其重要。

影響丙肝治療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基線時是否存在耐葯相關取代(RAS)。

耐葯相關取代與宿主和疾病相關因素一起作用,易導致抗病毒治療失敗。

2期和3期索非布韋+達卡他韋或雷迪帕韋研究的數據分析表明,基線NS5A耐葯相關取代的存在影響持續病毒學應答(SVR)率,在伴有肝硬化干擾素利巴韋林經治患者中尤其如此。

由於索非布韋、達卡他韋和雷迪帕韋仿製葯的價格較低,這些DAA藥物的組合療法將成為未來大多數中低收入國家的標準治療方案。

因此,確定影響丙肝治療效果的關鍵預測因素和參數非常重要。

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真實世界研究,納入使用索非布韋+達卡他韋治療的患者,目標是表徵對藥物治療的病毒學應答(包括治療中病毒動力學和持續病毒學應答)並評估NS5A耐葯相關取代對病毒學應答的影響。

共216名HCV基因1型(1a:n=57;1b:n=77)、2型(n=4)、3型(n=33)或4型(n=44)感染者使用索非布韋+達卡他韋(n=176)或索非布韋+雷迪帕韋(n=40)治療,療程12周。

結果顯示,患者總體持續病毒學應答率較高(94.4%;n=204)。

治療結束時,根據模型預測的HCV RNA水平不能區分患者是否獲得持續病毒學應答。

基線時NS5A耐葯相關取代可以預測肝硬化患者的病毒學失敗,但其與治療期間病毒動力學無關。

該研究證實了索非布韋聯合達卡他韋或雷迪帕韋治療丙肝的優異療效,基線NS5A耐葯檢測可以讓我們深入了解肝硬化患者的疾病治療過程。

本內容為醫伴旅版權所有,歡迎分享轉載!

醫伴旅:尋找優質醫療資源,伴您走上康復之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伴旅 的精彩文章:

口腔細菌影響患食管癌的風險
服用厄洛替尼,多久產生耐藥性
HCV和HIV合併感染患者丙肝新葯治療治癒率超過93%
肝硬化要做的檢查有哪些?
丙肝伴晚期纖維化患者用新葯治癒率高

TAG:醫伴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