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分享 | 倫敦 Freize藝術博覽會 精彩展品回顧
原標題:靈感分享 | 倫敦 Freize藝術博覽會 精彩展品回顧
倫敦Freize藝術博覽會
倫敦Freize藝術博覽會創辦於2003年的倫敦Frieze,由藝術雜誌《Frieze》出版人 Amanda Sharp和Matthew Slotover發起,自創辦起就以無以倫比的廣度和深度迅速成長,很快躋身歐洲最重要的藝術博覽會之列。倫敦Freize由幾個特色板塊構成,其中包括旨在為藝術家、博物館策展人和藝術評論人搭建交流平台的「Frieze 對話」、著力發掘新銳畫廊和藝術家的「Frieze聚焦」、充滿現實主義關懷的非盈利項目「Frieze計劃」等。今年倫敦Freize藝術博覽會已經是第15屆,10月5日至8日來自31個國家的160個頂尖畫廊和1000餘名藝術家參與其中。大家就跟著肉鬆去一探究竟吧!
– 今年的產品把重點放在了標新立異的形狀、標新立異的處理還有浸入式感官相關的設計。硬質金屬打造出像是被熔化的感覺,改變材質或是增加褶皺效果,而形狀上多使用不穩定堆疊或搭接設計
– 熟悉的物件被回收利用,打造成頗具戲劇感的誇張裝置,或變身大量重複的單品,很適合上傳Instagram的養眼設計應運而生
– 半透明鏡子和分層透明材料,營造出了視覺錯覺
趣味組件
圖像印花、觸感表面和撞色元素相結合,打造趣味十足、孩子氣組合及組件設計。
Matthew Ronay的染色椴木塑像,精巧的結構使其多了一份玩具般的魅力。
Maria Nepomuceno有機又流暢的造型,多由動態的設計實現。
Anna Uddenburg的Cuddle Clamp由汽車內飾構件、泡沫聚苯乙烯和人造毛皮裝配而成,擁有一絲俏皮感,但又多了那麼一點點成長的叛逆。
平衡的藝術
雕塑造型和物體以不穩定的堆疊形式,給感官驚喜,久看才知其妙處所在。
以對空間探索而聞名的Jose Da?vila,展示了平衡物塊和大圓石雕塑。
Gim Hong-Sok的作品中,氣球變身樹脂,堆疊成圖騰樣的結構。
Sarah Braman的作品中,精緻的傢具組件與重新上色的樹樁產生了對比碰撞。
融化狀設計
物體和雕塑多呈現融化狀,或改變了材質,體現了2016年邁阿密藝術周「硬柔和(Hard Softness)」主題的進化。
桑田卓郎的茶碗雕塑作品,採用了對比度鮮明的亮色打底,再用奪目的金屬細節加以點綴。
Anton Alvarez的Alphabet Aerobics系列設計中,生黏土製成的瓦罐「無精打采 的耷拉著」,顯得慵懶頹靡。
Lynda Benglis的液體雕塑作品作為Freize大師系列的一部分,用拉絲 金屬和幻彩螢光漆風格打造。
褶皺造型
延續2016年邁阿密藝術周的流行趨勢,硬質材料如金屬和混凝土重新打造成意想不到的造型。工業材料經過彎曲和摺疊,看上去變得柔軟可塑。
Seung-taek Lee的系列作品中,混凝土效果的的帆布 用繩子緊緊的捆綁住。
John Chamberlain的Rap Psalm II雕塑作品中,褶皺狀並且上過漆的鉻還 有鋼鐵聚合在一起。
拼接 & 堆疊
物體和雕塑呈現拼接和堆疊效果,繼續造型趨勢的手工風。
Troika的Compression Loss雕塑,由 樹脂複合材料Jesmonite和凝土製成,是一件層層堆疊起來的設計作品。
Marcius Galan的Straight Segment土木雕塑,延續了2016邁阿密藝術周中湧現的「不規則形狀」設計趨勢。二維固定牆面設計,包括了多塊鏡子和幾何形狀木板。
重複的日常元素
2016年邁阿密藝術周的「大量重複」趨勢重出江湖,飲料瓶、磁帶和拖把頭等日常家用物品,也被升級改造了一番。
物品成線形排布得整整齊齊,或放置於架子上,或置於框架內,或一字排開。「大量重複」式的設計理念,不僅是作為一種支撐性的裝飾靈感,同時也作為頗具功能性的空間隔斷物品增 添了俏皮、新奇的感覺。
升級改造的爆炸式設計
物品通過回收利用,製成具有爆炸感的裝置和雕塑,繼承並發展了去年倫敦藝術展的「藝術回收」這一 趨勢。
Haegue Yang的作品,由許多個大小不一的銀色鈴鐺聚集製成,是一相當吸引人眼球的聚合 體;
而Dinh Q Le?則將多個鏡面掛於自行車車頭上。
Jean-Luc Moule?ne的Silver Puke塑像,將12個銀色勺子錯落著穿插起來;
Brian Jungen的設計解構了膠底運動鞋。
玩轉感知
隨著觀眾改變他們的認知,作品也在不斷進化。
Yuki Kimura的Equilibrium Constant組合作品 中,鮑魚殼和亞克力石面對面擺放,中間設一道半透明的鏡子,略加遮擋,又能突出另一物體的不同特性。
Gavin Turk的PSION塑像,將數面不同顏色的半透明表面疊加在一起。
Olafur Eliasson名 為The Hinged View的作品,隨著觀眾觀看位置的改變,色彩亦發生變化,一面看去是黑色,換個角度就變為明亮的彩色。
精美線條
去年的無重感基調開始變得普及,輔以精緻的線條元素,加以升級。Jim Hodges的Brilliance設計 作品,用銅線製成一個蜘蛛網。
Fred Sandback的線型組合作品中,以金屬片為底的鐵棒輕輕的倚在牆邊
而Robert Morris的圖像作品,則將毛氈層層疊起。
Leonor Antunes的作品Mary,將青 銅片雜亂地糾纏翻卷在一起,
而Fausto Melotti則將黃銅盤成螺旋形,打造出圖騰式的造型。
畫室靈感
這類作品多受工作室和畫室的啟發。在Frieze展覽期間,Than Hussein Clark一直借鑒20世紀20年代服裝店中流行的長袍款式來製作長裙。
Pia Camil的作品中,使用了多件染色的二手T恤,打造 純織物的設計。
Lili Reynaud-Dewar的Small Tragic Opera of Things和Bodies In The Museum,提出了對身份、表現、藝術和流派的質疑。
資料來源於:WGSN
想了解更多好玩的藝術資訊
轉載聲明:本平台文章均由維歐整理撰文編寫或原創編譯,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編輯| T1GER
-畢-
※她是畢加索的小女兒,是Tiffany的設計師,也是YSL的繆斯女神..她說「我一直在為自己做設計」
※情感交互workshop,用燈光點亮一座城市
※Gucci再度身陷抄襲門!模仿對象是...乾隆???
※Tiffany的曲別針,賣不出去怎麼辦?
※珠寶史 | 我敢打賭,這些秘籍沒人教你...
TAG:維歐服裝設計留學作品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