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機構備戰歐盟新監管法規MiFID
1月3日,歐盟金融工具市場法規(MiFID Ⅱ) 正式生效,這一更為嚴格的金融監管法規將會對歐盟範圍內金融系統各方面產生影響,迫使其做出調整,保護投資者利益。
MiFID(Markets in Financial Instruments Directive)是指《歐盟金融市場工具指導》,是歐盟創立於2007年、用以規範金融性質公司行為的法律框架文件。為吸取2008年金融危機的教訓,2011年歐盟委員會對MiFID進行了一次修訂,並在2014年6月公布了MiFID Ⅱ的內容以及正式實施的時間。
新法規與此前相比,將確保更公平、更安全、更高效的市場,並為所有參與者提供更高的透明度。MiFID Ⅱ監管框架將通過集中交易系統增加市場透明度、更好地執行交易、更易獲取市場數據來加強對投資者的保護。金融企業將必須披露之前數倍的交易數據和信息,實現全面的公開化,保證透明度。同時MIFID Ⅱ還在所有資產種類的交易中引入更多的競爭,涉及的資產包括股票、固定收益、商品、期貨和交易所交易產品。因此,從銀行到經紀商,從資產經理到社保基金,從證券交易所運營商到零售投資者,幾乎歐洲金融服務系統的各方面都將受到影響。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對於許多公司而言,最大的改變之一就是要求資產管理公司將投資研究的成本與交易成本「分離」,以減少潛在的利益衝突。迄今,研究成本被包括在執行交易費用中,監管機構擔心這存在誤導風險。為了確保不存在默契關聯,這種方式將在新規中被禁止。
為做好迎接MiFID Ⅱ的準備,歐盟的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已經花了逾20億美元的資金。諮詢公司Opimas估計,MiFID Ⅱ將在金融行業中耗資超過25億歐元,其中最大的銀行預計將在合規方面花費超過4000萬歐元。波斯頓諮詢公司旗下Expand估計全球最大的銀行們和資產管理公司今年將要花費15億英鎊(約合21億美元)來迎接新規。
參與者們為了避免在這場改革的衝擊下「傷筋動骨」,正在爭分奪秒地做著數據和排查。各經紀商均對其業務進行調整,通知客戶關於身份驗證、賬戶轉移等情況,有的經紀商拿到海外金融監管中心的牌照,將客戶賬戶轉移至海外,以避免受MiFID Ⅱ的影響,實現平穩過渡。除了緊急招攬相關的人才,金融企業還不惜動用人工智慧等技術。蘇格蘭皇家銀行從1月2至4日,部分員工將通宵工作。對於許多從未面臨過監管部門如此嚴苛干涉的歐洲金融機構來說,以後經營將更加謹慎。
有報道稱,歐盟金融工具市場指導法規的升級是對金融市場的一場洗禮。英國《衛報》報道說,由於新規十分複雜,生效時間已經被推遲一年,但是至今28個歐盟成員國中只有11個將MiFIDⅡ規則轉換為當地法律,不過歐洲證券和市場管理局表示,即便如此,其他國家的金融機構還是可以提前做好準備的。
監管機構認為,MiFID Ⅱ將保護投資者、提高透明度,並重振受到2008年全球崩盤衝擊的信任。短期內,MiFID Ⅱ可能會給企業帶來成本增加的壓力和難以達標面臨的懲處風險,但如果能夠度過最初的艱難時刻,市場的愈發規範化會給整個行業帶來更加長遠的利益。
不過,評級機構標準普爾表示,由於監管法規改變,贏家或許會少於輸家。
(經濟參考報)
※跨域融合成為中國數字經濟重要引擎
※改革合作成領導人新年講話關鍵詞
※夏普藉助多元增長實現業績逆勢而上
※OECD預計今年韓國經濟增長率為3.2%
※全國碳市場「三步走」路線圖啟動 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
TAG: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