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流砥柱:三號坦克、四號坦克

中流砥柱:三號坦克、四號坦克

本系列的科普,只客觀介紹德國二戰期間的武器裝備以及部分戰役,並不是為了宣揚納粹思想,主頁掰本人也並不認同這類思想。希望大家在閱讀本系列的科普時能夠認識到,這些武器裝備和操作他們的軍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給交戰國人民帶來的苦難和傷害。希望大家牢記歷史、熱愛和平,遠離種族主義和極端主義思想。願世界和平!

當夢想遇到莫斯科

上回我們講到,德軍在造了一陣子拖拉機以後發現國聯根本不管,於是就甩開膀子開始大建了。一開始,德軍的想法很明確:德軍需要一款執行反裝甲作戰的坦克,裝備炮彈初速高的主炮;還需要一款伴隨步兵行動進行火力支援的坦克,裝備一門榴彈炮。這就是德軍三號和四號坦克。

三號坦克的第一個量產型號是F,裝備了37mm 46.5倍徑主炮。四號坦克第一個量產型則是四號A,裝備了75mm L24主炮。在設計上,兩種坦克的部分零部件,比如誘導輪、履帶、車長指揮塔等是通用的,這就意味著後勤需要運送的備用零件的種類少了很多,壓力相對減小了。

裝備37mm主炮的三號指揮坦克,希臘,1941年

四號C型。四號從A到F1型均沒有過大的改動

直到這裡,德國漢斯們的計划進行的也還算順利,並沒有碰到什麼問題。在法國,英軍和法軍的一些坦克,比如瑪蒂爾達坦克和夏爾B1型坦克,裝甲非常厚重以至於需要靠88mm防空炮平射解決,但是由於法國戰役進展迅速,這些阻礙並沒有迫使德軍開發出火力更強的坦克。等德軍到了蘇聯,各種各樣的問題就開始凸顯了。

俄國熊:大熊貸,嘎哈玩兒呢?

首先就是我們在上一個系列的試播集里提到的T-34危機。儘管蘇聯紅軍相當大一部分裝甲部隊裝備的還是戰鬥力相對較差的T-26和BT系列坦克,但是T-34坦克也有將近900台裝備到了部隊,KV系列重型坦克也有500多台已經裝備到了部隊。

雖然不少蘇軍的新型坦克都被擊毀在了運輸的路上,這些坦克還是給德軍的進攻造成了極大的麻煩:由於德軍普遍裝備的37mm反坦克炮根本無法擊穿T-34和KV坦克,因此在德軍中贏得了「敲門磚」的綽號。在立陶宛,一台KV-2坦克單車截斷了德第6裝甲師的補給線達24小時之久;在列寧格勒(今稱聖彼得堡)周邊,兩台KV-1坦克共擊毀了德第8裝甲師40多台坦克,自己身中100多發炮彈卻毫髮無傷。

由於kv2坦克傳奇般的戰績和在坦克世界遊戲中較為逆天的性能,軍宅中興起了一股崇拜kv2的熱潮,簡稱「152神教」(kv2坦克主炮口徑為152mm)

此外,由於三號、四號坦克普遍採用了380-400mm的窄履帶,相對於他們的俄國對手來說,更難適應蘇聯國土上大片的泥濘環境。這個泥濘的環境到底有多厲害呢,主頁掰找了幾張圖大家來感受下

面對這樣的困境,德軍自然要想出解決辦法。首先就是升級三四號坦克的火力,三號坦克進行了改裝,普遍換裝了50mm L60火炮(L、J型);四號坦克裝備了43倍徑的長管75mm火炮(F2/G型)。1942-43年,德軍推出了三/四號坦克通用的雪地型寬履帶(Winterketten),以減少泥濘道路給坦克造成的影響,算是治標不治本的解決了德軍碰到的難題。至於根本性的解決問題,還要等到我們下一話的主角虎式和黑豹坦克出場。

幾種德軍坦克履帶寬度的對比,裝備了400mm履帶的四號G型(右),裝備了雪地寬履帶的三號突擊炮(中)和虎式坦克(左)

順帶一提,1944年德軍還推出了三四號坦克用東線型履帶(Ostketten),履帶銷貫穿了整條履帶,增加了強度,外觀上更接近於虎式的履帶。這種履帶存世的照片較少,一般能找到的寬履帶三/四號都是42/43年冬季的。這也不是不能理解,因為要給坦克換履帶就只能車組成員自己來,誰願意沒事閑的整天換履帶玩啊

坦克車組為一台五對輪更換履帶。據主頁掰所知,更換履帶的全部過程基本沒辦法藉助機器,只能靠車組人員自己來

角色互換

蘇德戰場上雙方的較量,從技術層面來講就是雙方坦克的火力和裝甲的較量。為了和蘇軍的T-34對抗,德軍除了推出新型的黑豹、虎1等坦克以外,還對已有的三號、四號坦克進行了一系列火力升級。

德軍將三號坦克的前裝甲升級到了50mm,同時還額外增加了20mm的一層附加裝甲;對於四號坦克,前裝甲加裝了一塊裝甲板,由50mm升級為50+30mm。同時在1943年左右,兩種坦克都加裝了炮塔和車身的側裙板,用來保護薄弱的車體側面免遭反坦克槍等武器的射擊。

裝備全套側裙版的四號H型,德12裝甲師,東線1944

德軍對這兩種坦克火力的升級則耐人尋味。前面說過,一開始三號坦克是用來反裝甲的,但是隨著戰事的推進,三號坦克的底盤承受不住更強大的火力,當時設計時炮塔座圈是按照50mm主炮設計的,已經無法承受長管75炮的重量和後坐力。於是德軍只好給三號坦克換裝短管75mm主炮作為步兵和獨立重坦營的火力支援,稱為三號N,也是三號坦克的最後一個改型。

帶側裙板的三號N型

三號N的圖片比較難找,主頁掰就找了三號L/M的圖片。

上圖說明寫的是1943年蘇聯南部,看塗裝大概是在庫爾斯克會戰期間的三號坦克。順帶一提,區分帶裙板的三號、四號的兩個方法是數負重輪(三號6對,四號8對)和看車尾發動機倉(四號比較方正,三號車尾向下彎曲)

由於四號坦克的改進餘地較大,德軍便將四號坦克用作裝甲部隊的主力,後期換裝了48倍徑75炮,進一步加強了火力(G/H)。到了44年末,窮途末路的德軍採取了一系列改進來簡化四號坦克的生產工藝,這最後一個改型稱為四號J

敘利亞在戰後接收了一批二戰德國的裝備,並用於對以色列作戰。

三號和四號坦克的服役貫穿了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進程,這兩型坦克也在不斷地適應著戰場的變化。雖然不像一號、二號坦克那樣打出了早期德軍的赫赫戰功,也不像虎式、黑豹那樣靠著先進的性能贏得各方稱讚,但是三號、四號坦克在德軍裝甲部隊中生產方便、裝備最多,成為了德軍部隊的中流砥柱。單單四號坦克在整個二戰中就生產了8500多台,相對的,黑豹坦克一共只生產了大約6000台,虎式的總產量也只有1355台。*

*本文在發布的時候有熱心的讀者老爺指出黑豹的生產數量搞錯了,應該是6000多台而不是3k台。這裡乾脆詳細的說一下:

黑豹坦克三個改型一共生產了6132台,黑豹底盤的獵豹坦克殲擊車一共425台,合在一起黑豹底盤的車輛一共6557台

四號坦克F2-J型(也就是裝備75mm L/43或L/48的四號)總共生產了7394台,四突約1100台,四殲裝備L/48和L/70炮的總共約2k台,L/70四殲有1208台,占絕大多數。

四號底盤的各種車輛,包括犀牛、野蜂、「傢具車」、旋風、四號維修車等,總共生產了13311台

三號底盤的各種車輛產量為15649台,其中包括約9000台各型三號突擊炮

從上面這些數字和戰爭末期德軍裝甲師編製我們可以看出,在戰爭後期,黑豹坦克在一定程度上開始取代四號坦克的地位,但是始終不能完全代替四號坦克。而四號底盤的各種變形車,包含標準型的四號,產量則遠大於黑豹底盤。三號坦克底盤主要的產能還是放在了三號突擊炮上。

在此感謝這位熱心的讀者老爺!

由於三、四號坦克的改型繁多,而且服役時間長,總體表現比較中庸,主頁掰在這裡就不詳細的講述他們的戰場表現了。總的來說,用於反裝甲的德軍四號坦克和美軍M4(裝備長身管主炮)、蘇軍T-34一樣,作為二戰中後期裝甲部隊的主要組成,在正常交戰距離上可以摧毀敵中型坦克,也易於被敵方擊毀。

三號、四號坦克變型車

從上面的生產數據大家也可以看出來,相對於虎式和黑豹,三四號坦克的產量可以說是非常的大。那麼三四號坦克都有什麼改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三四號坦克底盤都能用來幹啥呢?一般來說,現代裝甲車輛底盤想要一菜多吃,大概有這麼幾種改法:扛門大口徑火炮加上先進火控,就是主戰坦克;把大炮塔換成小炮塔,裝門小機關炮,空出來的地方用來坐人,這就是步戰車;拿走炮塔,裝個起重臂,再裝點推土鏟什麼的,這就是戰場搶修車。

可是在二戰的時候,坦克的設計還沒有一個全世界公認的思路,大家都閉門造車各搞各的,這就出現了不少不著調的邪教徒比如…

蘇聯T-35重型坦克,全車有5個炮塔,是多炮塔神教的領軍裝備之一

除了這些比較亂來的思潮以外,還有一部分人堅持傳統。他們覺得,既然都有坦克了,何必不把我們的山炮也裝上發動機實現自走化呢?這種思想下誕生的裝甲車輛就叫做突擊炮。一說到大炮,大家肯定都能聯想到一根炮管下面倆輪子,要靠人拉或者車馬拉才會動。把這些大炮裝在車輛底盤上,就實現了火力的機動化,就可以跟著前線的部隊一起吃肉了。

這樣的皮-卡秋莎就是把原本不方便機動的武器機動化的最好例子。

依照這樣的想法,德軍在設計三號坦克的時候也設計了一種固定戰鬥室——也就是沒有炮塔的戰鬥車輛,叫做突擊炮。突擊炮裝備了和當時的四號同款的75mm L/24榴彈炮。可是這麼個東西搞出來其實有點雞肋,裝甲兵說短75我們四號也有啊要他幹啥,步兵說我們都是步兵沒有編製給裝甲車啊,一來二去的,突擊炮這口鍋就丟給了炮兵。

早期型號的三號突擊炮,蘇聯1941

炮兵一開始覺得,反正都是門炮,湊合著用吧。在實際作戰中,炮兵除了防範敵方火炮的反火炮攻擊以外,還需要防範其他直瞄火力的直接打擊。在這樣的作戰中,原本用來間瞄的火炮採用直瞄射擊的戰術有個諢名叫「上刺刀」。戰鬥中,德炮兵也發現了三號突擊炮(國內昵稱三突子)的另一個用處:

這貨…

上起刺刀來賊六啊!

所以到了後來,在三四號坦克升級火力的同時,德軍也順帶給三突子升級了火力,變成了和四號坦克同款的長75炮。

三號突擊炮F/8型是第一個裝備長管75炮的改型

較真來說的話,「和四號同款」這個說法其實並不恰當。德軍的火炮分為坦克炮(簡寫做KwK,Kampfwagenkanone)、防空炮(Flak,Flugabwehrkanone)和反坦克炮(Pak,Panzerj?gerkanone)等,同口徑和倍徑的火炮區別一般在炮架配套的觀瞄系統。突擊炮一般裝備的是突擊炮用火炮(StuK),坦克裝備的清一色都是坦克炮。

突擊炮到後來就不光是給步兵提供火力支援了。自從隆美爾開了用高射炮打坦克的頭以後,死板的德軍紛紛想通了,這炮不管他叫啥,能打穿甲彈就能打坦克唄,能打高爆彈就能火力支援唄,更何況後期型號的三突子裝備的是四號同款長75,打IS什麼的可能有點難度,但是打起什麼T-34啊,饅頭啊,那可不一炮一個打的相當舒服。再加上突擊炮本身車體低矮,不容易被敵方發現,即使被發現了正面投影那麼小,打起來比打坦克也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二戰後期德軍突擊炮/坦克殲擊車在戰鬥中發揮了很大作用。

後期型的三突也有裝備這種「豬鼻」式的炮盾

上面提到了坦克殲擊車,顧名思義坦克殲擊車就是用來打坦克的裝甲車輛。這個概念在蘇德兩國主要指固定戰鬥室,(大部分情況下)藉助「沒有炮塔機構」的優勢扛一門小坦克本體扛不來的火炮的…小坦克,同時坦克殲擊車的生產工時和成本要遠低於同款小坦克。這個概念在天然呆的美帝人民那裡走上了一條邪路,我們暫時按下不表。

說實話,坦克殲擊車和突擊炮也就是個名頭上的區別。但是對於四號坦克底盤來說,四突和四殲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車輛,這點還希望各位讀者老爺牢記。

裝備48倍徑75炮的四號坦克殲擊車。四殲還有裝備70倍徑75炮的型號

另一種三/四號底盤的裝甲車輛也非常出名,那就是III/IV號底盤的犀牛坦克殲擊車/野蜂自行火炮。這兩種車輛的來頭是一樣的,就是德軍合併三號和四號坦克的一個嘗試。最後坦克沒造出來,底盤倒用處挺大。

「野蜂」自行火炮,俄國南部

野蜂自行火炮名字中Hummel這個詞和英語的Bumblebee是一個意思,就是變形金剛裡面那個大黃蜂的名字。野蜂裝備了一門150炮,主要配屬給裝甲師的炮兵營。野蜂自行火炮第一次大規模登場是在庫爾斯克會戰中。

「犀牛」坦克殲擊車,1944年義大利

犀牛坦克殲擊車裝備了一門71倍徑88炮,和虎王的主炮是同款。犀牛主要裝備了六個德軍的重型反坦克營,在庫爾斯克會戰中,犀牛憑藉其較遠的射程和較好的機動很好的彌補了防護上的不足。在西線,德軍犀牛殲擊車曾經有過擊毀美國M26潘興的記錄。

除了突擊炮/殲擊車以外,三四號坦克還有什麼主要的改型呢?上面我們說過,很多三四號底盤的戰鬥車輛都被拿來打坦克了,步兵得到的火力支援就少了。步兵老爺就去最高指揮部提意見了,你們造的突擊炮都被拿去打坦克了,我們步兵兄弟靠自己在那炸碉堡豈不是很不划算?所以德軍又把sIG.33步兵炮搬上了三四號底盤,這就是四號突擊坦克(灰熊)和sIG.33B三號底盤突擊炮。

Sturmpanzer的本意為「突擊坦克」,「灰熊」的昵稱出自盟軍情報部門

StuIG33B的全名是「33B型突擊步兵炮」

這個就是sIG.33步兵炮本炮了

一轉眼,時間就到了二戰末期。由於盟軍對德軍坦克工廠持續的轟炸,生產三號坦克的工廠不得不停止生產。在這一段時間,四號坦克的工廠就肩負起了突擊炮的生產任務,這就是四號突擊炮。四突子和三突子唯一的區別就是底盤了,如果想分辨他們可以參考主頁掰上集教大家的辦法,那就是——

數輪子

四號突擊炮,上部戰鬥室基本跟三突一毛一樣

二戰後期還有一個變化就是德軍喪失了制空權。這個問題有多嚴重呢?諾曼底登陸,德軍被盟軍抄了家爆了菊,自然要派兵增援。德軍130裝甲教導師在開往前線的第一天的路上被盟軍輪番轟炸,損失了五台坦克,84輛裝甲車以及40多輛珍貴的油罐車,可以說損失慘重。在這樣的背景下,德軍將37mm機炮和四聯20mm機炮裝在四號坦克底盤上,用於裝甲師的野戰防空,稱為「傢具車」/「東風」和「旋風」。

「傢具車」的名字來源於其方正的戰鬥室

「旋風」防空炮

四號坦克被一些軍事愛好者稱為「軍馬」,一方面是因為三/四號坦克在德軍裝甲部隊中裝備量大,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數量繁多的變形車。非常感謝各位讀者老爺能夠有耐心看到最後,也希望本期科普能夠讓各位讀者老爺get到新姿勢!

小福利:藝術作品中的三號、四號坦克

作為二戰德軍的中流砥柱,三號、四號坦克幾乎參加了二戰期間德國的每一次地面作戰行動。主頁掰一句話不說也不好,都說了吧,就要把整個二戰都屢一遍了,篇幅就太長了。為了折衷,主頁掰找了一些坦克模型的封繪和一些簡單的力所能及的解說,希望能夠幫助各位讀者老爺更好的了解三號、四號坦克的服役歷史!

三號E型,反映的應該是德軍在希臘協助義大利鎮壓叛亂的情景。

這個模型反映的三號F型試驗車配備了很長的潛渡管,原計劃在攻佔英國的「海獅行動」中使用,但是因為不列顛空戰進戰不利,登陸英國的計劃也無疾而終了。

北非戰役期間的三號H型。這時的三號坦克已經裝備了「短50」主炮,反裝甲能力得到了增強

德軍的「指揮坦克」一般會有三個電台、三根天線,其中有一根是「星形天線」(圖中中間那個分叉的天線)。三個電台分別用於連隊通信、小隊通信和呼叫空中支援。

這個反映的是502重裝甲營配屬的三號N型坦克。注意圖中的三號N配備了「雪地履帶」

三號突擊炮除了裝備「長75」的反裝甲型號以外,還有用於步兵火力支援的105炮型號。普通三突叫做「StuG(Sturmgeschuetz)」,裝備榴彈炮的三突叫做"StuH(Sturmhaubitze)",即「突擊榴彈炮」

到了戰爭末期,德軍普遍給突擊炮換裝了遙控機槍。有心的讀者老爺可以對比一下,之前的StuH.42車體右側是一塊方形的防盾,到了上圖的StuG III Ausf.G就變成了V型的防盾了。

雖然有這麼黑科技的設備,但是據傳由於戰爭末期資源不足,有相當一部分的車載遙控機槍只有機槍座而配不到機槍,可以說非常爆笑了。

SU-76i可以說是三號底盤的一個很有意思的小型號了。對軍事比較熟悉的讀者老爺可能要納悶了,「SU」不是俄語「自行火炮」的意思么?沒錯。在衛國戰爭期間,尤其是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以後,蘇軍繳獲了大量三號坦克的底盤。這些坦克用起來打不過德國人,拆了又可惜,怎麼辦呢?

毛子咕嘟嘟灌下一瓶伏特加,靈機一動,打不過德國人不就是炮不狠么,我換個炮不就得了?於是蘇軍拆掉了三號坦克的上層結構,換上了固定戰鬥室,可以說是便宜好用又省心了。

更搞笑的是,又有一些SU-76i被德國人繳獲了。德國人一看,哎呀你搞的這個東西很賽艇啊,但是毛子改了我的東西我直接拿來用不是很沒面子?於是就給SU-76i裝上了德軍標準的坦克指揮塔,就成了圖中反映的SU-76i了。

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的s.IG.33 B重步兵炮

四號C型,反映的應該是法國戰役期間的情景

這台四號E型坦克在車身前方和炮塔前方都焊接了附加裝甲,應該是部隊自發的戰地改裝

F2/G型是第一款裝備43倍徑75炮的四號坦克改型。在火力升級剛開始的時候,這一型坦克被命名為F2型,後來又更名為G型。兩個名字指代的坦克並沒有明顯的差別。注意75炮早期的制退器是球型的單室制退器。

1943年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期間「警衛旗隊」師的四號G型,注意炮口制退器的改動。此時的四號G型仍然裝備了43倍徑的75炮。

1943年庫爾斯克會戰期間的四號G型,第二裝甲師。注意車體左前方三叉戟的戰術標誌和炮塔側裙上的維也納市徽

*主頁掰沒有記錯的話,庫爾斯克會戰期間為了保密,各德軍裝甲師統一更改了戰術識別標誌,所以在設定的背景下其實這個三叉戟標誌不應當出現

這副作品反映的東線四號H型是有真實的歷史照片作為藍本的。注意坦克上覆蓋了很多T-34坦克的履帶作為額外的防護。四號H型已經開始裝備48倍徑75炮,可以說是四號坦克的「終極型號」了。

西線的四號H,和德軍其他裝甲車輛一樣,在43-44年生產的四號坦克上也塗布了「防磁裝甲」

四號J型是四號坦克最後一個改型,主要的改動都集中在簡化生產工序上。H和J型最大的外觀區別在於車尾的排氣管。

四號J型在生產過程中依舊在不停的進行改動,到了戰爭末期,四號J在外觀上比較大的兩個改動包括換裝鐵絲網車體側裙,和把車長的艙門從「翻蓋」改為「滑蓋」。

除了裝備48倍徑75炮外,四號坦克殲擊車還有裝備70倍徑75炮的型號。

L/70四殲有不止一種設計

四號突擊炮,從圖中可以清楚的看見遙控機槍的構造。

突擊坦克「灰熊」

「野蜂」自行火炮

「犀牛」坦克殲擊車,圖片表現的應該是被英軍繳獲時的情景

「旋風」(4x20mm)和「東風」(1x37mm)自行高炮

「球形閃電」自行高炮,雖然戰果不明,但是戰後考證表明,「球形閃電」的確有實車造出來並且參加了戰鬥。

三、四號坦克的變形車就說這麼多吧,希望大家喜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十四小時坦克車出入 的精彩文章:

怎麼界定「坦克」?
你可能是假的德國人
一發入魂!坦克火力指標
裝填手,給我滿上一發金幣彈!
坦克戰是什麼樣的?

TAG:二十四小時坦克車出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