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松:老子與孔子的境界

如松:老子與孔子的境界

第六十章原文: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這是很有爭議的一章,核心在於對「小鮮」和「鬼神」的理解不同,老子是無神論者,或者說,老子敬畏的是天地大道,所以,其筆下的鬼神應該和我們所說的鬼神含義不同。「烹」在這裡更應該是近似培養、培育的意思。這一章我是如此理解:治理大國,既要適時革新,又要順應天地大道(與十五章中所說「微妙玄通」「蔽而新城」的意思類似,就是不能墨守成規,要懂得適時革新,「新城」即「革新」的意思),不拔苗助長,要順其自然。以大道治理國家,即便那些想搗鬼的人也使不出歪門邪道,耍不了花招。不是搗鬼的人沒有花招了,而是在正氣面前只能收斂。也不是說花招不能傷害人了,而是聖人以正治國、以身教國,花招無法發揮作用。聖人不傷人(以道治國)、搗鬼的人也不能胡作非為,大家在德的方面達成共識,和睦相處。

無為而治,通過無為而實現無所不為,是老子倡導的思想。很多人就會說,老子倡導的「無為而治」就是自由主義,這種說法是錯的。如果老子倡導的是完全的自由主義,法家強調要用規範來治理社會,為什麼還要認同老子的思想為祖師?這顯然有違常理。老子在幾篇文章中也都說到,並不是聖人或君主治理國家就無所事事,而是要懂得適時而為,適時革除社會的弊端,同時用身教和正氣引導社會的「德」,實現人民的安居樂業。

在這個地方,規則(法律)是底線,「德」才是主導社會的中堅力量。

我們知道,歐美社會,有時因一個普通人而修改了國家的法律,在這條法律的前面往往會冠一個人的名字,這實際就是老子所說的適時革新。但是,僅僅是這些法律就可以治理國家嗎?根本不能!比如秦朝,實行的嚴刑峻法,結果很快就倒閉了;還比如,有些「特色」國家,有無數的條例、條文、規章制度和法律,但為何不能成為法治社會?根源在「德」。首先,制定任何法律都必須為社會整體服務,不能為個人或一個集體的利益服務,這是核心之一;然後,當法律制定出來之後,需要大多數人自覺去遵守、維護,這就要依靠社會的整體具有「德」和「敬畏規則之心」才能做到。所以,法治社會的本質是道德社會,是「規則之心」形成的社會。如果法律的制定偏離了為社會整體服務的原則,無論監督執行法律的人還是社會中的每個人,都去遊戲法律(社會無德),法律實際就不存在。因為任何法律都必須在社會整體自覺遵守、執法之人嚴格執行後,才有意義。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執行和遵守才是核心。

比如,有些新興國家現在正在進行資本管制,制定了很多規章。這些規章是為誰服務的?貨幣本身就是為人們生活服務的,有四大職能。管制資本流動的規章,是為繼續超發貨幣而制定,損害的是大多數貨幣持有者的利益,自然只是為部分人服務的,這樣的規章本身就不屬於「法律」的範疇。當然,也不會得到社會整體的尊重,更不會得到人們從內心的認同,結果,大家就想方設法鑽空子,黑市就產生了。法律沒有公平與尊嚴之後,就只能停留在人治社會。

制定任何法律都要以社會的整體需要為基礎,社會整體用自己的「德」和「規則之心」去維護,這才是法制社會,兩者都不可偏廢。當社會的底線(包括不斷革新完善)制定之後,人們在此基礎上自由生活,施展每個人的能力去發揮創造,讓社會自由成長,這是老子本章真實的含義。

老子嘴中的「聖人」是什麼樣的人?是忘我而為天下的人!以此為基礎:不斷對社會除弊革新,以身教頌揚整個社會之「德」,在社會展現正氣。老子父母、兄弟、兒孫是誰?不知道;老子家鄉在哪裡?也沒有準確的記載;老子有什麼社會活動的記載嗎?也很少。但老子的《道德經》卻流傳了幾千年,他腦袋中所想的都是國家和社會,是芸芸眾生,所有流傳的思想中,也都是為天下人服務,想天下人之所想,所以,老子是當之無愧的聖人。但是,孔子家族卻成為歷代皇帝朝拜的家族,孔子是完全為天下人著想嗎?似乎不是,他的思想中,主要是為皇權和權力服務(孔子主張等級、綱常),皇權也自然會投桃報李、為他的家族帶來幾千年的利益和榮耀,或許也可以說他在為自己服務(這句話,大家可以拍磚,只是自己的看法而已。當一個人把自己看的比較重之後,在那樣的等級社會,自然就會不斷去求官,這是孔子大半生的道路,在老子與孔子關於「水德」的對話中有所反應,孔子因求官不斷遇到挫折而苦惱。也或許,孔子不斷求官是為了展現自己的抱負,但總之都是將自己看的比較重),孔子的境界與老子是不同的。所以,在一個特定的時期有「批孔」的說法,應該是對的。但「批孔」卻又不批儒家,為什麼哪?儒家是中國古代思想的精華部分之一,任何人都沒有批的權力,只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除了哲學之外,任何思想都沒有完美),才更能推動社會的進步。孔家與儒家是截然不同的,孔家是個人和家族,儒家是古代思想的一部分。有人說,批孔就是反傳統文化,這種說法也是錯誤的,孔家與儒家不是等號,儒學雖然是歷史上無數人的思想積澱,但也不能代替古代傳統文化,中國古代傳統文化是一部恢弘的巨著,儒家只是其中的一個章節。

當代人很喜歡塑造「聖人」,但老子和孔子的差別,它們自己心中最有數。

在老子的思想中,君主當然可以做聖人,但任何人也都可以做聖人。革新是所有人的事情,弘揚社會之「德」也是所有人的事情,因此,誰都可以成為聖人。

本文純屬個人見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如松平台 的精彩文章:

如松:中華精神到底是什麼?

TAG:如松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