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繼華:遠離公眾視野的通信業正在復甦的路上

馬繼華:遠離公眾視野的通信業正在復甦的路上

2017年,中國的通信市場正處在5G的前夜,一派祥和的景象。從用戶數來看,三家電信運營商依然在增長,盈利能力普遍增強。從消費者口碑來說,2017年的3.15晚會上,雖然電信運營商依然心驚膽戰,卻最後證明是躲過一劫,非常罕見的是,三家電信運營商沒有一家上榜。當然,這也被解讀為,電信運營商已經徹底淪為管道,不被關注了。

運營商價格戰變成降價戰,提速降費繼續中

此前,運營商們是比拼價格,看誰的便宜,以此了招徠客戶,但在2017年,降價除了衝動還有必須。有關方面持續的建議運營商提速降費,包括移動上網、固定寬頻等的資費水平大幅下降,確實是讓利於民。

不過,我們還是得看到,通信資費大幅下降的好處並非只有消費者。在消費者享受到了更多上網流量使用的同時,也會感覺自身的總消費並未減少,而收入增長爆棚的卻是騰訊阿里巴巴這樣的互聯網巨頭。

與資費下降同步的,就是各種互聯網公司合作套餐的興起。以中國聯通最為熱心,幾乎與所有的大型互聯網公司都合作定向流量套餐。確實,半年的數據就顯示,中國聯通為此新增了2000多萬的用戶。

一方面是降價持續,一方面是流量定向,由此引發的後果也應該引起監管層注意。我們原來所期待的創業創新百花齊發的格局根本就未出現,大型互聯網公司依靠於電信運營商的合作而強引導流量,更加讓小互聯網公司沒有了出人頭地的機會。

降價是好處,但虛擬運營商和民營寬頻商們卻心裡哇涼。本來就姍姍來遲的牌照,正當希望通過資費為手段分到一杯羹的時候,基礎電信運營商的「被迫」降價來的越來越兇猛,以至於這些民資進入電信業之後出師未捷身先死。至今,正式的牌照也未落地,倒是有虛擬運營商倒下鬧得沸沸揚揚。

從提速降費到流量不清零,從取消漫遊費長途費到跨境大優惠,電信運營商正在將降價進行到底,而流量也正在這種情況下開始爆髮式增長。我們得看到,簡訊業務量竟然不再下滑,語音通話正在被引導到流量之上,種種跡象表明,在高帶寬、低時延、廣覆蓋的5G時代到來之際,電信運營商擁有了復甦所需要的春風。

中國移動寬頻逆襲成功,聯通混改基本完成

在2017年,中國移動基本實現了十幾年來的夙願,這家全球最大的移動通信運營商,在寬頻用戶數上已經超過了依靠分家合併等掌控北方十省市場的中國聯通,以這樣的步伐,很有可能在未來一年中超越中國電信。可以說,中國移動已經徹底改變了當年中國電信業改革讓移動和電信分家而形成的市場格局。

當然,中國移動的付出也是巨大。首先,中國移動抓住了4G最關鍵的發展期,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不得不將主要資源投放在移動網路運營,中國移動以雄厚的資源強力的擴張利用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另外,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深入發展,行動電話相對寬頻擁有了更強的用戶粘性和牽引力,特別是已事實上成為了網路空間身份證的手機號碼。此外,如今的寬頻基本完成了「光進銅退」,50M以上帶寬用戶佔比超過了三分之二,這樣的光改及提速造就了市場空間。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聯通顯然不能坐以待斃,也必須有所改變。於是,中國聯通成為了混合所有制改造的典型,最後成功的幾乎聯姻了中國所有一線的互聯網回頭,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小米、京東,也包括蘇寧這樣的零售巨頭。

中國電信沒在物聯網方面走得很快,做得風生水起。中國電信在全球首家推出了物聯網套餐,還與華為合作幫助共享單車品牌上市智能鎖。作為國內首家完成4G低頻全網重耕的電信運營商,目前中國電信已經建成全球首個全覆蓋NB-IoT商用網路,並計劃在2018年正式商用eMTc網路。截止2017年5月17日,中國電信建成了31萬基站的NB-IoT網路。

用戶增長紅利基本用盡,新興業務發展正在路上

對於幾家電信運營商而言,最痛苦的領悟就是多年來始終無法在內容應用方面成功。正是如此,電信運營商的增長越來越緩慢,每年6%左右的應收增幅根本不能與阿里騰訊這樣每年60%左右增長相比。

這種情況也並非中國獨有,考察全球的運營商都是一樣的命運。於是,就在2017年快結束的時候,美國傳出了對電信運營商最利好的消息,所為的「網路中立」法案被廢除,電信運營商在與互聯網公司的合作中的話語權大大提高,這被廣泛認為可以提升運營商業績,從而提升網路建設方面的積極性。

改變是必須的。中國移動已經將很多板塊專業化,以獨立公司的形勢運營。最早獨立運作的咪咕文化已經走出了不錯的探索之路,更具活力,更具創新力,讓中國聯通也看到了希望,聯通在線公司隨之成立,力爭彌補多年來最大的短板。

在這方面,中國電信卻在互聯網金融方面有所收穫。官網信息顯示,翼支付2016年交易額突破了10000億元,已成為國內最大的基於安全晶元的近場手機支付服務提供商。據說,中國電信旗下互金產品品牌翼支付已宣布啟動「東風行動」,將組織全生態投入100億+資源,連接1000萬+活躍商戶,協力打造1000億+消費市場。在這個被螞蟻金服、騰訊、銀聯等掌控絕大部分份額的市場上,電信運營商撬開了一道縫,這給了另外兩家以信心和勇氣。

面對洶湧發展的人工智慧浪潮,運營商正在行動。中國移動在力推套餐等基礎上,更是大賣自有品牌智能硬體,從魔百盒到智能電視,從智能手機到無人駕駛汽車,不甘心淪為管道的中國移動依然堅持獨立自主的路線。

新零售已經興起,電信運營商最可寶貴的渠道資源已經成為了香餑餑。中國移動在幾年前就開辦了咪咕咖啡館,將賣咖啡與用戶體驗結合起來,讓營業廳變成了休閑娛樂場所,甚至成為了年輕人的創業集散地。中國聯通最近正在上海進行營業廳改造,與快遞公司合作,使得營業廳與物流中心的功能更緊密結合,充分發揮營業廳的商業價值和服務能力。京東、阿里、蘇寧與聯通的體驗店也在不久前開張,實現了電子商務平台與運營商的線下渠道的有機融合。

人員流動趨於平靜,但行業薪資依然不漲

提速降費也讓幾家電信運營商基層員工期盼多年的漲工資理想再次落空,在大投入、低產出的背景下,電信運營商為了完成考核只能內部挖潛,提高效率也就成為了不漲工資的借口。

前幾年,虛擬運營商的誕生讓很多通信骨幹看到了人才流動的希望,很多人紛紛跳槽,然後是鐵塔公司的成立,但最終,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虛擬運營商至今已經花開花落,鐵塔公司的上市依然遙遙無期。

當然,收入增長還是可以的,主要還是靠業務的轉型與人員價值的提高。在未來新零售時代,營業廳可以參與更多的電商、快遞等增值業務,還可以在理財、保險等方面賺錢外快。在線公司、呼叫中心也可以對外服務,將自己的能力雲化。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運營商並非只能抱著網路和基站吃飯,只要有人,只要有資本,只有要資源,為何不跨界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國騎士 的精彩文章:

TAG:北國騎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