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件書法看中鴻信饕餮專場

三件書法看中鴻信饕餮專場

中鴻信將其中國古代重要書畫專場(夜場)命名為「饕餮」,大約意指由37件中國古代書畫組成的專場猶如一場書畫界的饕餮盛宴。

在中鴻信2017秋拍預展開展,20周歲成年禮賣啥給藏家?的推送中,點點已經為諸位業界「胖友」們介紹了幾件饕餮專場的作品,但是好像還不夠?今天點點再為朋友們介紹本專場的三件書法作品。

01

何紹基行書《題摩崖中興碑有序》

0459

何紹基(1799-1873)行書《題摩崖中興碑有序》

1862年作

立軸紙本水墨

說明:此作系《題摩崖中興碑有序》原墨跡。

152.5×82cm.?

RMB: 150,000-180,000

1862年 同治元年,何紹基64歲。正月初九日,有《野性》詩:「嵩洛歸來狎薜蘿,山巢粗構息心窩。無端野性隨春發,萬迭奇山入夢多。」遂起程游桂林,途經祁陽、永州。

二十三日達祁陽,於桐軒大令陪游浯溪。知楊海琴太守(永州太守楊翰號海琴)方議重修浯溪勝跡。正月二十五日在永州,至海琴郡齋與知府楊翰談《中興頌碑》,有用山谷韻詩,詩中云:「歸舟十次經浯溪,兩番手拓中興碑。外觀筆勢雖壯闊,中有細筋堅若絲。咸豐紀元舊題在,時方失恃悲孤兒(石柱上有餘辛亥年題字);次年持節使蜀西,劍州刻如飢鶴棲(劍州有此碑翻本)。既無真墨本上石,何事輾轉鉤摹為?唐人書易北碑法,惟有平原吾所師。次山雄文籍不朽,公偉其人筆與揮。當代無人敢同調,宋賢竊效弱且危。涪翁扶藜凍雨里,但感元杜頌與詩。公書固挾忠義出,何乃嗇不贊一詞?海琴桐軒喜我至,珍墨名楮紛相隨。書律深處請詳究,拓本成堆吁可悲!」(此摩崖至今仍在永州市祁陽縣「浯溪碑林」)

此為《題摩崖中興碑有序》原文,何紹基之書法,上溯周秦兩漢古籀篆,下至六朝南北碑,皆心摹手追,取各家之長,融各體之奇,篆、隸、楷、行無所不工,其行草,於後世影響頗深。

何氏此幅,運筆方圓兼施,字字筋骨內斂,如壯士挽弓,筆意縱逸超邁,氣概非凡。正如《清稗類抄》所稱:」往往一行之中,忽而似壯士鬥牛,筋骨畢現;忽而又如含環勒馬,意態超群,非精究四體,熟諳八法,無以領其妙也。

02

王鐸(1592-1652)草書五言詩

0468

王鐸(1592-1652)草書五言詩

立軸絹本水墨

1646年作

提示:競買此標的拍品需辦理特殊號牌

193.5×40.5cm.?76 1/6×16 in.?約7.1平尺

RMB: 1,200,000-1,500,000

王鐸博學好古,詩文書畫皆有成就,尤其書法獨具特色,其書師承古法,融百家之長為己所用,開創出自己獨特的書風,世稱「神筆王鐸」。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

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洒脫,淋漓痛快,有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王鐸書法美在縱中有斂,說的是其形質美;美在草中有楷,此為情性美;美在錯落有致,節奏的美感;還美在今中有古,說的是其書法韻味之美。

《草書五言詩》寫有「春至留寒意,陽山氣乍晴。人來如有約,水伏欲無聲。罨畫聞禽過,青蒼待鹿行。悠悠朝市遠,輾轉是何情。」據款識「丙戌春日半酣書」可知此作書於清順治三年(1646年),為王鐸五十四歲時所作,是其成熟時期的書法作品。

書法用筆上下跳躍,字的體勢左右搖擺,「縱橫飄忽」,很明顯受到某些米芾的影響。但不同的是,他的用筆更為有力量,字的變形更強,姿態更多,可謂千姿百態。其字與字的連接處,枯筆飛白時隱時現,如同鬼神。產生了某種「幻」的感覺,即一種死而復生的景象,如他所喻「無中忽有,死後忽活」。

字的大多體勢向左下方傾斜,正如他對米字所稱頌的「飛仙」一樣,好似從空中向下飛行。王鐸在寫作品常保持興奮的狀態,故而下筆慷慨自如,不受羈絆。此作王鐸用筆的起伏跌宕,參差錯落,流動感極強,足見其對古章草掌握的精熟程度和創造力。

在「陽山氣乍晴」中氣乍晴三個字一氣呵成,沒有頓筆,飛白於線條中流動,氣韻行走於筆尖。「人來如有約」的來和約字,彷彿神來之筆,來字的最後一筆與約字相連,構成了整體的平衡感。「約」字上下勢頭錯位,巧妙避開勢力的對沖,這使得整個字一團和氣,神采奕奕。

習書法和行軍打仗相似,古人云「紙者陣也,筆者刀矟,墨者鍪甲,水硯者城池」,書家在書寫過程中,筆墨運用和章法布局都要保持「勢力的權衡(動態平衡)」,這是書法隱秘精華的一部分。看「青蒼待鹿行」中的待字,由於紙張不夠所以王鐸將字體寫小,反而產生出自然天成的狀態。

王鐸的《草書五言詩》雖未見明顯「漲墨」技法,然其力透紙背的用筆以及氣韻連貫的行筆,勁健洒脫、淋漓洒脫的藝術效果都足以震撼人心。王鐸的書法,一般研究者以他50歲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一時期是繼承前人時期,後一個時期被稱作「五十自化」時期。此作便是其「五十自化」時期所書,款識處鈐有「王鐸之印」(白文)、「煙潭漁叟」(白文)兩方印章,鑒藏印「魯力審定真跡」(白文)。同樣內容的作品還有《題畫三首之一》,現藏河南省博物館。

款識寫有「辛卯夏夜書」,由此知此作書於順治九年(1651年),王鐸時年五十九歲,為其去世前一年所作,對比兩幅作品,除了有些字形稍作變化,運筆更加老練外,基本變化不大,然其雄強的筆力依舊讓人震撼。其書法不乏有缺憾,筆畫勁健而稍乏靈動,線條的厚重感也有所不足,然而孰又沒有遺憾的地方?二王巍峨的身軀後世之人不可比肩,王鐸在學習二王的基礎上另闢蹊徑,形成其獨特的書法風貌,也為後學者所借鑒。

03

朱耷行書

0469

朱耷(1626-約1705)行書

立軸紙本水墨

說明:參考《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第269頁朱耷第24、40方印

26.5×20.5cm.?

RMB: 120,000-180,000

據周時奮先生《八大山人畫傳》介紹,朱耷天性聰穎,8歲能詩,11歲已能畫青綠山水,並能作米芾體小楷,15歲考中「諸生」(秀才)。20歲時「清兵入南昌,為避兵禍離家,入奉新山,苦隱五年」。23歲「削髮為僧」,31歲「豎拂稱宗師」,追隨者有百餘人。55歲時「瘋癲,走回會城(南昌),遂還俗」……終生寄情書畫,直至八十歲去世。他的寫意山水、花鳥畫在清代享有盛譽,與石濤、弘仁、髡殘並稱「四僧畫家」。

從朱耷傳世書跡可知,他早年以歐陽詢楷書開蒙,中年以後得益黃庭堅、董其昌,晚年大量抄寫王羲之、鍾繇、索靖等人名跡,雖不摹形貌,卻聲氣相通。由於他廣涉博取,又融入身世之感,形成了強烈的藝術風格,清人張庚評其晚年書畫「蒼勁圓晬,時有逸氣」。朱耷行草禿筆中鋒,勁健有力,結體開張,縱斂自如,章法靈動,氣脈暢達。外包光華,內含堅質,有著含蓄蘊藉之美。

朱耷《行書》,從中可管窺朱耷渾穆高古的風貌。朱耷似用兼毫或軟毫禿鋒懸肘書寫,用筆極有特色:筆力內斂,如「錐畫沙」,乾淨勻稱,雖瘦實腴,渾厚蒼古;結體極盡變化:左右縱斂,上下錯落,大小紛列,騰挪跌宕,曵曵多姿;章法上則自然妥貼:通篇看似隨形布勢,上下齊平,不設機心,卻自成一段佳構。每行除少數字偶有搭鋒,大多字字獨立,不芰不蔓,卻氣息貫注,丰神自映。其字矩疏朗,行距開闊,寓規整於變化之中,得淡宕澄明之奇趣,營造出冷逸、古雅又渾穆的藝術氛圍,真如置身「桃源」,豁然開朗。

欣賞朱耷行草可見其創作時毫無迫促溷淪之感,聽任心腕交運,紙墨生髮,如百鍊鋼化作繞指柔,圓潤勁挺的線條表現出豐富多彩的意蘊。同時,他又把繪畫布白的天縱之才施於結字章法之中,字裡行間險夷互見,虛實相生,無聲筆墨有如起伏跌宕的一腔行板。由於作者此時已是「通會之際,人書俱老」,深厚學厚、超妙識見化育出「奇情逸韻,拔立塵表」的蒼茫氣息。

更多中鴻信20周年精彩拍品賞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典藏ARTCO 的精彩文章:

簡社長的藝想空間:風就在我們背後推著
除了齊白石罕見山水,上海嘉禾夜場《禾風》還有哪些好作品?

TAG:典藏ART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