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腦洞大開:關於未來的三種猜想的可能

腦洞大開:關於未來的三種猜想的可能

未來能否預測?未來能否改變?相信任何人都十分好奇。

然而在這兩個疑問背後,隱藏著另一個只有哲學家才感興趣的問題:未來是否存在?倘若不先確定這個答案,那麼「預測未來」或「改變未來」都只能是空談而已。

假設我們真的求教於哲學家,他們會怎樣回答呢?想必他們會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根據邏輯而窮舉出下列三種可能:

未來尚未存在,但已有寫好的劇本;

未來尚未存在,也沒有寫好的劇本;

未來已經存在,只是尚未變成「現在」。

為了行文方便,小百科將這三種可能分別命名為玄學型未來、科學型未來與科幻型未來。原因顯而易見,下文自有分曉。

玄學型未來

茫茫天數此中求,世道興衰不自由。

──《金批推背圖》

」天神「掌握著我們的命運,正像頑童捉到了飛蟲一樣。

──莎士比亞《李爾王》

玄學型未來的概念接近一種信仰,亦即相信「冥冥中自有定數」──小至自己的一舉一動,大至整個宇宙的發展演變,永遠遵循著既定劇本一幕幕演出,而這套神秘劇本就是所謂的「命運」

。換句話說,玄學型未來彷佛一部正在拍攝的電影,它的劇本早已寫好,可是必須嚴格保密,只能透露給導演與製片等少數人,有時連演員也只知道當天的戲該怎麼演。

然而好奇心是最基本的人性,即使明知「天機不可泄漏」,還是有許多人想盡辦法偷看一眼。於是自古以來,人類對於預測(玄學型)未來始終樂此不疲。從巫術時代的卜筮

到新時代的占星,無論怎樣匪夷所思的方法都有人嘗試過。

有關人類「偷窺天機」的歷史,很多書中都有介紹,在此不再贅述。唯一需要補充的,就是即便這些玄學五花八門,卻仍脫不出兩種模式:一是「占卜」,二是「術數」。事實上,這兩種模式大同小異,都是設法產生一組「預言符號」,再以主觀解釋它。兩者間最主要的差別在於,前者是隨機產生的「預言符號」,例如卦象、靈簽、天啟、夢境等;而後者的「預言符號」則藉由公式推算,如八字、命盤、星圖都是這麼產生的。因此,各種命理學、星相學都屬於後者。

至於預知(玄學型)未來之後,人力又要如何回天呢?換句話說,我們有沒有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可惜的很,根據經驗法則,「人算不如天算」是最常發生的情形。由於「天威難測」,我們最好還是利用拍電影的比喻,舉出下列三種可能:

大牌演員倘若打探到劇本卻不甚滿意,可能會要求導演修改劇情(前提是你必須足夠大牌);

導演若是獲悉天機泄漏,可能因此主動更改劇本(你偷窺的天機遭到淘汰);

即使明知劇本外泄,或是演員要求修改,導演卻也可能以不變應萬變(你雖能預知天機,卻對未來莫可奈何)。

科學型未來

哥德爾定理、

海森堡測不準原理,

以及命定型系統也會出現混沌的現象,對科學知識形成一組最基本的限制。

──霍金

《果殼裡的宇宙》

雖然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數學能夠預測個人的任何行為,然而對於數十億人的集體反應,心理史學卻能精確掌握其中的動向。

──阿西莫夫

《基地與地球》

本文是一篇標準的通俗科學作品,自然不能在「怪、力、亂、神」的議題上著墨過多,因此玄學型未來只能算開場白。從現在開始,我們將進入「科學型未來」這個領域。

科學型未來像什麼呢?或許可比喻成沒有既定劇本的「即興劇」,在閉幕之前,包括演員在內,沒有人猜得到真正的結局。然而雖說是即興劇,卻也並非毫無規律,例如舞台與演員仍然還是固定的。當然,在最前衛的演出中,連舞台都可能當成道具,連觀眾都可能客串演員,不過那只是自由度加大,而並非變成無限大。

中文的「科學」源自「分科之學」,因此我們不妨借題發揮,將科學型未來做如下的分類。即使這並非「科學」這一辭彙發明者的本意,依然與我的某些想法不謀而合。

第一類:微觀尺度未來,例如分子、原子與基本粒子的行徑;

第二類:介觀尺度未來,包括生物個體的行為、人類個體的言行、人類群體的動向;

第三類:巨觀尺度未來,包括大氣與海洋的規律、天體的運行、宇宙的演化與命運。

至於各種尺度的「未來」究竟能否預測,又要如何預測,將預測科學型未來的理論整理如下:

微觀尺度:近代物理學中的量子理論可準確預測,但受限於測不準原理。

介觀尺度:生命科學可局部預測第一種(生物個體),但受限於理論不完備或資料不完整。心理學可局部預測第二種(人類個體),但受限於理論不完備或資料不完整,且有自由意志的干擾與主觀判斷的介入。群眾心理學、經濟學、未來學等可對第三種(人類群體)做局部預測,然而這些學門皆非自然科學,以致無法完全客觀,必須加入主觀判斷。

此外就介觀尺度而言,專門處理局部資料的統計學非常有用。但其優點也正是缺點,受限於資料不完整,統計學只能做「或然性推估」,無法做出「必然性預測」。

巨觀尺度:由牛頓力學發展出的流體力學可準確預測第一種(大氣與海洋),但受限於混沌現象或資料不完整。由牛頓力學發展出的天體力學可準確預測第二種(天體運行),但受限於混沌現象或資料不完整。而近代物理學中的廣義相對論則可準確預測第三種(宇宙演化),幾乎沒有理論上的極限。

由於篇幅關係,最後我們只能大略討論科學型未來能否改變以及如何改變。就微觀尺度而言,倘若忽略測不準原理的限制,人力已能百分之百操控。而各種介觀尺度的未來,目前已能用人為力量局部改造,例如生物科技之於個體、政治力量之於群體。至於巨觀尺度,如今頂多只能改變大氣的局部結構(如人造雨、破風計劃),對於天體與宇宙則完全束手無策。然而科學家從未排除任何可能性,無論過去、現在或將來,「人定勝天」總是科學界的普遍信仰。

科幻型未來

在您的腦海中科幻型未來像什麼?

我們是乘坐火車的旅客,沿著「時間鐵軌」一站站向前走。

我們的後方是過去,前方自然就是未來。當我們離開甲站,尚未抵達乙站之前,乙站當然已經存在,只是我們還不能置身其間。

那麼,我們如何預測科幻型未來?

你若能進行時光旅行,飛去未來再飛回來,便能帶回未來的訊息,例如電影《回到未來》三部曲。

再拿坐火車的例子來說,就是有人利用個人飛行器,先飛到乙站一探究竟,再飛回火車把見聞告訴我們。或是未來的人飛回現在,也能告訴我們未來的種種狀況,例如電影《魔鬼終結者》,這就像是乙站的人坐車過來提前與我們相會。

倘若不能進行時光旅行,但能設法接收未來的訊息,你仍然能根據這些訊息預測未來。若能和未來的人做雙向溝通,那麼獲得未來的訊息就更方便了。即將抵達乙站之際,你會先看到乙站遙遙在望,甚至能看到站內的活動。如果你帶著手機,還能先打電話到乙站,詢問乙站的相關資訊。

倘若不能從事時光旅行,也不能接收未來的訊息,或聯絡到未來的人,那就絕不可能預言未來。你不幸坐在一輛密封的車廂內,連電話也打不出去。

還有最後一個問題,我們如何改變科幻型未來?

若能進行時光旅行,就能直接前往未來,發揮你的影響力。

倘若只能單向接收未來的訊息,那麼你只能預測,卻無法改變未來,例如倪匡科幻小說《天書》中的悲劇。若能與未來雙向通訊,你就可能指揮未來的人改變他的現在,也就是改變你的未來,例如科幻電影《黑洞頻率》中的情節。注意這部電影與「黑洞」毫無關係!

倘若不能預言未來,就更別提改變未來了。不是嗎?坐在一輛密封的車廂內,你只能乖乖等著火車進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百科探秘 的精彩文章:

是否可以發射微型太空艙,讓微生物在宇宙漂流從而找到合適的星球
生命的左與右,能想出什麼更好的方法來解釋左與右的分別
人類對火星充滿無限遐想是有原因的,這顆星球從來就不缺乏神秘
宇宙的寂寞心靈,霍金的成名歷史他是如何成為偉大的科學家的

TAG:宇宙百科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