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奇怪的水星和金星,想了解它們比登陸火星還困難

奇怪的水星和金星,想了解它們比登陸火星還困難

人類對金星的探測曾遭遇過多次失敗,前蘇聯先後發射金星系列探測器十多次,但大多數無果而終。面對探測器在金星表面的墜毀問題,宇航部門不得不一次次改進「著陸」技術。1972年,前蘇聯的「金星8」號航天器在金星向陽面上第一次實現軟著陸。1975年,「金星9」號和「金星10」號航天器登陸金星,它們各自發回了一張金星表面的照片後就被金星沉重的大氣壓摧毀了。

此後不久,美國的「先驅者」號航天器圍繞金星進行環繞飛行,它發回了許多雷達照片,但有關金星的大部分情況卻仍然是一個謎。1990年,美國「麥哲倫」號航天器在金星周圍開始環繞飛行。它發回的圖像不但證實了其他航天器以前發回的圖像,而且提供了大量的新信息。這成了天文學家希望用來打開金星很多未解之謎的一把鑰匙。對金星的探測結論是:表面有濃厚的大氣層和相當於地球表面92倍的大氣壓。科學家們認為巨大的氣壓與大氣層厚度有關,這不能讓人信服。因為這個氣壓足以把人體壓扁,如果在地球環境中,這個大氣的壓力,只有在1000餘米的深水中才會存在。

按照萬有引力的計算,金星的質量比地球質量小,其表面的重力也比地球小,形成如此大的氣壓是奇怪的。而且,氣壓大到如此程度,材質較輕的探測器如果有一定的密封空間就會因巨大的浮力浮在大氣層中,很難下潛到這個「氣海」之底,因而是不會撞到金星的固態表面上去的。

金星神秘的大氣壓必然與重力有關,金星表面存在著超常重力這是毋庸置疑的。也就是說,其電場力要比地球的電場力大得多。隨著人類對宇宙的探索,結論很快就會出來。

由於金星是逆向自轉,可以判斷其熱壓電效應已經結束,現處於電子迴流階段,不過,金星的磁極沒有發生反轉,而是自轉方向發生了變化。

關於水星,人類大部分的了解來自美國的一艘無人飛船——「水手10」號。「水手10」號是目前第一個、同時也是唯一一個接近水星的航天器。它於1974年和1975年三次飛近水星。「

水手10」號航天器在第一次飛近水星時經過水星陰面,它的電視攝像機從700千米左右的高空對這顆行星進行了觀察。它發回的圖像使人類首次看到了這顆位於太陽系最深處的行星。這些圖像表明水星看上去和我們的月球十分相似。「水手10」號三次飛近水星,拍下了這顆行星大約一半面積的照片。照片表明,水星表面有成千上萬個古老的圓坑,也可以叫做環形山。有些環形山很大,直徑達數百千米。

水星的密度很大。天文學家們相信這一點可以由水星具有巨大的核心來加以解釋,它構成了整個行星的75%。核心的外面只有一層由岩石構成的薄薄的外殼。「水手10」號還發現,水星有一個很弱的磁場,儘管天文學家們此前沒有期望能在這顆行星上發現任何磁場。但是,這似乎並沒有什麼可以奇怪的,真正奇怪的是,「水手10」號發現水星周圍有一層薄薄的大氣,其中包含氦氣、氫氣和氧氣,這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在地球的重力場中,氫氣和氦氣這兩種氣體根本不受重力約束,並不會以單質形態存在,它們會從地表一直上升,直到遠離地球而去。

以前人們總認為,這是太陽的光和熱造成物質分子的熱運動,使分子熱運動達到了逃逸速度。可是,靠近太陽的水星表面存在大量的較輕的元素,這卻是很奇怪的。

與地球相比,水星受到的光和熱更多,分子熱運動將更加激烈,水星上的氫、氦等元素為什麼不逸散呢?比地球小得多且與太陽非常接近的水星竟能保留那麼多的輕元素,分子熱運動顯然不是地球大氣中氫、氦逃逸的原因。

事實上,單個的電子在重力場中其受力方向並不是向下的,也就是說它受到的是反重力。在量子物理學中,電子的靜止質量是根據「荷質比」的方法測定的,而它在電磁場中的受力方向總與質子的受力方向相反。在自然界中,由於沒有人能把一個電子放到天平上稱量一下看它有多重,所以對電子的受力問題沒有人注意它的方向。

電子受熱(吸能)以後,它會圍繞原子核做高速的圓周運動,這會使原子核完全籠罩在一層電子云之中。當這層電子云的負電場屏蔽掉中心正電場的對外作用時,整個原子與重力的排斥作用就會增強,一些本來較輕的原子核重量就會減弱或消失,因而不再受重力約束,在電子的「挾持」中向宇宙中逸散。

所以說,電子熱運動才是輕元素逃逸的根本原因。

在水星上,輕元素不能逃逸的原因,正是因為水星存在著比金星更強的電場,它的重力更加強大,任何氣體分子都不能掙脫。

許多證據表明,太陽系各大行星是按負電場的強弱順序來排列的。水星的負電場力最大,它受到太陽磁場的洛倫茲力最大,所以它離太陽最近,公轉速度最快。但它內部的熱壓電效應很弱,逃逸電子很少,電流很小,所以,它的自轉很慢,磁場自然就弱。金星的負電場力次之,所以排在第二個位置上。而地球軌道外的火星經探測表明,其氣壓比地球的氣壓小得多。這也可以證明,它的重力比地球要小很多,它的負電場比地球弱,所以它在地球軌道外面。其他行星依此類推,它們構成了太陽系的「類原子性」結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百科探秘 的精彩文章:

宇宙中的星辰來自哪裡?沒有它恆星或許不會形成
天文學越進步,對宇宙了解的越多,就越覺得人類是如此渺小
雌性孔雀的選擇壓力造就了雄性孔雀那奇特的尾巴嗎?
腦洞大開:關於未來的三種猜想的可能
是否可以發射微型太空艙,讓微生物在宇宙漂流從而找到合適的星球

TAG:宇宙百科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