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瑪雅·戈爾德 Maya Gold

瑪雅·戈爾德 Maya Gold

從2017年12月3日開始這裡將持續更新由馬克·瓦利(Marc Valli)和瑪格利塔·戴薩奈(Margherita Dessanay)編著的《一抹現實:當代具象繪畫》一書。此書於2014年由Laurence King出版社出版。欒志超和「繪畫藝術壞蛋店」將會以互聯網的形式實驗性地在這裡持續地分享這本書的翻譯文稿和文稿語音作為大家學習研究的參考。為便於閱讀,文稿會根據情況略作改動和調整。今後這條內容的文末將持續添加欒志超個人打賞二維碼。感謝譯者的分享。

瑪雅·戈爾德|Maya Gold

1978年生於以色列耶路撒冷,現居住於以色列特拉維夫。

以色列藝術家瑪雅·戈爾德幾乎極為偶然地踏上了藝術之路。她十分珍惜自己從一開始「對藝術的無知」,認為這是她能夠形成一套個人視覺語言的重要因素。在她的「人類風景」系列中,表面上看起來靜止的完美風景彰顯出日常生活中令人不安的瞬間。她的繪畫技巧呈現了顛倒的自然規則,陰影出現在了物體的前方。

成長背景

我出生在耶路撒冷,在耶路撒冷和特拉維夫這兩座城市之間的一座名為拜特哈什麥(Beit Shemesh)的小鎮長大。我想要申請巴扎雷藝術與設計學院(Bezalel Academy of Art and Design)的決定來得特別突然。在結束強制兵役之後,我立刻就開始了在那裡的學習。和藝術學院的大多數學生不同,我對藝術史或當代藝術一無所知。在那裡,我了解了如杜尚、沃霍爾等藝術家,以及新的觀念和想法。這是一段接受新知識的興奮期。對我來說,在巴扎雷德的這段時光在我的人生當中至關重要。我覺得,「對藝術的無知」讓我形成了屬於自己的觀念,而且我到現在仍然還多多少少帶著這種無知。

超越政治

我能感受到,身為一個以色列藝術家,大家總是期待我的創作能夠和這裡複雜的政治形勢及佔領相關。這種期待讓人心生煩厭。我確信觀眾能夠在我的繪畫中感受到身處這樣的現實給我帶來的影響。然而,我並不希望關於這一現實的討論話語是政治的。對我來說,藝術是超越政治的。我的創作探討的是藝術與日常生活的關聯。藝術具有一種特殊性:一方面它可以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它又能「不同尋常」。我的繪畫以圖像的方式,如改變視角或觀看點,來描繪日常的瞬間,打破平衡,從而讓這些瞬間脫離既有的秩序。

技巧轉化

有的時候,我會在咖啡店的餐巾紙上畫小型的素描或做筆記。但是,我很難嚴肅地對待一張素描。我需要「真實的東西」……有的作品需要技法上的準備。對我來說,知道把人物或物件放在哪裡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從技法上來講,陰影和地面及天空要畫在同一層顏料上,然後才能畫物件。因而,畫作實際上是反著從結束到開始這樣完成的。有的時候,我會建構場景,然後拍攝下來,或是為這些場景專門準備物件。

繪畫「事故」

通常,圖像空間並非一個具體的位置。這也正是為什麼空間通常都是用藍色或灰色這樣的氛圍色營造出來的。這些顏色只表示季節或是一天當中的某個時段。甚至,哪怕畫面上出現了地面,它也只是個背景。對我來說,規則的打破,或是畫面上的「小事故」和圖像同樣重要——儘管它們都出現在一張平鋪的布面上,而且是圖像的繪製手法導致的。

體量及視角

我第一次使用俯瞰視角是在碩士臨近畢業的時候。這件作品由2500個足球運動員的蛋糕裝飾人像構成,塗成棕色和赭色,以垂直角度貼在牆面上。自那之後,我一直在探索這樣一種視角。現在,我仍然將這一視角運用於創作當中,從而在觀眾從遠處觀看抽象的地景或色塊時,給他們的體驗帶來一些改變。這些畫面的意義僅有站近一些觀看時才會清晰起來。這樣一種視角同時還決定了我需要使用大面積的色彩來進行創作。

通常,如果畫面中要出現人物,圖像的空間就是大體量的。這是為了加強距離感,一種「不知身處何處」的感覺。人物要足夠小,才能在這樣一個新空間中發生效用。

《無題》(Untitled)

2009,布面油畫,147 x 175cm(58 x 69in)

《回聲》(Echo)

2010,布面油畫,110 x 192cm(43 x 76in)

《海洋》(Maritime)

2008,布面油畫,127 x 172cm(50 x 68in)

明天繼續更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繪畫藝術壞蛋店 的精彩文章:

張恩利 Zhang Enli
教宗是納粹同路人?一出蘇聯精心策劃、敗壞梵蒂岡名聲的政治抹黑劇
弗朗西斯·巴德
啊,美協,我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蠢蠢欲動的生命

TAG:繪畫藝術壞蛋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