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反超指日可待?網路劇分明還在吃衛視劇的老本!

反超指日可待?網路劇分明還在吃衛視劇的老本!

來源|同相

2017年是電視劇大年,視頻網站也紛紛在劇集製作方面加大投入。優秀網路自製劇作品層出不窮,為網路藝術發展及網路視頻平台建設注入不竭動力。

艾瑞集團在近期發布的《2017年中國網路自製內容行業研究報告》中做出如下預測:「未來網路劇進行超越傳統衛視劇的投資嘗試,並在造星力、傳播度方面反超電視媒介。」

(註:圖表出自艾瑞《2017年中國網路自製內容行業研究報告》)

艾瑞的研究報告是翔實的,但這預測卻是冒險的。網路自製劇在數量、質量、影響力等方面的提升是不容忽視的客觀事實。

但就目前來看,網路自製劇仍在一定程度上活在傳統衛視劇的「陰影」之下。某種意義上來說,網路自製劇還在吃電視劇的老本。

吃電視內容餘糧,借電視製作東風

近年來,網路自製內容日趨豐富,製作水準日漸提升。精品劇集數量大幅增長,非IP劇集有所突破,系列化開發趨於完善是2017年網路自製劇在內容製作方面呈現出的整體特點。

雖然網路製作劇在題材創新、風格定位方面自成一格,但在內容選擇與生產方面,它仍有「吃地主家餘糧」的嫌疑。

第一,接盤電視台退貨產品,平台地位高下立見。去年,不少劇集遭遇衛視「勸退」,即使跌跌撞撞登上了衛視,卻也錯失了衛視首播的先機。

萬眾矚目的劇集被退片並不意味著電視平台完全掌握主動權,但從目前看來被退劇集確是沒有預期中那般優質。視頻網站接盤被退貨的產品證明就內容水準與平台門檻方面而言,傳統平台仍略勝一籌。

第二,攜手傳統影視製作力量,網生團隊有待培育。網路內容製作公司曾於2014-2015年間爆發,但隨著傳統影視製作公司入局網路自製,2016年網路內容製作公司成立數量有所降低。傳統影視製作團隊仍舊是精品網路自製劇的生產主力。

(註:圖表出自艾瑞《2017年中國網路自製內容行業研究報告》)

傳統影視製作團隊的能力不容置疑,然而出自老牌團隊之手的作品能有多少「網感」?網路文藝的發展需要傳統文藝創作者的助力,更呼喚網路原生製作團隊的建設。

第三,消化精品衛視劇續集,沾餘溫之光。趁著熱門衛視劇的餘溫未散,消化衛視劇續集是網路平台蹭衛視劇熱度的方法之一。

炒二線演員冷飯,網路紅人熱度有限

2017年演藝圈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許多電影明星「落地」電視熒屏,部分電視演員「退居」視頻網站。

前者以周迅、陳坤、倪妮、景甜為典型,後者以靳東、潘粵明、黃磊等人為代表。當然,也不乏有電影明星直接觸網,比如金馬影后馬思純。

2017年的網路劇捧紅了不少明星,但這些人中有多少是「翻紅」或「更紅」,又有多少是網路平台「製造」出來的新星?

第一,知名影視演員領銜熱播網劇。隨著網路劇投資成本的提升,製作規模的擴大,網劇作品早已不滿足於大量使用新人演員的狀態。

2017年的高口碑熱門劇集中,除了本就奔著衛視去的《九州·海上牧雲記》等,《白夜追兇》《無證之罪》等網劇也紛紛啟用了已然在圈內頗有口碑的影視演員……

《雲巔之上》的主演陳曉與袁姍姍是於正的「御用」演員;《鎮魂街》的男女主演是汪東城和安悅溪;《白夜追兇》由潘粵明領銜主演;《鬼吹燈》系列啟用了勢頭正猛的靳東;《無證之罪》的男女主演秦昊、鄧家佳在大銀幕上小有名氣;《無心法師2》男女主角韓東君和陳瑤也已經在熱播衛視劇中擔任過主演……

第二,網劇新星熱度有限。網路劇曾捧紅了一批新星,白客、白敬亭、張天愛、盛一倫、於朦朧等人。但2017年網路劇在造星方面表現平平。

一則,熱門網劇並未成功捧紅男女主。二則,憑藉2017網路劇走紅的新星們影響力一般,再難複製張天愛、白敬亭、白客等人「一夜爆紅」的盛況。

第三,最熱角色大多非網劇出身。演員熱度是與其代表性角色的熱度唇齒相依的。從「十大電視劇CP」榜單和「最熱電視劇角色榜單」中也可對網路劇、電視劇演員的熱度窺探一二。「十大CP」榜單中只有一對CP出身於網路平台。

(註:圖表出自《2017騰訊視頻年度指數報告·電視劇篇》)

在《2017騰訊視頻年度指數報告·電視劇篇》中,「2017騰訊視頻最熱電視劇角色」榜單上,八王爺是唯一一個出身網劇的男主,且僅僅名列第10。

而排在榜單前端的是《人民的名義》《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熱播衛視劇中的重要角色。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在影響力方面,熱播網路劇與熱播衛視劇相距甚遠。

(註:圖表出自《2017騰訊視頻年度指數報告·電視劇篇》)

行業影響力有所提升,響度長度廣度不足

2017年年底,年度熱門網路劇《白夜追兇》的海外發行權被Netflix買下,《白夜追兇》成為第一部出口海外的國產網劇,這對網劇行業來說無疑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

毋庸置疑,網路藝術的發展為影視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隨著網路劇走上了正規化、規模化、精品化的製作道路,網路劇的影響力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網路劇在整個影視行業中的地位是否發生質的改變?

第一,高口碑榜單上,衛視劇叫好聲更響。在「2017年中國上線影視劇豆瓣評分Top10」的前八名中均是一部網路劇緊接著一部電視劇,相鄰的單數位的網路劇雖然比雙數位的電視劇評分高,其評價人數卻不及電視劇多。

(註:圖表出自艾瑞《2017年中國網路自製內容行業研究報告》)

尤其是《人民的名義》的評價人數多達170526,劇集受眾的數量與廣度可見一斑。《人民的名義》《我的前半生》等衛視劇的社會熱議度之高絕非網路劇所能及。

第二,持久度榜單上,網路劇渺無蹤跡。在 「2017騰訊視頻用戶最長情電視劇Top10」中,《青雲志》《琅琊榜》分別以8.65億和8.20億的年播放量位居前列,10部最具持久吸引力的劇均為傳統電視劇,無一部是網路劇。

(註:圖表出自《2017騰訊視頻年度指數報告·電視劇篇》)

網路劇的持久爆發力不足與網路劇受眾的觀看習慣有關,也與相關調控政策有關。繼2016年年初《太子妃升職記》《餘罪》等一大批高熱度網劇被下架後,2017年1月又一熱門網劇《心理罪2》被下架。

網劇質量、觀眾選擇與政策規約都是導致網劇消費的「不可重複性」的重要原因。

第三,受眾結構方面,衛視劇仍緊抓90後。在70後、80後、00後各年齡層受眾最愛劇Top3的榜單上,80後最愛年度熱播衛視劇,70後偏好較為冷門的衛視劇,00後最愛的三部劇中有一部網路劇,而90後是熱門衛視劇的最大受眾群體,90後鍾愛的劇中《使徒行者2》雖有企業影視參與,但它本質上仍是有著電視基因的港劇。

(註:圖表出自《2017騰訊視頻年度指數報告·電視劇篇》)

身為純正的網路原住民的00後固然是最應受到網路劇關注的用戶群體,但是已具有一定社會地位和購買能力的90後年輕觀眾也應是值得網路平台放手一搏的受眾陣地。

如今看來,在90後影視受眾面前,網路劇的吸引力仍遠不如衛視劇。

總而言之,在製作團隊、演員等各個方面,網路劇正在與傳統衛視劇搶奪資源。一方面,這說明了真正的純網生影視力量尚未形成。另一方面,也說明網劇投資方對於劇集的質量要求有所提高,不惜以擴大投資邀請實力主創。

網路劇吃衛視劇老本未必是壞事。而且,雖然存在吃傳統平台老本的行為,網路劇在影視題材創新、延續IP潛能等方面做出的貢獻還是有目共睹的。

資源共享本就無可厚非,平台實力才是界定誰主誰客的核心憑據。唯有網路劇的藝術水準獲得全方位的提升、達到質的飛越,反客為主的超越才能真正實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電獨家 的精彩文章:

一檔看似常規的新年特別節目,為何收視竟超過同時段一線衛視?
大勢所趨!知名導演、藝人集體「跨界」,2018開年網劇是否「有戲」?
不走尋常路,《最佳拍檔》第二季打破戲曲欣賞門檻
蔡康永主持,各路「知識大神」腦爆,優酷《你說的都對》到底說的對不對?
首檔「吃播秀」綜藝戰績如何?勾住食慾的同時能否讓觀眾「掏腰包」?

TAG:廣電獨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