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名著連載 l 法國大革命建立了不穩定的共和制

名著連載 l 法國大革命建立了不穩定的共和制

原標題:名著連載 l 法國大革命建立了不穩定的共和制



關注我們


致讀者


2016年12月,我有幸成為了歷史教育公號的編輯隊伍中的一員


在與很多優秀老師接觸中,我發現,他們都有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熱愛閱讀,很多老師的閱讀量不亞於歷史學專業的研究者,此外,他們還廣泛閱讀心理學、教育學、政治學、哲學等書籍

當然,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這需要日積月累


碎片化閱讀引起了很多爭議,但是每日化整為零、持之以恆的閱讀習慣是大有裨益的


去年下半年,我們連載了劉芃、朱漢國老師主編的《歷史學習精要》一書(現已絕版)


在新的一年裡,我們會在每周六繼續連載有關中外歷史的經典講述,只要堅持閱讀,定會有所收穫~


感謝大家對歷史教育公號的支持

讓歷史走入人心,用教育啟迪人生


這是我們不變的追求,一起加油~


法國大革命建立了不穩定的共和制



在早期資產階級革命中,荷蘭與法國都建立了共和制度,而以法國的最為典型。但是,法國的共和制是不穩定的,或者說是暫時性的。

有一個數字很耐人尋味:大革命發生在1789年,1870年9月革命才建立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此後一直實行的是共和制。1789~1870年一共是81年,其中曾建立過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和第二共和國。第一共和國1792年建立,而拿破崙於1799年發動政變,實行起獨裁統治。這些姑且都不算,只從180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正式成立算起,第一共和國也只有12年。後來,1848年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成立,當年12月小拿破崙即路易一波拿巴就當選為總統。這些也姑且不算,按1852年法蘭西第二帝國成立為界,第二共和國也只有4年。兩個共和國總共是16年。


81年里有65年處在君主制度之下,足以證明那時共和制還沒有穩固的基礎。


大家都知道,法國大革命一向被認為是徹底的革命,它的許多人物如羅伯斯比爾、馬拉、聖茹斯特等等也備受讚揚。但是,這場大革命為什麼會進行得這麼激烈,比起以前的革命要厲害得多?


從根本上說,法國大革命所遇到的敵人比英國強大得多。法國的封建專制制度在歐洲大陸上是非常典型的,有絕對君主專制,有路易十四說的「朕即國家」的統治格言,有天主教至高無上的地位,有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

而英國在革命前已是新教國家(雖然國教聖公會有不少天主教殘餘,但畢竟屬於新教範圍),1603年之前,都鐸王朝長期推行有利於資本主義的重商主義政策,各類封建勢力明顯比法國要弱。還有一點,就是英國革命時沒有外來勢力干涉,而法國革命則遭到了幾乎所有歐洲強國的武裝干涉。


這一切就決定了法國大革命只有用強烈的衝擊打敗國內外封建勢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否則必將半途而廢。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法國大革命一開始就採取了暴力的形式,以巴黎人民武裝起義攻佔巴士底獄作為開端。


接著還有一系列群眾武裝鬥爭,如1789年10月5日至6日進軍凡爾賽,逼迫王室來到巴黎;1791年6月20日國王逃跑,巴黎人民衝進王宮,一部分人喊出了要求共和制的口號;1792年6月20日人民武裝示威,反對解除吉倫特派大臣的職務;1792年8月10日起義推翻了君主制度;1793年5月31日至6月2日起義推翻了已經跟不上形勢的吉倫特派的統治;1793年9月4日至5日武裝示威要求雅各賓派實行恐怖政策;1794年7月27日熱月政變時多數群眾不支持羅伯斯比爾,而是支持國民公會逮捕羅伯斯比爾等人的決定;1795年的芽月起義和牧月起義;1795年7月打擊王黨反攻的基貝隆半島戰役;1795年10月在巴黎鎮壓王黨的葡月暴動;1799年11月支持霧月政變,擁護拿破崙上台(順便解釋一下,按照當時的習慣,君主在登基之前只能使用家族姓氏,例如拿破崙只能稱為波拿巴將軍。登基之後才能使用教名,即拿破崙一世皇帝。這裡為閱讀方便起見,就統稱拿破崙了),如此等等。所有這些鬥爭,對推動革命的發展都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這裡特別要說一下國王路易十六的表現。他原來也想進行改革,任用過具有啟蒙思想的經濟學家杜爾哥擔任財政總監,但後來受保守勢力影響,又變卦了。革命後他被迫承認了革命的制憲議會,可是在許多頑固派貴族包括若干王室成員逃亡國外的影響下,他竟然於1791年6月20日晚帶著王后、王子化裝逃跑,企圖勾結外敵撲滅革命。逃跑未遂被送回巴黎,勉強批准了新制定的憲法。


然而他一直想挑起外國武裝干涉,藉此恢復他的絕對王權,就到處給各國君主秘密寫信,鼓動他們出兵。為使議會同意打仗,他任命充滿愛國熱情的吉倫特派代表人物當了大臣。果然,他藉此挑起了戰爭。因看到吉倫特派積極進行戰鬥,又在3個月後免除了這幾位大臣的職務,結果引起了群眾大示威,人們高喊「召回愛國者大臣!」1792年4月20日戰爭打響之後,他始終進行破壞活動,妄圖幫助外敵,甚至暗中向干涉者偷遞軍事情報。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各革命團體和人民群眾認清了他的面貌,於1792年8月10日舉行武裝起義,推翻了君主制。於1792年9月22日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由此看來,並不是革命已發展到非要建立共和制的程度,而是形勢的變化使君主制不能再保留下去了。所以共和國的成立是在特殊條件下實現的。實事求是地說,直到1791年6月路易十六逃跑時,除去吉倫特派轉變為共和派之外,就連馬拉、羅伯斯比爾等人也還擁護君主制,公開表示不贊成共和制。到了1792年人民要打倒君主制之時,他們才轉化為共和派,和丹東一起領導了1792年8月10日的武裝起義。可見,此前強烈要求共和制的人很少,也不佔主導地位。共和制度不穩定也就不難理解了。


法國曾是千年封建王國,又是傳統的天主教國家,在老百姓心目中,君主主義的概念根深蒂固,一時之間很難消除。大量革命領導人也是如此。


有一件事頗能證明這一點:革命中議會發行了一種紙幣,叫「指券」。原來是土地券,後來改為在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每當形勢險惡時,紙幣都會貶值。所以,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指券」的行情就像是經濟狀況的晴雨表。1791年國王逃跑時,激進的人們開始要求共和制,而大多數群眾卻想,既然連國王都要出逃,不贊成革命,那麼革命真的能夠成功嗎?如果革命失敗,議會發行的紙幣不就都成了廢紙了嗎?於是就寧肯以高價拋出紙幣去買東西,極力把舊時的硬幣保存起來。結果造成紙幣明顯貶值,物價迅速上漲。這是歷史上的民情,我們後人只能承認。既然民眾還沒有放棄君主制,接受共和制,那麼共和國就會是暫時的現象。


這裡有個道理,那時還處在工場手工業時期,工業革命後那種強烈開放與競爭式的發展時代尚未到來,人們一時還不可能脫離古老的傳統,民主共和制的做法又怎能在大多數民眾中深人人心呢?存在決定意識,這是辯證唯物主義的一條基本原理。社會沒有發展到那一步,在意識形態中也就無法依靠人為的力量強行使人接受。後來,拿破崙建立帝國,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擁護,道理就在這裡。


1830年七月革命建立了七月王朝,工業革命起飛,開始在相當一部分人中興起了共和主義的意念,於是有了1848年二月革命,成立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但是,那時的工業資產階級在實力上還遠不如金融資產階級強大,卻非要單獨掌權,結果弄得局勢大亂,不久小拿破崙就當上了總統。普通百姓,尤其是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心中還存在大量老拿破崙的「神聖」的傳奇故事,就去把選票投給了他的侄子。後來連工業資產階級自己也逐漸意識到,沒有穩定的局勢,投資環境惡劣,工業革命是不可能順利進行的,經濟也不可能發展。所以當小拿破崙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時,全民公決中絕大多數人都投了贊成票。應該說,拿破崙三世也不負眾望,實行了符合工業革命發展的政策。19世紀60年代,法國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


隨著工業革命的完成,拿破崙那種軍事獨裁的統治也就不符合時代精神了。於是,共和運動興起,廣大群眾更加擁護共和制度。總統麥克馬洪(當年與拿破崙三世一起向普魯士投降的那個元帥)作為君主派,極力要恢復君主制,但是他已無力回天。幾次選舉群眾都支持共和派,麥克馬洪只得於1879年辭去總統職務。


從這時起,直到今天,法國的共和制度就沒有再改變過。上述情況表明,歷史只允許人們做可以做到的事情,超前的、墜後的事都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總需要審時度勢,跟上時代的要求。


摘自劉芃、朱漢國主編《歷史學習精要》



歷史教育


讓歷史走入人心


用教育啟迪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學科教育 的精彩文章:

【名家論述】蕭功秦:《中國百年現代化的六次政治選擇——從清末新政到當代改革開放(一)》
歷史教學要成為「一盞一盞的燈」 ——我對歷史教學「課魂」的思考與實踐
與歷史教育一起攜手2018
凱里市華鑫實驗學校2017—2018學年度上學期 初三年級復讀班期末測試卷
選考小專題複習 丨初識「史料實證」———以海昏侯墓為例

TAG:歷史學科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