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東勝完整的遺存著世界第一條高速公路——秦直道
GIF/1.1M
【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 第59期】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政治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統一,都與交通條件有著密切的關聯。沒有絲綢之路的開闢,葡萄、胡蘿蔔就無法來到中原;沒有玄奘西行和鑒真東渡,大量佛教典籍就無法從印度傳到中國、傳到日本。人們所熟悉的「夸父追日」的故事,「愚公移山」的故事,「五丁開道」的故事,都依稀透露出遠古先民們發展交通事業的艱苦努力。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秦王朝時期交通建設最具時代特色的成就——秦直道·東勝段。
天下第一道——秦直道
歷史背景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初並天下,確立了以郡縣製為基礎的政治體系,分全國為36郡,由中央政府主持,進行了「治馳道」的偉大工程,形成了通達全國的交通網,交通進步為後來「車同軌,書同文」等大一統國家經濟的運行提供了便利。
在秦漢時期,鄂爾多斯地區是有名的「河南地」、又稱「新秦中」,是「水草肥美」的河套地區,戰略位置相當重要,是匈奴族同中原王朝爭奪的咽喉要地。
秦始皇為抵禦北方強大的匈奴族的侵擾,也為了巡幸北方的便利,於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令大將蒙恬修築快速馳往北方的道路,徵調民夫數十萬,修築了綿延千里的「秦直道」,作為防禦和打擊匈奴的軍事專用交通線。
據《史記·蒙恬列傳》記載,這條道路全長「千八百里」(約相當於現在的700多千米)。道路北起九原郡(今內蒙古包頭市西),南抵秦都附近的雲陽縣(今陝西淳化縣北),成為連接關中平原與鄂爾多斯高原的交通要道,也是當時由秦朝統治中心咸陽地區到達邊塞九原郡一帶最為便捷的道路,加強了秦代內蒙古中南部地區同各地區尤其是秦朝中心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聯繫。
秦直道 東勝段遠景
現實分布
在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東勝區、達拉特旗都保存有「秦直道」的遺迹,即南起伊金霍洛旗的掌崗圖四隊,北至達拉特旗高頭窯鄉吳四圪堵村,其中在伊金霍洛旗境內長約75千米,在達拉特旗境內長約30千米。
位於東勝區境內的秦直道保存最為完整,全長約20千米,基本沿15°方向由南向北行。直道多位於山樑上,其中二傾半村南的一段最為明顯,遺迹兩端斷切下陷,殘長百米左右。路面殘寬22米,路基斷面殘高1—1.5米,為當地紅砂岩土填築從遺迹殘斷北行,迎面山崗上有四個遙對成一線的豁口,寬50餘米,人工開鑿。
秦直道 東勝段豁口
秦直道 東勝段路基
重大意義
直道是秦朝修築的一條重要道路,便利了秦朝及以後歷代中原政權與邊疆地區的聯繫,促進了古代內蒙古中西部地區的人口遷徙、農業開發和社會發展。由於道路寬闊平坦,能適應大隊人馬快速馳援,又因其南北遙遙相對、直線相通,也稱「直道」。秦始皇修建了由都城通往六國的馳道多條,但直道僅此一條。
秦直道博物館
秦直道是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第一條「高速公路」,它對於研究我國古代交通史以及秦代歷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2006年,秦直道由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GIF/367K
【大家都在看】素材由東勝區文物保護管理所提供
編輯:石好雨 校審:馮小雲
※如此大美東勝,就在我們身邊……
※鄂爾多斯第七屆冰雪節開幕啦!冬天玩雪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漲姿勢 戰國時期的「東勝人」竟然是這樣存錢的!
TAG:東勝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