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說,「歲月不饒人」,他們卻說,「我何曾饒過歲月!」

我們說,「歲月不饒人」,他們卻說,「我何曾饒過歲月!」

-1-

有這樣一則新聞吸引了我:《「李恆英同志的轉正申請,全票通過!」》。

有什麼特別的嗎?

當然。特別之處在於主人公的年齡:96歲,一位依舊在一線工作做研究的麻風病防治專家,就是下面這位老人:

像這樣的高齡老人還有很多。

陳彤雲,北京市中醫院的皮膚病專家泰斗,九十歲高齡仍然出診。

國醫大師朱南孫教授,也是96歲高齡出門診,主編專著、帶團隊完成各級課題。

著名心血管病專家胡大一的母親也是一位醫生,一直在社區工作到97歲,而且每周出診6天。

除了醫學界的這些泰斗,還有一輩子做研究的院士學者,如季羨林、楊絳、朱光潛……

這些專家學者,在我們的眼中都是神一樣的存在。

在我們常人眼裡,隨著年齡增加,人的大腦是要退化的。俗話說「人過四十天過午」,為什麼這些高齡學者們早都過了兩個四十了,還是太陽當頭照?

長壽也就罷了,為什麼他們的大腦和智力能逆生長?

-2-

人過中年,我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歲月不饒人。

我們感嘆:腦子記不住東西了,新東西學不會了,智力跟不上了,大腦的退化都是歲月惹的禍。

不知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思考:熱愛保健養生的你,運動,為了增加心肺功能;健身,為了讓肌肉強壯;補氣補血,為了滋養心肝脾肺腎,全身上下都保養到了,你為大腦都做過什麼鍛煉?

一般人的大腦功能落後於那些專家學者,是天生智力低下嗎?

是我們過早地放棄了對大腦的思考和鍛煉,導致的結果。

我們有多少人在走出校門到工作幾年以後,不到30歲就停止了思考,並開始習慣機械性地完成任務。把每天的工作生活重複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任由大腦的認知水平從年輕時的巔峰一路舒舒服服地空擋滑行。

沒錯,是滑行!只有下坡路才滑行。

我們縱容大腦如此,所以,我們大腦的認知健康隨著年齡的增加,每況愈下。

我們的大腦任由「歲月」裹挾前行,毫不作為。

-3-

為什麼那些專家學者的大腦在近百歲高齡時還能夠靈活運轉?

先從大腦的構造說起。

我們的大腦組織有一個部分叫「額葉」,它佔據整個大腦體積的近1/3。

它參與我們推理、思考、創新、解決問題,調用思維資源、更新信息、產生深刻觀點等能力的組織協調過程。

關鍵是,這部分的神經元、神經細胞具有可塑性。

換句話說,我們大腦的認知功能是可以通過思維鍛煉得到增強的,就像健身鍛煉能讓肌肉更發達一樣。

那些高齡的專家學者們,一輩子都在做這樣的鍛煉,所以,就不難解釋為什麼耄耋之年的智力水平甚至高於我們年輕人。

都是哪些思維鍛煉?

策略性思考

醫生的工作是典型的策略性思考。

通過了解病人的癥狀體征、檢查結果,運用分析思維來確定診斷,然後制定解決策略(診療方案)。

他們一天看多少病人,就要進行多少次這樣的思維鍛煉。

策略性思考要求我們把注意力從被動接受信息轉移到主動解決問題上。

這個時候,大腦會自動屏蔽掉那些干擾、繁雜和無用的信息,來進行深度思考。

這樣的思維訓練可以促進大腦神經元的產生。

綜合推理

專家學者們,一生都在運用綜合推理能力進行工作和研究,他們的這項能力一直在鍛煉和強化。

什麼是綜合推理?

當我們看到一條信息,一條新聞,廣告的推銷時,大腦是停留在表面信息的了解還是思考背後的意義?

這個時候,你的思維是被專家的話牽著走呢,還是動用自己的思考:

高血糖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專家說的依據是什麼?xx是什麼成分?它能降血糖是什麼道理?……

綜合推理就是對信息傳達的表面意思進行深度思考,將新信息同自己的經驗知識結合起來,產生深刻洞見的過程。

當然,前提條件是你要有學習得來的知識。

創新能力

你是否認為創新只是年輕人的事情?

阻擋我們創新思維能力的最大障礙,就是自己為自己貼上「我不行」的標籤。

在日常生活中,當面對一個全新的技術和產品時,你是積極學習研究、熟練掌握它,還是因為畏難選擇迴避它?

當你面對工作和生活做到迎難而上尋求新方法的時候,就是在鍛煉自己的創新能力。

研究表明,大腦的額葉網路是我們的創造力中心,我們在任何年齡都可以鍛煉它。

專家學者們在他們的課題研究里,從已知領域不斷向未知領域探索,始終在尋求新方法,發現更多可能性。

像專家學者一樣思考,鍛煉你的大腦,增強你的心智,無論什麼年齡都不要放棄思維鍛煉。

唯如此,當我們老了,才不會發出「歲月不饒人」的慨嘆。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事連線 的精彩文章:

健身,不是年輕人的專利

TAG:醫事連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