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真心話,願不在兒科相見 但刷屏的這份「兒科用藥寶典」靠譜嗎

真心話,願不在兒科相見 但刷屏的這份「兒科用藥寶典」靠譜嗎

這幾天,醫院裡的小患者真是多,

看著孩子們受罪,真是肉疼心疼。

家長焦慮,一邊給孩子多買些新鮮蔬果,

一出現情況,也免不了採取一些緊急措施。

GIF/57K

這不,

一張題為「兒科用藥寶典」的圖片在朋友圈中刷屏,

這張圖片詳細講述了兒童用藥的注意事項,

還針對孩子頭疼、發燒、咳嗽等

各種常見癥狀都列出了相應的治療辦法。

看似專業又面面俱到的指南

受到了不少寶爸寶媽的追捧,

在家長群和學校群中廣為流傳,

還有很多網友將圖片分享至微博,

稱之為「冬日暖心提醒」。

「兒科用藥寶典」熱傳的同時,也有不少網友和業內人士對其專業性和準確性提出了質疑。一些醫療平台及其相關專家陸續通過網路平台發聲,指出這份「寶典」不靠譜,並在網傳圖片上進行了標註修正。還有不少知名母嬰育兒博主引用文獻資料,也對「寶典」進行了較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種種問題。

這份所謂的「兒科用藥寶典」究竟可不可信?記者也對此進行了一番求證。

網傳圖片顯示,這份「兒科用藥寶典」是由某兒科醫生總結而成。

但記者利用關鍵詞搜索發現,「寶典」的內容從11月初就已在網路中流傳,疑似由某自媒體發布,但並未註明其真正的作者和來源。

近期,這一「寶典」在朋友圈不斷刷屏並爆紅網路之後,有傳言稱其最初由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兒科某主任提供,也有人稱「寶典」其實是常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的醫生所作。

事實上,這兩家醫院均在近日進行了闢謠,否認這份「寶典」出自該院醫生之手。

常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兒科副主任萬瑜還特別聲明:「任何一種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都不可能有什麼『寶典』。就算是相同的疾病,治療也沒有公式,不是千篇一律的。因為每一個患兒,都存在個體差異樣……我們會根據不同的情況給予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對於「寶典」中存在的疑點,記者也進一步採訪了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主管藥師李曉蕾。她表示,這篇指南中存在不少錯誤之處,並不具備指導意義。她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了具體分析,以正視聽——

Question1

發熱體溫小於38.5℃時,要進行溫水擦浴、泡腳、熱水澡等物理降溫?

物理降溫其實是一個沒有太大用的「傳統」。多年前,國際上的確流行著溫水浴、退熱貼、甚至酒精擦拭身體來降低身體溫度的方法。但各國近年來已紛紛更新兒科知識體系,聲明溫水浴、冰敷並不能幫助寶寶退燒。

此外,物理降溫也未必能讓患病的寶寶感覺更舒服。想像一下自己發燒時的過程,體溫上升的時候和散熱的時候,有時覺得冷,有時覺得熱。作為家長,無法判斷寶寶究竟是冷是熱。如果在寶寶畏冷的時候敷冰袋,再去洗個澡,其實是在幫倒忙。

發熱體溫大於38.5℃時,交替使用布洛芬混懸液和對乙醯氨基酚混懸液?

兒童發熱體溫大於38.5℃時使用布洛芬(如美林)和對乙醯氨基酚(如泰諾林)這兩種葯,非常正確。38.5℃也是醫療工作者,為了方便科普給出的一個大致的參考標準。

但是關於藥物是否應「交替使用」,李曉蕾表示醫學界尚有爭論。幾年前,國際上確實建議交替使用,以減少單一藥物對孩子的副作用。但近年來,也有權威機構研究表明,兩種交替服用存在更大風險。對於這一點,她建議網友們在沒有醫囑的前提下,不要同時給孩子服用兩種解熱葯,無論吃哪一種,只要管用,就不要輕易換另一種。

Question2

Question3

3歲以下的孩子咳嗽使用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3歲以上使用肺力咳、右美沙芬愈創甘油醚糖漿、京都念慈菴?

絕大部分情況下,咳嗽只不過是疾病的一種表現,也就是說,大部分的咳嗽都是有原因的。所以,該用什麼鎮咳藥物,不單單著眼於咳嗽這一癥狀,還需要根據其他表現綜合評估。不少鎮咳成分對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推薦級別是不一樣的。所以,絕對不能按照一個表,就擅自用藥。

頭疼、流鼻涕、打噴嚏時服用小兒氨咖黃敏?

90%的寶寶都是普通感冒,屬於自愈性疾病。針對感冒不同的癥狀,常見的感冒藥成分有四種,不是所有感冒就用氨咖黃敏一種藥物來治療,比如孩子只有發燒癥狀,就選擇退燒藥物即可。對於兒童感冒來講,能用單方製劑就盡量不使用復方製劑。

Question4

Question5

發熱滿3天應查血象?發熱咳嗽滿3天,應查血象和拍片子?

對於是否需要「查血象」和拍片子,李曉蕾表示,這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各種不同病症有不同的表現。在臨床過程中,醫生會根據臨床經驗來判斷是否需要開具血象檢驗的單子,再根據需要血象檢驗的結果輔助臨床診斷。

最後,李曉蕾提醒,傳言中「不要濫用抗生素」的說法是正確的。抗生素的應用有嚴格的指征,是處方藥物。在不需要抗感染的情況下,濫用抗生素容易產生耐藥性。

孩子生病,大人揪心,

很多大人發現孩子一有問題就急於上醫院,

在醫院裡一等七八個小時,就更鬧心了。

那麼,孩子生病後到底該怎樣科學看醫生?

來聽聽資深的兒科專家的建議。

GIF/359K

浙大兒院急診科主任張晨美:「現在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輪狀病毒,這些病毒都加持在一起,一旦孩子感染以後,這個病毒感染以後,他來到(醫院)以後,另外一個病毒又傳給他,這樣引起惡性循環。醫院裡雖然環境改善了,但是這麼多病人聚在一起,感染的幾率就非常非常高,所以現在醫院不堪重負。」

專家建議,咳嗽、發燒以及腹瀉的小病人,盡量白天就診,白天醫務力量與設施更能保證,便於確診與治療此外,疾病的康復是有過程的,如果沒有特殊情況,頻繁就醫不利於孩子的休息和康復。那麼,哪些情況不必急著去醫院,專家也進行了羅列。

1、孩子雖然發燒,但是精神好,能吃會玩,此時可以在家裡觀察,多喝水,進行物理降溫;腋溫或耳溫如果超過38.5℃,可以在家先服用退燒藥,一般感冒發熱2-3天自然會退。

2、肺炎恢復期,醫生配了口服藥,孩子狀態也好,不必為了確認是否好徹底了,反覆到醫院複診。

3、拉肚子,確診為腸道病毒感染後,前期醫生已經進行補液處理並開了口服藥,接下來主要靠在家護理,一般1-2天就不吐了,拉的次數也逐漸減少,通常一周就會好。

預防方面,在兒童疾病高發的秋冬季節,室內場所要注意每天多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少帶孩子去人口密集、空氣混濁的的地方,注意個人用手衛生,勤洗手,對於傳染性非常強的流感,專家建議打疫苗。

浙大兒院門診部主任汪天林:「從預防來講,對付流感,最有效的手段是打預防針,注射流感疫苗,疫苗在體內產生抗體,產生保護力,需要時間一般要2到4周,所以要提前打。」

說了那麼多,

小編姐姐希望,

所有的寶貝們每一天都能平安、健康、快樂,

願兒科不再相見。

來源:根據新藍網、溫州網等綜合整理

監製:唐明

統籌:徐嫣嫣

編輯:陳彩燕

浙江在線行業中心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浙江小記者 的精彩文章:

從小女孩到暴力大叔,杭州14歲男生身體里住著7個人,原因竟然是……
冬至吃餃子原來是為了紀念他!那些課本里學不到的冬至小常識……

TAG:浙江小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