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為《芳華》洗地了,再來仔細扒一扒六分鐘戰爭長鏡頭裡有多少硬傷
老周
摘要:2017年歲末大片《芳華》上映後就成了熱議的焦點。從軍迷角度講,六分鐘的戰爭長鏡頭自然成了重點,批評者不少,也有為其洗地解釋的,那就讓老周再來仔細扒一扒六分鐘戰爭長鏡頭裡有多少與真實不符的硬傷。
圖1:影片《芳華》六分鐘戰爭長鏡頭硬傷不少
2017年歲末大片《芳華》雖然不是真正的戰爭片,但畢竟是以戰爭作為重要背景,特別是片中六分鐘戰場長鏡頭,更是成為影片宣傳的一大亮點,老周也正是沖著這六分鐘去看的。但圍繞這六分鐘的戰爭長鏡頭軍迷們吐槽太多,當然也有人為其洗地解釋,提出了不少看似有幾分道路的說法,那就讓老周來認真加仔細扒一扒六分鐘戰爭長鏡頭裡有多少與真實不符的硬傷。
1、地形:劉峰率領的運輸隊遭到伏擊的地點是一處平坦的鄉間小路。首先,中越邊境地區的地形是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地並不多見。而且,如果選擇這樣的平坦地形作為預設伏擊地點,那麼只能說越軍指揮官腦子真的進水了——埋伏在公路兩側的伏兵對公路上的運輸隊進行射擊時,那麼很可能就會給公路另一側的伏兵造成誤傷!如果影片選擇一處山地作為伏擊地點,既符合中越邊境的地形特點,也符合軍事上選擇伏擊地段的常識。其次,劉峰為救援陷入沼澤的戰友而負傷,可惜,在中越邊境根本就沒有這種能陷人於滅頂的沼澤,別把長征中的故事穿越過來。
圖2:中越邊境地形是以山地為主
2、植被:伏擊地點的植被是黃色的茅草,中越邊境的植被是以綠色喬木為主,黃色茅草非常少見。其中只出現了一棵大樹,還有越軍狙擊手埋伏在樹上——當年只有日軍狙擊手在太平洋戰爭中把自己綁在樹上了,要知道樹上雖然視野開闊,但一旦暴露就無法脫身,是標準的死地。正常的狙擊手都不會選擇在樹上,只有日本這樣瘋狂的軍隊才會這麼做,怎麼又穿越到越軍身上了?
圖3:這樣的茅草在中越邊境並不多見
3、騾馬運輸隊:這點倒是符合當時的真實情況,汽車運輸並不多,騾馬運輸很常見,到最接近前線時主要甚至依靠人力運輸。
4、隊形:運輸隊既沒有提前派出尖兵探路,也沒有很好掩護兩翼,整個運輸隊全部集中在狹窄的小路上。有人說當時解放軍缺乏有效的聯絡手段,所以尖兵不敢離本隊太遠,所以尖兵和本隊拉不開距離。這是由於當時的解放軍缺乏有效聯絡手段、實戰經驗以及訓練不足所造成的,這也是和當時情況比較符合的。當然這也看出劉鋒顯然沒有接受過正規的軍事指揮培養,指揮能力和經驗都很不足。
5、槍械:影片中運輸隊基本都是56式突擊步槍,當時叫56式衝鋒槍。但事實上,當時解放軍步兵班的標準輕武器裝備是兩支56式突擊步槍,七支56式半自動步槍和兩挺56式班用機槍,只有正副班長才配備56式突擊步槍。而片中基本上看不到56式半自動步槍和班用機槍,明顯和當時情況不符。有人說那是因為戰時額外給部隊增加了56式突擊步槍,這種情況確實有,但遠遠沒到完全取代56式半自動步槍的普及程度。
圖4:當時解放軍步兵班裝備的是56式槍族三大件,從上到下依次是56式半自動步槍、突擊步槍、班用機槍,右上角是54式手槍
圖5:《芳華》中的解放軍都是56式突擊步槍
6、單兵裝具:主要集中在鋼盔和綁腿,片中運輸隊都戴著GK80鋼盔,打著綁腿。鋼盔是1980年才定型,1982年後才開始大量裝備部隊,現在看到很多解放軍戴鋼盔的邊境作戰照片,都是1984年以後的,1979年時只有少數炮兵部隊才配發了鋼盔,而且都是倉庫里以前為阿爾巴尼亞生產的甚至還有庫存的日本90式鋼盔。步兵幾乎沒有配備鋼盔的情況。而綁腿也只有少數有山地戰經驗的部隊才有,沒有全面配發。所以,鋼盔絕對是硬傷,綁腿還勉強有可能。
圖6:當年解放軍都沒有全面配發鋼盔和綁腿
7、手榴彈被子彈擊中引爆:在戰場上子彈擊中手榴彈,本來就是低概率情況,而第一聲槍響就打中手榴彈的可能就更低了,而且擊中手榴彈到爆炸幾秒鐘時間裡,再沒有槍響,雙方都看著這名戰士手忙腳亂解手榴彈袋子最後被炸成碎片——越軍居然不在第一時間進行火力急襲,也在看這場好戲,可能嗎?再說,子彈擊中手榴彈根本不可能引燃裝在手柄里的導火索,如果被引爆的話,只可能是直接擊中了手榴彈的戰鬥部,那是不會有幾秒鐘的間隔,而是瞬時爆炸。所以,這也是個大BUG。
圖7:片中手榴彈子彈擊中而引爆
8、火焰噴射器:片中運輸隊還配有火焰噴射器,火焰翻滾的場面極為震撼。但是首先從編製上,解放軍只有在步兵師的建制里才有噴火連,團營以下根本沒有在編的噴火兵單位。在實戰中通常是給擔負主攻的尖刀連或尖刀營加強噴火班或噴火排;其次在作戰使用上,火焰噴射器通常是用於進攻,對付封閉環境如地堡、山洞最有效,給運輸隊配屬噴火兵,用火焰噴射器來保護運輸隊,有點扯啊。有人說那是因為這支運輸隊很重要,所以才加強配置了噴火兵。如果真的是重要運輸隊,要加強保護的話,直接派坦克護送,派兩個噴火兵就叫重點保護了?最後從武器裝備上,解放軍當時使用的74式火焰噴射器,後坐力極大,達到了65公斤,如果立姿操作,就可能要被巨大的後坐力推倒在地,所以74式火焰噴射器只能進行卧姿操作。影片里又錯了!
圖8:74式火焰噴射器後坐力巨大只能進行卧姿操作
9、戰術:劉峰的表現有點像沒頭蒼蠅,按常理說,反伏擊戰最關鍵的是兩翼堅決頂住,掩護本隊快速通過伏擊地帶。顯然劉峰的戰術素養比較差,算不上是一個稱職的指揮員。這也和當時情況符合,由於之前的十年動亂,軍隊建築太弱,基層軍官的正規化盆養極其薄弱,在戰場上像劉峰這樣的情況也是很常見的。不過戰場混亂是正常,但藝術肯定要高於生活,怎麼也要拍得有些章法,怎麼也給人一片混亂的感覺?
10、戰術動作:片中運輸隊戰士的搜索前進是兩手持槍,但當時解放軍規定的標準戰術動作是單手抓握槍械的護木,兩手持槍可是美軍的戰術動作啊,美國大片看多了吧。
圖9:當年解放軍標準戰術動作是單手抓握槍械的護木,請注意同樣沒有鋼盔和綁腿,可以和圖1的劇照進行對比
11、坦克:最後給運輸隊解圍的是即時趕到的62式輕型坦克,片中運輸隊在遇到伏擊的第一時間就發出了求援的報告,但短短几分鐘就有坦克趕到,在當時根本不可能,一是通信聯絡差,二是步坦協同差,如果坦克距離運輸隊只有幾分鐘的路程,為什麼不直接保護運輸隊呢?有人說那是一輛正巧路過的坦克聽到槍聲主動來參戰的,從邏輯上說有這可能,只是有些牽強了。也應該指出,影片中出現的62式輕型坦克沒有激光測距儀,也沒有高射機槍的防護盾,倒是符合當時的真實情況。
圖10:影片中趕來救援的62式坦克
12、飛機:戰鬥結束,有2架飛機從空中掠過,國籍不明,也沒有任何戰鬥行動。但是當時中越雙方都沒有出動飛機,在戰場上空出現飛機的情況幾乎不存在,這回可是連路過的解釋也說不通了。
《芳華》里的六分鐘戰爭鏡頭,被拿出來宣傳的由頭就是投資七百萬,而且一拍到底一刀沒剪,不過軍迷要看的不是拍攝手法上的嘩眾取寵,就是剪了,編輯過,也沒問題,但關鍵是要盡量還原當時的真實戰鬥情況,這也是對那些曾經在南疆奮戰過的前輩最好的告慰和致敬。700萬大成本拍出來的戰爭場面硬傷如此之多,簡直就糟蹋錢啊!經典的戰爭場面,可不是就靠多設幾個炸點,多來幾個火爆鏡頭啊。
所以就《芳華》的戰爭場面來講,不要說和美國的戰爭大片如《拯救大兵瑞恩》、《兄弟連》相比有不小差距,就是和50、60年代的《南征北戰》、《紅日》這些國產經典戰爭題材影片來比,也有差距。畢竟當年這些影片的軍事顧問都是真正在戰場拼殺過的軍人,就是編劇導演也有不少是親身經歷過戰爭的,自然在一些基本的軍事常識上不可能出現硬傷。只有源自生活,才能高於生活,光憑想當然是拍不出經典的。
※九一八事變,張學良為什麼不抵抗?
※《芳華》里的這桿槍,能不能十發打出85環?
※鳥瞰《芳華》的戰場——推演中越伏擊戰
※跨界聊八卦,以軍事情報分析的視角來細看李小璐的「過夜門」
※不只是中國有抗戰神劇,俄羅斯照樣也有二戰神劇
TAG:深度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