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微軟程序歸納新技術:元程序歸納

微軟程序歸納新技術:元程序歸納

作者|Rishabh Singh

譯者|張健欣

編輯|Natalie

最近許多關於 AI 的研究集中於擴展深度學習框架的能力:從簡單的分類和模式識別到更複雜的學習演算法任務領域,例如歸納編程。基於我們過去在神經程序合成方面的工作(用一種功能型語言來學習字元轉換),我們大部分最近的工作探索了訓練神經架構來歸納 Karel 語言程序的挑戰。Karel 是一種更具挑戰性的並且具有複雜控制流的命令語言。

具體來說,我們正在努力解決只有有限代碼示例可用時進行程序歸納的困難。傳統上,神經程序歸納方案都是基於非常多的輸入輸出示例來獲取可接受的結果。這些例子能有大約成百上千到成千上萬個。我們研究的一部分是嘗試開發新技術,這些技術能夠以明顯更少的示例來獲取理想的結果。這些新技術,通常用術語稱為「組合調整(portfolio adaptation)」和「元程序歸納(meta program induction)」。它們基於的原理是,從相似的學習任務中遷移知識,來彌補缺少輸入 / 輸出示例的問題。

我們用大範圍數據集的基準測試比較了四種這樣的技術的性能。在測試用例中,我們使用了 Karel 編程語言,它引入了複雜的控制流,包括條件和循環以及一套必要的動作。這個測試用例向神經架構提供了固定數量的輸入 / 輸出示例(從 1 到 100,000 的範圍),然後讓它們從一套新的輸入集中得到正確的輸出結果(通過隱式學習來歸納相應的 Karel 程序)。下圖展示了一組 Karel 數據集的程序歸納任務,我們的元模型可以精準地只從 2 到 4 個示例學習到不錯的結果。

正如我們最近發表的論文中闡述的那樣,結果非常好(與單純使用 PLAIN 的示例驅動技術取得的 0% 的準確率相比):我們的其中一項元歸納技術從不足 10 個示例中取得了大約 40% 的準確率。

附隨的圖表說明了這 4 個模型在相同樣例數目下每一個的性能是如何變化的。可以看到,提供的示例越少時,技術越新執行效果明顯越好。我們認為,儘管結果隨著示例數目的增多而逐漸收斂,但我們更新穎的技術仍然展現出了某些優勢,因為它們比傳統的模型需要更少的計算資源和處理時間。

下面對這 4 種技術進行了總結。

這個領域的相關工作將會繼續,來優化這些模型並且開發新技術。這些新技術應該使神經網路能夠在不需要無數示例的情況下,用成熟的編程語言執行複雜的編程任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I漫遊 的精彩文章:

英特爾、谷歌和AWS回應CPU安全事件:AMD和ARM也有問題,影響巨大
從伺服器端到移動端的轉折,On Device AI革命進行時
Intel CPU曝嚴重Bug,修復將使性能降低25% 30%
AI前線一周新聞盤點:中科院通過ParallelEye建立虛擬北京,英偉達變更GPU許可

TAG:AI漫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