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海戰以少勝多打敗日本的劉仁軌,為什麼沒有韓國的李舜臣有名?
李舜臣,明朝萬曆時朝鮮人,1592年,日本豐臣秀吉調動九個軍團共20萬大軍渡海侵略朝鮮,史稱壬辰倭亂。在這場戰爭中,李舜臣發明了龜甲船,1597年在鳴梁海峽(今屬韓國)僅靠12艘龜甲船擊敗了日寇300餘條船(戰船133艘,後勤船200餘條),1598年戰死在露梁海戰中。
李舜臣死後,後世朝鮮、韓國都對其大力宣傳、紀念,韓國一艘驅逐艦就以其名字命名,另外還將他的畫像印在韓幣上。
劉仁軌,唐朝高宗時名將,鎮守百濟時,在白江口海上迎戰日本、百濟聯軍,此戰唐軍共將士1萬3千名、戰船170艘,而倭軍則有4萬2千人,戰船1000餘艘,但結果卻是劉仁軌率領唐軍大勝,日軍戰船全部被焚毀,數萬日軍被殺或溺死。
對於同樣是海戰以少勝多,而且同樣是大敗日本的劉仁軌和李舜臣,在韓國肯定是李舜臣的名氣大了,直到劉仁軌的估計都是歷史不錯的人。在中國,其實知道劉仁軌的人也不是很多,知道李舜臣的人估計是因為看過《明朝那些事兒》或韓國的李舜臣電影,但應該會比知道劉仁軌的人多一些。
那麼,同樣海戰以少勝多打敗日本的劉仁軌,為什麼沒有韓國的李舜臣有名呢?我覺得其因有二。
第一個原因是韓國能拿的出手的武將英雄,也只有李舜臣一個了,除了李舜臣,各位能想到的韓國打贏外敵的還有誰?
中國就不一樣了,其它朝代不說,單說劉仁軌在得唐朝,李靖、李勣、薛仁貴、秦瓊、郭子儀、李光弼……張口就來,論戰績武功,都要比劉仁軌牛得多。
其次是對唐朝來說,劉仁軌打敗日本、百濟聯軍的白江口之戰,真的算不上什麼大戰,在帝國的歷次戰役中,也排不進前十名去,所以有什麼好宣傳的呢。
就像萬曆年間的壬辰倭亂,明史中也沒有大書特書,以至於我們現在找那場戰爭的資料都不是太好找。
再反觀韓國,呵呵,壬辰倭亂是韓國在古代打過的最大一場戰爭了,而且最後還取得了勝利,當然要拼起命來的宣傳啊,而且是貶明褒己的宣傳。
壬辰倭亂時中朝的聯合指揮官是李如松,但你看我們宣傳了嗎?根本沒有好嗎!孫傳庭、袁崇煥、毛文龍,哪怕是李定國都比他有名。
所以返回問題,劉仁軌和李舜臣兩人都是英雄,但誰更有名,最終原因是只能看國家需要誰出名,若是等哪天中國進攻日本,你再看看,肯定會鋪天蓋地的講劉仁軌了,到時候中國人誰知道你韓國的李舜臣是誰。
※懟天懟地懟空氣的魯迅花式罵人,罵郭沫若只用了一句詩
※郭松齡和張學良好到穿一條褲子都嫌肥,為什麼還選擇反奉叛亂?
※西方各國到底有多喜歡戈爾巴喬夫,名牌爭相找他拍廣告
※各國女兵閱兵式,主要就是看腿,朝鮮女兵和俄羅斯女兵都是亮點
※唐玄宗比她大34歲,安祿山比她大18歲,楊玉環為什麼喜歡比自己大的男人?
TAG:漁樵講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