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明明想說「留下來」,卻只喊出一個「滾」!
【回復愛自由送你一個特別推送】
GIF/1K
最近帶領著莉知幸福研習社的寶寶們在做一個練習:覺察我們行為背後真實的動機。
我先拿自己開刀:我為什麼會叫別人滾!
遇到後台評論出言不遜,甚至進行人身攻擊的時候,我會情緒失控,直接喊出一個字「滾」!
這個時候,我是非常委屈和憤怒的:我辛辛苦苦寫文章,嘔心瀝血希望幫助到大家,你根本就不好好看仔細,無視我的善意和觀點,只抓住一點雞毛蒜皮的細節就對我全盤否定。我很受傷,我很憤怒,所以請你滾!我再也不想見到你!
在學會自我覺察之前,這件事情就到此為止了。
於是大家會看到這樣的一個小莉,包括我自己也是這樣認為我自己:很瀟洒,很自我,快意恩仇,對他人評價毫不在乎,愛來來,愛走走,愛看看,不看拉倒!
但真的是這樣嗎?如果真的不在意,還會生那麼大氣嗎?
仔細覺察,繼續問自己:我為何如此憤怒?
因為我覺得委屈,我覺得自己沒有被看懂,我的思想沒有被看懂,我的善意,更沒有被看懂。那這背後就隱藏著另一個真相:我期待被看懂,我渴望被認可!
這才是真相。
我們常常心裡明明渴望被愛,但嘴上卻說我不在乎;我們常常希望對方留下來,但嘴上卻在把對方推走;我們常常明明知道自己錯了,但嘴上反倒要攻擊別人、掩飾錯誤。
於是我們離自己越來越遠,離愛,也越來越遠。
我能夠有這樣的自我覺察,得益於薩提亞的冰山理論。
這個冰山理論,實際上是一個隱喻。它把一個人的「自我」比作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
能夠被外界看到的行為表現或應對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體,則是長期壓抑並被我們忽略的「內在」。
冰山分為七個層次。
第一層是行為,就是具體的行動。
第二層是應對方式,就是我們與他人溝通時採用的姿態。包括討好型,指責型,理智型,和打岔型。
討好型的人往往傾向於讓步、取悅於人、依賴、道歉;指責型的人慣於攻擊、批判、憤怒;超理智型的人頑固、僵硬、刻板,一絲不苟;打岔型的人不安定,插嘴、打擾,活力過多或不足。
上面這四種應對方式,其實都是在掩飾自我真實的內心,都是與自我不一致的表現。
第三層是感受,包括喜悅、憤怒、恐懼、悲傷,等等。
第四層是觀點,也就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想法。
第五層是期待,我們期待別人怎麼對待我們,為我們做什麼。
第六層是渴望,是我們內心真實的渴望,包括渴望被愛、被接納、被認可,等等。
第七層是自我,我到底是誰。
我們只有透過我們的行為和應對方式,穿越我們的感受和想法,抵達期待和渴望,揭開冰山的秘密,才能看到真正的自己。
為什麼我們明明想說「留下來」,卻只喊出一個「滾」;為什麼我們明明渴望愛,卻要假裝不在乎。
因為我們害怕。我們怕自己的期待落空,我們怕自己的渴望被忽略。
我們一開始不是這樣的。我們一開始是會哭會要的,在過往人生中,我們一次次失望,最後就學會了偽裝。我們用各種各樣的情緒和行為,偽裝真實的自己。
偽裝到最後,連我們自己都信以為真,以為那個被情緒包裹的,就是我們自己。我們覺得是別人對我們的挑釁侵犯了我們;我們以為是伴侶對我們的冷漠傷害了我們,卻不知道,是我們自己內心的期待和渴望在折磨我們。
我們當然有權選擇保護自己,哪怕是用情緒。我們有權利憤怒,有權利罵出傻逼,也有權利叫誰誰去滾,去死。我們承認自己是紅塵中人,我們沒有成佛。
世上真正成佛的人,又有誰呢?動不動叫別人大度、淡定的人,他自己又做的如何?
修養,永遠是對自我的要求,而不是攻擊他人的武器。別人沒有請教就說三道四,哪怕是打著為誰好的名義,都是干涉、控制、越界。
但我們也始終明白:最終,能解放我們的,唯有我們自己。這一切,都是階段而已。
所以我會笑著看你跳腳罵街,我會等著看你度過這個階段。而我自己,還會不會罵人。我不知道。一切順其自然。不想罵的時候,自然也就不罵了。
我預感這一天也不遠了。謝謝大家的陪伴。
我可能沒有以前那麼漂亮了,但我更加真實了,因為我要的幸福,不是在人前綻放笑容,而是在午夜,也能從夢中笑著入眠。
﹌END﹌
※你孤獨,男人比你更孤獨
※夫妻恩愛的秘訣:請認真把一場架吵完!
※竇靖童剃光頭,好看的人就是可以這麼任性,不服氣忍著!
※從作女到怨婦,一共分幾步?
TAG:小莉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