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解讀羅振宇《時間的朋友2017》

解讀羅振宇《時間的朋友2017》

題記:未經思考的知識不是知識!——愛因斯坦

從2017年12月31日晚上8點半到2918年1月1日凌晨00:30,羅振宇用四個小時的時間,完成了彼此20年約定的第三個知識跨年。

此次2017年「時間的朋友」寬埝演講的主題是:中國式機會。羅振宇通過分析中國用戶的迭代、市場環境的變化以及根植中國本題發展壯大的代表性企業,用「動車組腦洞」、」熱帶雨林腦洞「、」比特化腦洞「、」拔河腦洞「、」終點站腦洞「溜達腦洞,對主題進行詳細闡述。

本文為徽少對羅振宇《時間的朋友2017》的個人解讀,關於羅振宇演講內容全文點擊《時間的朋友2017》鏈接。

先說一句題外話,以前沒覺得什麼,現在想想還是挺敬佩這個羅胖子的「死磕」精神的,一個人再次扛起近4個小時跨年演講,雖然目前還沒有查詢到《時間的朋友2017》的收視情況,但他卻是活生生地製造了一個新的場景:知識跨年。讓一小部分細分(上千萬甚至上億)開始有了一個新的場景:跨年的時候守在深圳衛視(或優酷網)前聽羅振宇潺潺道來。

《時間的朋友2017》主題:中國式機會

閑話少說,直敘主題,相信今天一定有很多關於《時間的朋友2017》的視頻、文字、音頻的描述,關於具體內容,筆者不做過多重複,感興趣的人可以去得到APP,或者得到微信公眾號閱讀就可以了。我還是說說我對這次演講的一些個人領悟。

從昨天晚上直播,到今天早上得到的語音再次收聽,在不到12小時的時間,幾乎完完全全地進行了收聽兩遍,當然相比羅振宇為了籌備這次跨年演講的準備時間,以及他為了做好這次演講的重複試講,這並不算什麼。

一、我們的2017

開篇,羅振宇就提出一個問題:對你來說,2017年哪一天你認為最重要?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答案,當然,我也有屬於我自己的答案。

其實相比於羅胖的那個問題,我更像提另一個問題:2017年,你最大的感悟是什麼?我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跟我的感悟一樣,有三個:

其一、時間飛快,這種感悟從大學畢業工作2~3年後就一直出現,以前學生時代和剛開始工作的時候,總覺得時間很慢,好像時間快快過去;現在則覺得時間很快,一不小心又元旦那了,一不小心有五一了,一不小心又中秋了,一不小心又國慶了,一不小心又雙十一了。

一直在找時間為什麼這麼快的原因,估計兩個有兩個原因,第一、時間相對論,幸福的時候感覺時間是很快的,痛苦的時候時間是慢的,這一點,坐過長途火車座位票熬夜的人都知道;第二、生活單調性,工作幾年之後,有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工作和生活變得單調起來,每天早上起來,坐車上班,重複性的工作,吃中飯,下午重複性的工作,下班坐車回家,這種「舒適的環境」讓人覺得很舒服、很安逸。

其二、互聯網衝擊並不那麼緊迫,筆者從2010年開始研究互聯網營銷,至今也有較長的時間,大戰數十次,小戰上百次,跟往幾年相比,2017年最大的感覺就是企業就純互聯網緊迫感的諮詢越來越少了,這得益於新零售、新電商概念的普及,純電商模式慢慢淡去。

其三、焦慮。焦慮已經成為人們最常見的「病症」,如果不信,你問問你身邊的朋友,晚上失眠的有人多少,有多少人因為工作而煩惱的,有多少人因為生活而感到壓力倍增的,又有多少人即便是開放了二胎,也不敢生第二小孩的…關於焦慮,羅振宇借用《艾利斯漫遊奇境》的一句話進行解讀:在我們這個地方,你必須不停地奔跑,才能留在原地。是的,這句話太適合現在的我們的境況了。

除了焦慮,羅振宇還提到另外一個詞:追趕用戶。這是商業領域的一個「新物種」,筆者對這四個字只有一種感覺,那就是震驚。用戶這個詞在營銷過程中已經不陌生,當更的時候它只是作為一種工具出現,如做用戶調查、用戶分析,充其量也只是提出「用戶為王」的戰略概念,更多的時候,營銷的核心還是在商業模式及與對手的競爭上。「追趕用戶」完全顛覆了之前一系列營銷手段,將商業營銷的核心回歸到「人」這個因素。

二、解讀」動車組腦洞「

我們不是強者,還能不能登上舞台?

這是羅振宇在《時間的朋友2017》提出來的第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其實在剛辭「追趕用戶」的解釋中已經有了肯定的答案。如果說過去的商業核心是「競爭「,是一個大者越大,強者恆強的時代,那麼現在和未來的商業核心已經逾越規則、離經叛道了,用戶已經成為另外一個物種,面對這個物種,之前的企業再大、再強,也很難覆蓋。所以這將給其他企業很多機會。

關於這一點,看看最近幾年冒出來的新型企業就知道了,蘋果只用了幾年時間就幹掉具有幾十年品牌資歷手機巨頭品牌諾基亞、摩托羅拉;支付寶、微信支付等下線移動支付用了不到幾年的時間,就遍及整個線下市場,從高端五星級酒店,到街邊賣紅薯的地方,無處不在,給了銀行沉重的衝擊;互聯網金融讓銀行存款在2017年又減少了萬億;微信語言聊天和視頻聊天直接讓移動、聯通收入銳減,至今束手無策…無數案例都在說明,如今銀行的對手已經不再是銀行,聯通的對手不再是移動,而是新物種。

所以,對於這個現在的商業環境,還有沒有機會。答案很簡單,有!而且更多。

羅振宇在跨年演講中提到的第二個現象是劉潤老師的一個問題:他發現,今年一些熱門公司,來歷有些奇怪?他們都出身在二三線城市。都不是從一線成熟發展出來的,是二三線成熟的成功逆襲。

羅振宇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二三線城市聚集了大規模的人口。其實,我對它有另一種解讀,很長一段時間,關於商業和經濟的發展趨勢用「雁行模式」來解釋,換句話,率先工業化的美國將成熟了或具有潛在比較劣勢的產業轉移到日本、韓國、台灣,後者又將其成熟產業以此轉移到中國等其他東南亞國家,而中國則是由將強成熟的創業從經濟和商業發到的沿海城市轉移到內陸。這個現象在經濟學中又稱之為「時間漂移」,關於時間的漂移,最直接的解釋,就是現在的越南是90年中國,現在的中國是21世紀初的美國。

「時間漂移」的經濟現象在之前的近百年的商業歷史中確實一直存在,但如今已經幾乎不存在了,原因很簡單,其一、快速時代來臨,高鐵、航空的發展,加速了各地區人的流動性,也加強了商業模式和信息的流動性,今天在沿海地區發現的一種新的模式,第二天就被人直接帶回內地;比交通更快的還有互聯網,目前互聯網的普及,讓中國與世界幾乎同步,中國最近幾年,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上的研發能力和水平絕不亞於任何一個國家,同樣,內地用戶雖然在人才方面可能有劣勢,但是他們對新產品、新商業模式的領悟絕不落後與沿海城市。

當「漂移」時間已經失效,二三線城市它的優勢就開始明顯,如它們聚集了龐大的人口,它們擁有上百年、上千年的歷史文化、製作工業,當傳統的文明、傳統的工業遇上新的商業模式,自然消費品類就會有所爆發。在這一點上,未來,中國的二三線城市,甚至是城鎮,都將誕生出一大批消費品類和消費品牌,一些傳統的地方特色產品在商業模式的洗禮下不斷冒出。

在這一點上,相信大家一定拭目以待!

過去四十年,因為時間漂移的原因,政府和商業都沿用「雁陣模型「,先富帶動後富,發達地區帶動不發達地區,沿海地帶帶動內陸地區,一線城市帶動二三線城市,「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而現在,信息化讓漂移的時間無限縮小,每一個地區都即相互關聯,有各自獨立,並有屬於自己的動力,它已經進化成為「動車組腦洞」。

未來,中國將進入一個平凡創新的時代,也將進入一個新物種爆發的時代,而這些新物種的主要來源,在消費品領域上將集中在內地呈現。因為它內地市場還有很多商業領域潛伏著,等待爆發。

消費品品牌市場(如飲食、特產、大健康產品、手工藝製作品等)這將是傳統企業給所有普通人的」中國式機會「,2017年已被挖掘一些,目前還有很多等待挖掘。

三、解讀」熱帶雨林腦洞「

我們剛剛進場,怎麼找到新玩法?

這是羅振宇在《時間的朋友2017》跨年演講中提出的第二個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羅振宇的回答是:改變玩法。什麼意思,一句話,不按套路出牌,因為按套路出牌,那我肯定打不過你,所以我直接改變商業規則。其實這一點,我們也深有體會,傳統工業時代,當傳統企業還弄不清楚大數據是什麼玩意兒的時候,他們已經利用大數據賺得盆滿缽滿了,而且開始迭代了;當很多傳統企業還在加大技術投入,廣招名牌大學生聚集人才的時候,他們開始玩「眾包」了,不需要專職技術人員,也能做到技術一流、技術領先;當傳統企業還在籌集資金、找銀行忙抵押、求貸款的時候,他們開始玩「眾籌」玩「預售」了;當傳統企業還在召開經銷商大會、轟轟烈烈地教育經銷商如何做大做強的時候,他們已經不需要經銷商了;當傳統企業還在圈地建設批發大市場的時候,他們已經利用平台思維在虛擬空間搭建了持續不斷的賺錢平台…

在自然界生態鏈中,技術不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才是解決問題的能力!人類並不是因為體能的增強而戰勝大自然的,而是因為不斷研發出工具、甚至武器才成為大自然的王者,跟其他的兇猛動物相比,要想戰勝他們,直接改變玩法,不跟他們比速度快、不跟他們比毒性大,而是直接利用火、刀、槍等武器。

改變玩法,羅振宇在演講中提出了一個詞:超級用戶思維。什麼是超級用戶思維,在昨天筆者寫的《互聯網營銷的2018》中說到過,就是小群效應,這是一種新的玩法,將過去平台思維中的「流量思維」轉變為粉絲經濟中的「超級用戶思維」。

流量思維追求的是如何獲得最大的流量,為了獲得最大流量,在傳統營銷時代,地段很重要,在傳統PC互聯網時代,推廣很重要;後來產能過剩競爭激烈的時候,發現價格很重要,於是一幫具有「互聯網思維」的人開始將玩極致,將價格極致到「免費」,從而迅速獲得大量的用戶。這一點很多互聯網產品都是這樣發展起來的,如微信、QQ、和早期的淘寶。

「免費」已經成為互聯網主流的打法,如果你作為新進入企業,再使用這種打法,顯然是玩不過他們的,他們已經壟斷了大部分流量,更何況這些「舊」玩家現在覺得免費還不夠,還主動掏錢給用戶,如支付寶紅包。新進企業要想崛起,沒有流量怎麼玩呢?只好改變玩法。

我不跟你玩流量,而是跟你玩粉絲,玩粉絲的ARPU值(即一個粉絲平均提供的價值),作為PC平台電商,你用一千萬的網站流量實現了一億的銷售額,而我則只擁有100萬的粉絲,同樣也實現了一個億的銷售額,這便是粉絲的價值,羅輯思維平台每年書籍的銷售絕不亞於如何一家中小型書商,原因就在於它不跟你玩流量,跟你玩用戶價值。如羅輯思維就是這樣一種新玩法,就流量來說,它肯定比不過京東、噹噹、淘寶,但就用戶ARPU值來說,羅輯思維要高得多,因此,在羅輯思維上推薦的一本書,其銷量不亞於京東或噹噹的銷量。

四、解讀」比特化腦洞「

跟不上變化,會不會淘汰?

這是羅振宇在《時間的朋友2017》中提出的第三個問題。答案是不會!

這個問題很好地解決了我在開篇時的第二個感覺:互聯網衝擊並不那麼緊迫。至於為什麼不那麼緊迫,原因歸結於商人的玩法變了,曾經,作為新進入者的電商企業,通過「流量思維」的新玩法,以快速迭代的方式從傳統企業中搶佔一杯羹,迫使傳統企業力不從心;如今,傳統企業既然「追趕」不上電商平台和電商企業,我也同樣改變玩法,直接「追趕」用戶,並且他們發現,在「追趕」用戶的過程中,之前傳統的方式更有效,場景感更強烈。他們需要改變的並不是傳統的渠道模式結構,而是效率,只要提高效率,之前的困境將會一一化解。

於是,新零售成為商業中最為火爆的一個變化,關於新零售,羅振宇對其本質的解讀很簡單,兩個字:效率,三個字:高效率、九個字:用一切手段提高效率,用16個字來總結:用一切手段全方位無死角地提高效率。即不管用什麼樣的功夫,你的商業運營本質就是讓消費者「想要就要,馬上就要」,讓消費者在購買慾消退之前,就完成送貨,在網上下訂單還有退單的情況,而線下門店移動支付,則讓退單變為不可能。

既然是效率戰爭,那麼方法就很簡單了,速度,速度,速度(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具體到銷售過程就變成了選擇更快、找貨更快、支付更快、送貨更快,後三者的具體辦法就新零售、新門店思維,試想一下,還有什麼渠道模式比把店開在你家樓下,你辦公司里更快的,還有什麼方法比不需要登錄電商平台,購完產品用二維碼掃碼支付更快的(用掃碼槍連輸入密碼的步驟都省了)。

至於選擇更快,羅振宇提出了一個概念「認識戰」,說直接一點,就是佔據用戶的心智,說得更直接一點,其實就是互聯網品牌化。品牌運營,這四個字,對於傳統企業營銷人員來說,應該並不陌生,只不過後來因為電商所帶來的「流量思維」,被一度強調銷售結構(直複式營銷)的思維所覆蓋,而如今,「認知戰」讓品牌化出現在互聯網營銷的面前,其方法很簡單:從價格敏感衡量轉變為價值敏感衡量,從「經過比較衡量選擇我,在比較中勝出」轉變為「消費者只知道我,不存在比較」

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切營銷的最終歸屬必定是品牌營銷,這也是前幾年我在進行「互聯網營銷三部曲」的時候,將最後一本書定位為《互聯網品牌運營寶典》的初衷所在。

明白了互聯網品牌化,在運營過程中,也就明白了兩個商業的本質:

第一、人的需求永遠不變,無論商業怎麼變化,其目的都是為了實現人類「更好的生存和繁殖」;至於新零售,也不過是以更便宜的價格、更便捷的方式、更好的體驗、買到更豐富的商品。

第二、做最好的自己,無論是產品,還是個人,所有百年企業,最終的驅動力都是高品質的產品,所有行業的精英領袖,都是因為自己在某個專業內足夠出眾。

做最好的自己,以更高的效率做好自己,比特世界自然會給你寄來船票,什麼都不用擔心。這就是比特化腦洞。

五、生態鏈

羅振宇上半場的三個問題,離我們很近,而下半場的三個問題,則有點遠,也有點宏觀,他們分別是:

這是羅振宇在《時間的朋友2017》跨年演講中提出的後面三個問題。這是一個經濟方面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的角度,本人不是經濟學家,不擅長用經濟學來進行解讀,但在我看來,從營銷學的「生態鏈」進行解讀的話,那對於這個問題有點類似《新聞聯播》的口氣,那就是中國經濟將一如既往地好,將一如既往地可持續發展,將贏得一個良心的全球發展環境。

前面說過熱帶雨林,在熱帶雨林有很多新的物種,剛昆蟲類就多大幾百萬中,在幾百萬的物種中,並沒有哪一種物種因為處於食物鏈低端而被消失,也沒有哪一物種因為足夠強大而成為生態鏈中獨一無二的強者。因此,對於中國的經濟會不會遇到天花板,如果將中國單獨列出,那麼肯定會的,但如果將其放在世界「經濟」生態鏈中,那麼它永遠也不會出現。

當然,羅振宇就這三個問題,提出了三個有意思的腦洞:拔河腦洞、終點站腦洞、樞紐腦洞。

說得簡單一點,就是世界不再只是國與國的拼圖,而是有基礎設施連同的網路,世界不再是分散平攤的塊塊,而是連起來的點點和線線。世界經濟已經構成了一個「全球經濟生態鏈」,對於中國而言,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加強各國之間的連接,打通各國的就國內經濟樞紐,調整自己在生態鏈中的地位和作用,這樣中國的經濟將會不斷前行。

對於這個觀點,羅振宇在演講中說到一個案例:中國海外援建巴加莫約港口,預計3年後建成,建成之後,將徹底釋放非洲坦尚尼亞近9億畝耕地,這將為世界(尤其是中國)騰出多少耕地面積。

所以現在思考中國的問題,不能僅局限於中國本身,如果局限於中國本身,那麼中國的經濟肯定會遇到天花板,必須將它放在世界生態系統中去研究,去鏈接世界其他地方的產業。然後調整自己在生態鏈的地位,對於這個地位,羅振宇的結論是,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不是全球製造業轉移其中的一站,而是最後一站,即終點站。並且在全球經濟生態系統流通中,發揮這重要樞紐的作用:

這絕不是空話,事實上,我們已經在這樣做,最近幾年,我們除了想世界繼續輸出衣服、箱包、鞋襪、陶瓷等產品,也想世界輸出高鐵技術、航空技術、智能手機、計算機技術等。

六、人生演算法

人生演算法,這是我聽到《時間的朋友2017》第二個讓我很感受很深的詞。關於【人生演算法】,羅振宇說:過去,我們對於人生策略有一種誤解,以為最成功的人生,一定是因為尋找到了某種規律。我們總覺得,這規律應該是客觀的,是不能改變的,是躺在那等著你發現的。但是,只要找到了,就可以一把解決所有問題,但是,在人生演算法看來,成功策略不該是這樣的。

其實這個問題,更直觀的感受,讓我想到一個詞:超級個體。我知道我這樣解釋有點片面,我從2011年開始跳出平台創業,期間「時間價值」是這幾年我最深的一個體會,什麼是時間價值,簡單地說:一個人的時間是有價值的,如筆者,就工作內容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教書

?出版書籍

?運營個人自媒體

?企業培訓

?參與活動演講

?給企業做營銷顧問

不同的工作內容,時間價值是不一樣的,當然不同的人,從事上述工作的時候,時間價值也是不一樣的,如教授的工作肯定比普通講師的工資更高,羅振宇在《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4個小時所帶來時間價值,遠遠比我花4個小時寫作一篇文章的時間價值要高;如果我給企業培訓一天的時間價值,從收益上來說,一定會比在大學教書一天的時間價值要高。

人生的演算法有很多,但一定有一條:塑造自己的個人品牌,是提升你人生價值演算法的最為有效的一種辦法,同時塑造自己的個人品牌,也是化解你工作中焦慮和壓力的最有效的手段。至於如何提升個人品牌,巴菲特說,「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發現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這也是在說個人品牌塑造,關於個人品牌,可以從兩個角度入手:

其一、提升自身品牌勢能,具體做法就是:

1、專註於核心演算法,即對自己的職業進行不斷細分和定位,未來,分工會越來越細。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讓專業的人只做專業的事。越專業的人,就越不會被時代拋下。這一點,也不可逆。

2、堅持,堅持做大量重複工作,「天才一萬小時定律」依然有效,當然這種堅持包括領域的堅持、技能的加持、學習的堅持。

其二、提昇平台品牌勢能,即營造一條很長的坡,一個人的成功很多時候不僅僅是自身的能力,還需要平台給你賦能,試想一下,如果你是超級個體,還是一家夫妻店,或者是傳統超市,如果此時你被阿里系、被騰訊系」賦能「了,給你資金、給你團隊、給你流量,是不是很快你也會從」夏利「升級為」寶馬「。

無數成功的人士,並不是憑空誕生的,而是因為之前的工作積累,之前的平台賦能,才有今天的超級個體。當然如今的賦能,不一定非得是平台內的體質人員,借用湖畔大學曾明說的一句話:贏得未來制勝的法寶,不在於你擁有多少資源,而在於你能調動多少資源。當然要想調動資源,除了人際關係處理之外,最重要的還有你是否夠」資格「,即自身的品牌勢能也非常重要。

對於這兩個角度,說得更簡單一點,人生演算法就是你面對世界不斷重複的最基本的套路,找到它,重複它,強化它

至於如何塑造超級個體,這樣的內容已經在兩年已經出現太多,筆者在2017年寫作超級個體作品《超級IP是怎樣煉成的》時候,超級個體書籍還比較少,現在這方面的書已經非常多,(筆者在《個人品牌是互聯網時代的生存法則》一文中推薦了一些關於超級個體的書籍)

最後,2018年已經來臨,我想說一句話: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不要再糾結,該來的它會如期而至,我們繼續前行,在前行的道理上,我們只需做好自己,同時開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徽少 的精彩文章:

互聯網營銷的2018

TAG:徽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