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核電 蟄伏蓄力 靜候窗口
2017年
國內沒有核准新核電項目,給2018年留下了空間。
首批三代核電項目仍在建,只待新年併網發電。
首部《核安全法》落地,保障核安全有法可依。
多省核電擠進售電大軍,市場化「摔打」模式開啟。
華龍正式「征戰」GDA,為落地英倫全面發力。
核能多元化應用「登場」,陸海供熱制氫出現核能身影。
......
冬已至,春不遠!
一年蟄伏,期待中國核電迎接發展新「窗口」。
項目零核准在建多延期
2018迎接破冰
國家能源局2017年3月印發的《2017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明確:年內計劃建成三門1號、福清4號、陽江4號、海陽1號、台山1號等項目。積極推進具備條件項目的核准建設,年內計劃開工8台機組。紮實推進三門3、4號機組,寧德5、6號機組,漳州1、2號機組,惠州1、2號機組等項目前期工作。
除陽江4號、福清4號機組已投運,上述《意見》提及的其他項目,無建成、無開工,全年唯有示範快堆於2017年12月29日開建。
按照規劃,「十三五」平均每年需開工6-8台機組,方能完成「2020年核電在運在建裝機8800萬千瓦」的目標,但過去兩年「零核准」,給新建3000萬千瓦目標增加了難度。
在建三代項目方面,AP1000自主化依託項目四台機組延期仍在繼續,三門1號、海陽1號機組原定2017年年中裝料拖期至今,給後續項目核准帶來影響。此外,台山核電1號機直至2017年年末仍在裝料「倒計時」。
「華龍一號」示範項目四台機組建設進度基本符合預期。2017年5月,華龍一號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完成穹頂吊裝,首堆必拖魔咒被打破;防城港3號機組目前也進入穹頂吊裝前的準備。
2018年,業內預計5台機組投運,還將核准4-10個新項目。根據《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十三五」後三年,將新建包括「華龍一號」、CAP1000、快堆、高溫氣冷堆、小堆等多個項目。此外,堆型整合步伐將加快,堆型多、堆型雜的問題或得到解決,自主三代堆型將成主力,核電發展進入新的窗口。
消納「難」延續供熱也「賤賣」
經濟性挑戰待解
截至2017年底,我國投運核電機組共37台,運行裝機容量達3581萬千瓦。從2017年前三季度核電運行情況看,消納「難」是導致核電設備利用率和經濟性下降的主因。
2017年,紅沿河核電、寧德核電、福清核電、防城港核電和昌江核電均遇到消納問題。尤其紅沿河核電,四台機組中有三台全年設備平均利用率低於60%。
2017年6月,廣西電力交易中心在全國範圍內首次將核電納入電力直接交易。8月,廣西自治區物價局和福建省物價局調整核電上網電價,防城港核電基地上網電價微漲,福建兩個核電基地七台機組執行三個檔位上網電價,新投產機組電價比核電標杆電價低0.058元/千瓦時。
國家2013年確定核電標杆電價時強調,此標杆電價保持相對穩定,今後將根據核電技術進步、成本變化、電力市場供需狀況等對其定期評估並適時調整。隨著新一輪電改推進深化,核電電價調整在所難免。
同時,核電也開始進入供暖領域。遼寧省工信委2017年11月23日通知,將組織核電參加供暖電力交易,紅沿河核電交易電量將佔總交易電量的一半,上網電價執行0.18元/千瓦時。
「廉價發電總比停著強」,既是局部窩電的無奈,也是核電「賤賣」的真實寫照。
電改深化,電力產品的商品屬性不斷強化,核電與其他電源形式在電力市場中的競爭加劇不可避免,也帶來了核電參與調峰運行的壓力,核電「賣電」或將成常態。核電企業唯有提質增效,通過優化大修,提高機組可用率,有效控制在建機組建設成本和在運機組運營維護成本,方可保效益。
核安全「立」法核工業定目標安全須靠法律保障
無規矩不成方圓,無規劃缺失目標。
「十三五」是中國由核工業大國向核工業強國邁進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國核電躋身世界核電第一方陣的「窗口期」,保證安全高效、目標清晰十分關鍵。
2017年初,《「十三五」核工業發展規劃》《「十三五」核能開發科研規劃》、《「十三五」國家核應急規劃》在內的多部涉核規劃陸續發布,明確了「十三五」期間核工業九大重要使命,特別提出將實施以示範快堆為代表的先進核能系統工程、乏燃料後處理科研專項、空間核動力科技示範工程等一批重大項目,解決長期制約中國核工業跨越式發展的瓶頸短板。
核能技術是一國科技創新能力的體現,也是各國搶佔技術話語權的著力點。目前,我國已研發出自主三代核電技術,並攻克了高溫氣冷堆、快堆等四代核能系統關鍵技術以及聚變堆相關技術,但依然未完全擺脫跟跑、並跑於核電強國的局面。面對世界核電新一輪復興,中國要成功邁進核電強國行列,必須補短板、強軟肋、提能力。
同時,作為核能、核技術利用大國,中國面臨著嚴峻的核安全挑戰。2017年9月「面世」的《核安全法》於2018年1月1日起實施,以此落實「依法治核」,以「嚴格的標準、嚴密的制度、嚴格的監管、嚴厲的處罰」確保核安全萬無一失。
「徒法不足以自行」,黨中央、國務院提出要以最高安全標準發展核能事業,唯有嚴格的監管和明晰的核安全工作協調機制,才能真正保障核安全,合理利用核能造福社會。
「華龍」征戰國外多路造船「出海」
核電「走出去」任重道遠
2017年11月21日,中核集團簽下了「華龍一號」海外第三台機組合同。而此前,「華龍一號」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核電K2項目已完成穹頂吊裝,進入設備安裝。目前,海內外6台在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建設均進展順利。
同時,「華龍一號」於2017年11月16日通過英國GDA第一階段工作,並進入第二階段審查;採用該技術的英國布拉德韋爾B項目已於2017年12月開啟廠址地質勘查。
自主四代核電技術「走出去」方面,2017年3月16日,中國核建與沙特能源城簽署《沙特高溫氣冷堆項目聯合可行性研究合作協議》。同日,中核集團與沙特地質調查局簽署雙方關於鈾釷資源合作諒解備忘錄,明確前者將在兩年內對沙特9片潛力地區開展放射性資源勘查工作。
2012年發布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和《核電安全規劃》明確提出,積極推進高溫氣冷堆的基礎研究、開發設計和工程建設,開展高溫堆技術升級和工程示範,並結合「走出去」需要,適時建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溫堆出口示範項目。目前,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已經進入併網發電倒計時,商業堆建設已經提上日程,為該技術出海奠定了基礎。
從借船出海、拼船出海,到造船出海,中國核電「走出去」的萬里長徵才剛起步。面對龐大的國際核電市場,順利建好示範項目,加快市場開拓,攻克技術難關提升自主技術硬實力,是成功出海的關鍵。
海陸小堆發力供熱優勢初顯
核能多元化應用大幕開啟
從綠色電動車到海上運輸,從低溫供熱到海洋核動力平台,從海水淡化到醫療環保,核能多元化應用已成為行業共識。
2017年11月10日,三大核電集團及核電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山東煙台達成共識:在推進核電安全高效發展的同時,積極推進核能與核技術在供熱、制氫、海水淡化、綠色電動車、核動力與常規動力混合驅動的大型運輸艦船、醫療、環保等方面的應用。
近年來,伴隨環境壓力增加,北方地區清潔能暖上升為國家戰略,而核能因高效、清潔和經濟,逐步進入供熱行業的研究視野,核電站熱電聯供技術和低溫供熱技術已有成熟的設計和試驗,核能供熱選址工作陸續推進。
2017年11月28日,中核集團自主研發的泳池式低溫供熱堆正式推出並實現安全供熱168小時。此外,中廣核和國家電投今年也加快推動核能供熱技術研發和應用。中廣核與清華大學、中核能源完成NHR200-II技術工業供熱、熱電聯供項目技術改造;國家電投自主研發的微壓供熱堆HAPPY200已完成總體方案迭代及優化,並進行了候選廠址調研勘察。
此外,以沿海地區大型化工、冶金項目節能減排和能源結構調整為現實訴求,海上浮動式核能多元供給平台正在加快研發和工程應用,核能制氫及海水淡化融合技術研發和工程化示範驗證將啟幕,陸海交通運輸尤其綠色電動車也將與核能制氫技術緊密結合。
放眼當下,能源領域科技創新方興未艾,各國不僅在能源技術的升級換代上加大投入,還加快了新技術的研發應用,以求搶佔技術制高點,掌握話語權。
核能作為清潔能源的重要選擇,過去幾十年中,對世界能源格局的形成和世界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進入新時期,推進核能科技創新和多元化發展,對中國和世界而言,皆有重大意義。
(來源:中國能源報)
※2017年輸配電設備發展年度分析
※電池原理新突破 超級電池即將誕生
※全球最大電池儲能系統運行 專家:沒意義!
※中國實現冷戰時期的核動力之夢?
TAG:能源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