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上海灘 走進特色弄堂
兜兜上海灘
上一期節目我們說了上海的弄堂。今天,我們就去了解一下上海的幾條特色弄堂。
淮海坊
位於淮海中路927弄的【淮海坊】,建於民國13年(1924年)由教會普愛堂投資建造。初名"霞飛坊",1949年以後改名"淮海坊"屬於典型的新式里弄建築。不同於一般弄堂的小徑悠長,整齊劃一是淮海坊的最大特色。
199幢3層磚木結構樓房採用統一的樣式與規格,行列式布局,總弄和支弄結構明確,大面積整齊的雙坡屋面和統一的清水紅磚牆面,亦是淮海坊整體建築特色之一。在這裡你不用擔心迷路,因為處處都是「一路到底」。在這裡你也永遠找不到路,因為除了門牌號,所有房子都長一個樣。
老城廂
在中國歷史上,城廂是一個獨特的地理區域概念,中國城市基本上都有城牆。
根據慣例,城牆以內叫做「城」,城外人口稠密有一定經濟活動的區域稱之「廂」,所以「城廂」一詞,一般指城內和城外比較繁華的地區。已有700多年歷史的【老城廂】,位於上海城東南處這裡不僅人潮擁擠的城隍廟,更有豫園、大境閣、「書隱樓」等一磚一瓦,皆是上海歷史印跡。
老上海熟知的梨膏糖和五香豆,孔廟門前的跳蚤集市,清明風的雕樑畫棟,窄窄的彈街路,老虎灶,美味的生煎和小籠都能在這裡找到。
步高里
由法商建於1930年的【步高里】,屬行列式舊式石庫門裡弄住宅,磚木結構,二層,紅磚外牆共79幢,形成了完整的里弄街坊格局,是上海保存較完整的罕見整組建築里弄住宅。
步高里在陝西南路和建國西路弄口,各有中國式牌樓一座,獨具特色,上面的法文,顯出它身世的不凡。
步高里融合了西洋聯排房屋風格,保存著濃濃的中國傳統民居文化風俗。走進步高里,雜亂中見最真實生活,屋脊紅瓦如鱗,老虎窗藤蔓纏繞,厚實烏漆的大門背後是小小的天井,晾衣竹竿、搓衣板等是不變的風景。
田子坊
泰康路的【田子坊】,白天看起來更像是創意集市,人來人往的潮流中,大家專註於展示台上精緻的物件,也專註于田子坊的暖意融融。
夜裡的田子坊多了一絲情懷,遊人更多、也更加熱鬧,店裡的燈光映射到窄小的街道上,並不明亮,剛好可以看清身邊人的臉。這裡還有很多露天吧台,常有外國友人在此喝酒聊天,他們舉杯暢飲、歡笑嬉鬧,也會有人靜靜觀看每一位過客,各有不同、卻都是一樣的悠閑自得。
上海寧,尤其是老上海寧,對弄堂總是有著迷之情結,這裡不僅是「最上海」的畫面,也是上海「最生活」的地方。上海人珍惜弄堂,珍惜的不僅是歷史、是記憶,更珍惜弄堂鄰里之間難得的親近!
TAG:東廣新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