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70載縱深視角,講述東湖傳奇的「前世今生」

70載縱深視角,講述東湖傳奇的「前世今生」

只因為在天空中多看了你一眼

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

東湖綠道二期開放,海量航拍美景圖刷爆朋友圈

第一次,90℃天空俯視視角看東湖

絕色美景,唯有驚嘆

今天,讓我們來一場時空「穿越」

70載縱深視角,講述東湖傳奇的「前世今生」

東湖城市公園雛形初顯

「怡然東湖畔、行吟山水間」

江城武漢,百湖之市,城中山水人文,尤以東湖為第一形勝。

早在唐宋時期,東湖就已被文人墨客稱頌為風景勝地。據當時《湖北通志》記載:「東湖在縣東四里,湖上有東園,為近城登攬之勝」。南宋詩人袁說友則在《游武昌說東湖》中形容東湖是「一圍煙浪六十里」。

東湖前身為民族資本家周蒼柏於1930年修建的「海光農圃」,城市公園的雛形。武漢解放後,更名為「東湖公園」。1950年改稱「東湖風景名勝區」,並迎來了第一個建設發展高峰期。

海光農圃舊照

聽濤景區最早建成開放,現存許多景觀大多建成於50年代。如屈原塑像、屈原紀念館、行吟閣、桔頌亭、滄浪亭、荷風橋、聽濤軒等以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為核心的景觀群落。長天樓、先月亭、可竹軒等園林建築小品,展現楚精神文化的精髓部分。還開闢了磨山植物園和園藝場。

滄浪亭

歷經五年,東湖風景區於1955年初步形成。在清風吹拂的湖畔,亭台樓閣,遠近相宜,掩映在萬綠從叢中,步步有景,寸草生輝,氣象萬千。「怡然東湖畔、行吟山水間」特色風貌初現。東湖清澈見底、水草豐茂、游魚可見,一櫓可搖遍東湖。東湖漁場場長余進回憶。

水面遼闊、山巒疊翠,這是東湖景區50年代的風貌。 資料圖

資料圖

1954年,朱德暢遊東湖,並賦詩「東湖暫讓西湖好,今後定比西湖強」。董必武、宋慶齡、何香凝、郭沫若等名人為九女墩賦詩、題詞,郭沫若還為行吟閣題詞。他們的墨寶佳作為東湖增添了文化內涵。

上世紀50年代後期,湖濱居住人口達20多萬。城市發展認知的局限性,導致東湖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湖中大量圍湖造田,圍湖養殖,築堤建路,湖堤分隔水面。沿湖的餐飲業、養殖業泛濫,大量污水排入湖中……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部分子湖被划到周邊村場,養殖戶向水中投放大量魚苗肥料,湖面被網分割,水生態系統逐漸惡化。

東湖風景名勝區聲名遠播

「十里長湖八里磨山」楚風漢韻盡顯風流

上個世紀80年代至二十一世紀初,東湖風景區的規劃和建設迎來又一個新的高潮期。

楚文化是這個時期的關鍵詞。

磨山風景區位於東湖東岸,三面環水,六峰相連,山水相依,素有「十里長湖,八里磨山」之稱。1982年,啟動磨山楚文化遊覽區建設,相繼建成楚城、楚市、楚天台、鳳標、祝融觀星、楚才園、離騷碑、哲人園等景點。融合自然、園林和植物資源優勢,形成冬梅吐艷、夏荷飄香、各類花卉、四季芬芳的賞花特色。

秀麗的山水,豐富的植物,別緻的園中園和濃郁的楚風情成為東湖風景區的四大特點。

磨山風景區三面環水,山水相依。 彭沖 攝

磨山凸顯楚文化元素 資料圖

東湖大白象承載了許多武漢人的記憶 董宇杉 攝

現在,東湖梅園是我國主要賞梅勝地,櫻花園是世界三大櫻花園之一,還有梅花、荷花兩大國家級研究中心。盆景園、杜鵑園、竹園、水生花卉園、桂花園、牡丹園、寓言雕塑園等一批景觀凸顯園藝大觀園特色。聽濤景區還建成了湖濱客舍、落霞水榭、梨園廣場等。落雁景區對外開放。

梅園 資料圖

櫻園 王彬 攝

1982年是東湖風景區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年。這一年,國務院批准東湖風景區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東湖風景名勝遊覽區劃分為5區24景。5區即聽濤、磨山、落雁、吹笛、白馬5景區。

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獲5A

大美東湖激情擁抱「綠道時代」

進入新世紀,東湖風景區進入了一個新的快速發展期。開放融合是這個時期的關鍵詞。

2006年6月1日,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管委會正式成立,東湖擺脫了「諸侯割據」的尷尬局面,聽濤、磨山、落雁、吹笛、白馬五大景區「團聚」。有了「統一管家」的東湖,終於走上了保護與發展並進的道路。

此後,東湖鐵腕整治,先後關停了區域內所有污染企業;採取補貼方式實現了禁止投餌養魚;平均每年拆除違法建築十萬平方米;對湖邊村莊的生活污水進行了連片收集和處理……

東湖在致力保護的基礎上,也進行著適當的開發與利用:新建了武漢歡樂谷,擴展了「大梅園」,豐滿了落雁景區,開通了東湖遊船,對景區各項基礎設施進行了提檔升級,風景區秀色頻添。

歡樂谷夜景 資料圖

2007年,聽濤景區免費向遊客開放,增強了城市親和力,遊客量成倍增長,節假日遊客接待量高達40萬至50萬人次。親水平台、楚風棧道、半側山等景點和休閑場所16處,均向社會免費開放。

東湖逐步成為集山水自然資源和楚文化、三國文化、歷史遺迹、名人遺址、運動休閑、科技文教等人文資源於一體的生態旅遊風景勝地。2013年,東湖獲得國家級5A級景區的燙金招牌。

現如今,33平方公里的水域浩瀚,120多個島渚星羅,112公里湖岸線曲折,環湖34座山峰綿延起伏,1萬多畝山林鬱鬱蔥蔥,在湖水的鏡映下,山體如屏,山色如畫;一年四季,秀色誘人,春季山青水綠、鳥語花香,夏季水上泛舟、清爽宜人,秋季紅葉滿山、丹桂飄香,冬季踏雪賞梅、候鳥競翔。「大美東湖」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同城雙星」龍舟賽如火如荼,「櫻花節」、「牡丹花會」、「梅花節」、「觀鳥活動」年年相約。

鳥瞰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勝地

「大美東湖」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

「十三五」開始,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東湖激情擁抱「綠道時代」,加速沖向「綠心時代」。

2016年12月28日,28.7公里的東湖綠道一期建成。時隔僅一年,2017年12月26日,東湖綠道二期開放,一二期扣環成網,連接成一條總長達到101.98公里的嶄新東湖綠道——國內最長5A級景區城市環湖綠道。

俯瞰桃花島美景令人震撼 任勇 攝

白馬道、聽濤道、森林道、湖中道、湖山道、磨山道、郊野道,七大主題綠道串聯起大東湖各大景區,大學、博物館、優秀歷史建築、名人遺迹等人文景觀點綴其中,交相輝映。楚文化、紅色教育、戶外營地、親子、騎行、賞花賞葉等6大主題游線通過綠道串聯,開啟武漢都市慢游新生活。

12月26日,綠道二期開放,市民紛紛來嘗鮮。 郭良朔 攝

隨著綠道延伸,東湖水生態修復,水環境治理也擁有了最值得信賴的綠色「屏障」。長堤杉影、鵝詠陽春、磨山挹翠、梅園踏雪、楓多紅嶺、鵠夢回塘、曲港聽荷、雁聚佛腳、落霞歸雁、太漁棲霞、九峰漁歌、湖濱濕地等各色新景觀融入湖光山色中,人文藝術有機結合。

部分景點名字取自《詩經》《楚辭》,植物造景展現出「蒹葭蒼蒼」的意境。東湖綠道森林公園南門驛站旁,近40首歷代名人吟頌東湖的詩詞被雕刻於奇石上,傳承楚風漢韻。

東湖國際公共藝術園,荷蘭藝術家設計作品《Kissing Eggs生命之源》 任勇 攝

在白馬道,東湖國際公共藝術園成為武漢最集中的國際雕塑藝術展示區。來自世界各地的頂級藝術家,帶來各自作品與遊客「親密接觸」。郊野道新建區域內的塗鴉、3D地畫、牆畫等,將「新綠道」點綴得多姿多彩,武漢這座城市的新潮與活力撲面而來。

塗鴉牆吸引年輕人自拍 何曉剛攝

百公里綠道成網,開啟大東湖全域旅遊新格局。武漢首屆水上馬拉松在東湖完美落幕,2019年軍運會帆船賽又落子東湖。未來,一系列世界級體驗項目、國際賽事將攪熱東湖綠心。

東湖生態修復、自然回歸,意味著武漢開始進入人、城、湖和諧美好的新時代。人們從城市出發,漫步湖邊、暢遊湖中、走進森林、登上山頂,看湖光山色,聽泉語松濤,觀魚鷗嬉戲,賞茂林修竹,品漁舟唱晚,享初心放飛。

騎行者穿行綠道杉林間,宛如畫卷。 詹松 攝

東湖綠道二期桃花島景色浪漫迷人。 胡九思 攝

歷經近70載,三次迭代升級

大東湖生態旅遊圈終展「盛世美顏」

人人共建共享城市中心頂級生態休閑區

生態、人文、融合之心成為千萬市民幸福感的來源

城市國際知名度、美譽度和城市競爭力全面提升

東湖,詩意棲居的中國城市公共空間典範之作

東湖,帶著城市生態綠心的偉大夢想再次起飛

作者:長江日報記者傅雪嬰 通訊員彭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江旅行 的精彩文章:

TAG:長江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