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新年祝辭:承繼疑古精神,砥礪前行

2018新年祝辭:承繼疑古精神,砥礪前行

傳承古史辨派科學求真精神,促成傳統文化現代轉型

2017感謝有你,新古史辨走過了一個從無到有的路途,已然成為史學界不可忽視的聲音。回顧過去的一年,你們的支持讓我們更堅定了我們的信念——懷疑理性依舊是現代史學的靈魂,這一靈魂一旦失落,史學無疑將再次退陷前現代的沼澤。為此,我們承繼古史辨的疑古精神,砥礪前行。

也如前推讀者所指出的,「疑古與否,是接不接受歷史學現代化的問題,是歷史學接不接受嚴格邏輯追問和知識法庭核查的問題。更是,歷史學拒不拒絕利益集團和意識形態指揮的問題。懷疑精神,別名自由精神,是康德在《何為啟蒙》這篇名文中一再表達的啟蒙要義。」疑古精神本質上是要求歷史學在嚴格的知識追問下給出現代理性的回答,然而因為古史觸及到傳統最為精神性的內核,也即是傳統最為堅硬最為保守的核心地帶,所以它所遇到的阻力也前所未有,東西方概莫如此。但事實已雄辯地說明,現代理性的追問和懷疑精神如果沒有在這一地域安頓,現代性就難以安頓。反之亦然,能否將這一精神貫徹到這一領域也是檢驗一個學術有沒有現代性最深層的標尺。

進言之,疑古的精神事實上構成了一切歷史文化乃至哲學社會科學現代之源。在沒有現代轉型的文化中都可以看到信古崇古的王座和堡壘。當這個王座高高在上時,現代性的民主、法治、自由、平等都將難以根本性建立。總之,沒有疑古的精神和懷疑理性,也就難以有真正現代社會的建立。因此,我們進行的不僅是疑古的事業,而是中國傳統文化現代性轉型和參與現代社會建構的事業。

因此,在這裡我們堅持認為顧頡剛先生的事業是中國現代轉型的事業,他不僅開闢了中國真正的現代史學,也在最為核心最為保守的領域開闢了中國現代性社會的事業。魯迅的文學現代性批判隨風逝去,急風驟雨各種社會運動隨潮退去,潮落之後,可以發現真正動搖傳統堡壘和靈魂的依舊是疑古運動所開闢的現代史學事業。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顧先生作為中國近代最偉大的史學家之一,是當之無愧的,「顧先生之著述,或有時而不章,顧先生之學說,或有時而可商,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展望2018年,我們繼續堅持「傳承古史辨派科學求真精神,促成傳統文化現代轉型」。為此,我們將在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堅持古史辨懷疑理性的精神,對現代知識理性無法證明的古史,我們仍堅持「不立一真,唯窮流變」原則。

——對待傳統文化,我們認為我們擁有五千年甚至更悠遠綿長的文明傳統,但這並不意味我們擁有這麼久遠的歷史,歷史就是求真,無現代知識與現代理性的支撐也就沒有現代歷史。強行歷史化的結果勢必造成對懷疑理性的戕害,最終將動搖現代性的基礎。

——我們將致力於推動「走出兩重證據法」的各種上古史理論的重構,理論本質上從已知確定的材料,以一種合乎邏輯理性的具有創見的組合重構,對未知世界提出一種符合理性理解的假說。只有當各種建立在已知材料基礎上理論不斷豐富,我們對上古史的認知面相就不斷豐富。顯然以文獻與考古材料互證為前提的「二重證據法」已嚴重阻礙限制了上古史理論的發展,也造成文獻材料與考古材料趨同性的解釋與混亂,既不利於考古學的發展,也不利上古史的發展。

——我們也將致力於傳統文化的現代化,這離不開對儒學思想的繼承與反思,我們致力於擺脫傳統與新儒學「冥契」的路徑,走認知起點客觀化路徑,將「冥契」歸於儒學宗教性體驗,在現代宗教中安頓,而在認知論上堅持尋找其客觀性起點,以建立現代儒學的現代根基。

歡迎平台的各位大咖和朋友推薦相關優秀稿件!

2018,讓我們攜手同行,祝願大家身體健康,收穫滿滿!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古史辨 的精彩文章:

TAG:新古史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