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日聚焦》——千錘百鍊「守」藝人

《今日聚焦》——千錘百鍊「守」藝人

斑駁的光澤和寂寞的堅守,映照出民俗文化的生動畫面;粗糙的雙手和精緻的銅器,襯托著手藝人的生命智慧。

銅匠,在我國傳統的「九佬十八匠」里佔有一席。當現代化、機械化產品漸漸充斥我們的生活時,銅匠手藝也瀕臨失傳。而在臨夏,有這樣一些用生命和智慧堅守這門手藝的銅匠,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將漸遠的文化記憶鉤沉出來。今天,就讓我們從他們手中的銅壺、佛像、蠟台、鎖吶中,尋找他們堅守的理由。

臨夏市枹罕鎮銅匠庄,因世代手工製作銅工藝而得名。在目前村裡少有的銅匠中,王璋祿是資歷最老和名望最高的。我們對他的兩次拜訪,讓他看到了我們的誠意,慢慢講述起他對這門手藝的虔誠。王璋祿老人,道出了銅鑄手藝人遵循的基本準則。王璋祿老人8歲起隨父親學習銅鑄技藝,雖然靠手藝謀生,但手藝的傳承,卻依靠的是德行。因此,從一開始,銅器的價值就不能完全用隨行就市的價格來衡量。王璋祿的銅鑄技藝產品,主要有佛像、風鈴、鈴杵、法鈴等,產品主要供應於宗教用品市場,這更讓王璋祿無限拔高手藝的標準,增添了他對銅鑄手工藝品的敬畏心和虔誠感。他認為,任何一件自己親手打造的銅器,都是被賦予了生命的靈物,而不僅僅是獲取物質財富的手段。粗糙的雙手與精緻的銅器之間,恰好就是那一份忘我的專註、不容褻瀆的正直。

銅匠庄村人的祖先是明代從南京遷居於此,清末至今,由於回藏貿易的發展,他們製作的銅器多以宗教用品和藏族用品為主,有金剛鈴、金剛杵、小型佛像、穌油燈、凈水碗以及泥鑄小型佛像用的印版等,產品主要銷往青藏、西藏、四川以及內蒙古等地。後來產品慢慢向生產生活用品延伸,例如銅鍋、銅壺、門環等。因此,臨夏市枹罕鎮銅匠庄成為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三處批量生產金剛鈴杵的重要地點之一。銅匠庄村的銅器鑄造工藝,與其他地方的最大區別在於模具。優點是就地取材,工藝簡便,節約成本。模具製成後,還有銷銅、澆鑄、鏨刻等工序。這些工藝完全靠人工操作,稍有不慎就會成為廢品。像王璋祿老人一樣,銅匠庄村的王成德的產品,也大都是金剛鈴杵等宗教用品。不同的是,王成德在手藝之外,還自籌資金,建了一個銅鑄工藝品陳列室,室內收藏有清代及民國的金剛鈴、佛像,有王成德歷年創作的金剛鈴杵、佛像、鉞刀、凈水碗、油燈和印版等銅鑄精品近200件。成為國有博物館的有益補充,也成為保護民間文化的重要力量。

因為傳承難度大,銅藝工匠越來越少,王成德手裡的活總也干不完。王成德近期的作品,以銅鈴為主,要趕在春節前完工。銅鈴是古代銅鐘的縮影,因為「五聲之本,生於黃鐘之律。」銅鈴不僅被用作樂器,也是佛道兩教用於法事的法器,每當風來而銅聲起,就代表祈福和吉祥,使人寧靜至遠、空靈而感悟。就是這樣的銅鈴,為了達到最好的音色,學手藝過程中,王成德不知道作廢了多少。一邊是謀生的需求,一般是手工的精益求精,這門手藝,註定首先就是對心性的磨鍊。以銅鈴為例,只要音色不理想,首先在匠人自己這裡就不過關。銅匠庄村的銅匠工藝反映著古枹罕人的生活習俗和文化價值,對於研究民間銅器製作文化的起源和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手工匠人用他們精湛的技藝刻下了傳統民俗的圖景,既承載了臨夏悠久的茶文化,又給銅藝產品打開了更大的市場空間。臨夏市折橋鎮後古村的苟學賢正是看中了這一市場,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銅壺、火鍋的製作中。

外形簡潔、線條流暢、使用方便,與人們的動作習慣高度契合,就這樣一把壺,製作過程需要投入多少心血和巧思?一塊毫不起眼的銅皮,經過爐火燒軟退性後錘打、變硬,再放入爐中燒軟,再錘。經過下料、折邊、焊接、捶打成型、捶打拋光、組裝等幾十種、上百道工序,最終打製成一件獨一無二的器具。這樣的壺嘴,曲線部分只用一塊銅皮,為的不是省材料,而是傳統的簡潔之美。在一隻銅壺上,苟學賢對美觀和技藝的追求,達到了淋漓盡致的地步。在這幾十道種工序中,捶打、拋光最關鍵。銅藝作品表面,肉眼看上去有無數大大小小的錘點和砸坑,砸坑的美與光滑的美高度結合,正是匠人們追求的銅藝美的極致,也是手工製作與機械製作最大的不同,它是手工藝人的巧思與天然材料互動的結果,承載著歲月的印記、手工的質感。千錘百鍊中,詮釋著銅器的手作靈魂和可貴的工匠精神。這叮叮咚咚的敲打聲,被銅匠們視為最長久的陪伴,這密密麻麻的砸花,也成為他們人們最美的背景。

由於手工製作勞動強度大,產品成本高,產量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缺乏競爭力,因此,傳統銅藝逐漸面臨失傳。但另一方面,文化收藏市場仍然對精美銅器情有獨鍾,以臨夏為代表的有著豐厚民俗文化土壤的地方,更是不乏銅器好家,這讓銅匠們更堅定了在寂寞中堅守的信念。臨夏市的八坊老居民鐵海麥就是這樣的好家,種植和培養盆景之外,燒一壺牡丹花的水,以茶會友、廣結善緣,是他最愜意的享受,也被視為臨夏人最美的日常。茶香飄過,手工銅器更顯光彩,這種光彩,在臨夏的旅遊市場里、傳統民居內、親友聚會間,無處不在。人們追求的,不是昂貴价格的炫耀,而是時光與智慧錘鍊出來的灼灼之光,是文化傳承與匠人心血所賦予器具的靈魂生香。

對這幾位銅匠的採訪,令人油然生出敬意。慢工出細活,匠人們不懼怕時間、不計較得失,堅定地將自己的人生在歲月的爐火中慢熬,讓厚重的人生鈍感和精美的手工藝品輝映出工匠精神的光芒。一代代銅匠,用他們的生命傳承著銅藝手工,更用他們的信念,堅守著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甘肅台報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牛肉麵 的精彩文章:

俄鞋廠庫房火災致10人喪生
甘肅省新一輪職稱制度改革全面啟動
甘肅銀行將成為西北地區第一家上市銀行
國際聯播快訊——俄挫敗極端組織恐襲圖謀
阿富汗首都一棟大樓遭武裝分子襲擊

TAG:牛肉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