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星戰8》能不能火,觀眾說了算

《星戰8》能不能火,觀眾說了算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星戰8》國內首映就被碾壓。這到底是腫么啦?故事不夠好?媒體不給力?排片有黑幕?還是自己挖的坑?

《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即星戰8周五在國內正式公映,本以為其挾北美2017票房冠軍以及美國第一IP的巨大優勢呼嘯而來,再加上各大影院的排片支持以及迪士尼在國內市場多年的耕耘,必然能碾壓同檔期的其他影片,就像某公眾號說的「《星戰8》讓賀歲片們乖乖叫爸爸」,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結果是《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被碾壓,國內首映日以近35%的排片獲得了25%的票房6400萬元,連《前任3:再見前任》當日票房(1.46億元)的一半都不到。這到底是腫么啦?故事不夠好?媒體不給力?排片有黑幕?還是……

豆瓣評分7.4

首日票房成績(貓眼專業版)

故事不夠好?媒體不給力?

《星球大戰 8:最後的絕地武士》是迪士尼收購盧卡斯影業後拍攝的第二部星戰作品。承接 2015 年的《星球大戰 7:原力覺醒》,影片從蕾伊駕駛千年隼號找到盧克講起,講述第一軍團全面侵襲之下,蕾伊、芬恩、波·達默龍三位年輕主角各自的抉擇和冒險故事。前作中覺醒強大原力的蕾伊獨自尋訪隱居的絕地大師盧克·天行者,在後者的指導下接受原力訓練。芬恩接受了一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為此他不得不勇闖敵營,面對自己的過去。波·達默龍則要適應從戰士向領袖的角色轉換,這一過程中他也將接受一些血的教訓。影片分多條支線講述第一秩序軍團和抵抗軍之間的戰爭,也加入了對絕地武士組織和原力本質的思考。

150多分鐘的時間裡,影片情節多次反轉。正如某媒體的評論:「各條線索敘事均有驚喜,直到主線劇情匯合,漫長的鋪墊劇情終於爆發,後半觀影過程令人激動。」爛番茄指數90%的新鮮度,8.1分的評分佐證了國外的影評家們對於影片的認可。截至2018年1月4日,全球11.2億美元的票房已經力壓《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變形金剛4》等殺入全球票房排行榜的TOP20;在北美,5.49億美元的票房,已經超越5.32億的《俠盜一號》和5.34億的《蝙蝠俠:黑暗騎士》,位居北美影史票房榜第六……這一切似乎都在證明《星戰8》應該還可以。

國內外的媒體對於《星戰8》基本上也都是滿滿的善意,從標題和簡評中就可一窺端倪。

《時代周刊》:影片獨具幽默感和歡樂感,然而,即使使用了誇張的綠幕特效,電影依舊能讓觀眾產生共鳴——這才是最好的特效。

《福布斯》:影片開頭的時候有點不平穩,不過最終找到了落腳點,不是系列中最棒的,不過仍然值得一看。

《State》:《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是一部真正美麗動人的電影,看完之後會禁不住地去討論它的場景和故事線,因為被銀河系的命運和下一步會發生的事情吸引住了。

《南都周刊》:《星球大戰8》:即使沒看過前七部,這部也是最令人期待的開年大片

《北京青年報》:《星戰8》今日上映 致敬「萊婭公主」

《揚子晚報》:開年大片《星球大戰8》「無聲勝有聲」

《羊城晚報》:《星球大戰8》:這或許是文戲最豐富的一部星戰片

……

種種跡象都表明,迪士尼為《星戰8》做足了宣傳工作,但中國的觀眾為什麼不買賬呢?

這屆觀眾不行?

正如穿越者之前的那篇文章所言,《星球大戰》系列在海外確實很火,從第一部的傳奇之作開始,一直火到了今天。2017年12月15日,《星球大戰8》在美國、日本和歐洲等地率先上映後,更是刷新了不少票房紀錄。在2018年到來之前,全球票房就突破了十億美元大關。

這麼一部在海外稱霸票房的影片,在國內卻連上映一周有餘的《前任3:再見前任》都比不過,雖然豆瓣評分7.4總體上還不錯,但評價人數並不算太多,與其在海外的高人氣相比,國內的境遇可以說是平淡。而在貓眼、淘票票等平台上,《星戰8》的評分也不高,貓眼7.6、淘票票8.0的打分在同類型的影片中也只能算是中庸。而且,在「爛番茄」評分中,儘管影評家們好評不斷,但是觀眾們似乎並不買賬,50%的「喜歡」、3.1分(滿分5分)的評價(下圖紅圈部分)也顯示了觀眾的對於這部影片的看法。看來不光是中國這一屆的觀眾不行,全球觀眾口碑都一般,或許這才是真正的「環球同此涼熱」?

爛番茄觀眾評價

貓眼評分

淘票票評分

星戰中國史:都是自己挖的坑

不可否認的是,與北美其他同類型的科幻片相比,《星球大戰》系列在國內的受歡迎程度確實不高,甚至遠沒有《變形金剛》、《復仇者聯盟》等系列科幻片的人氣高。要知道,星戰可以說是美國第一的電影IP,可為什麼國內觀眾就是不買單呢?

追溯星戰文化的起源,應該從上個世紀80年代前後的正傳三部曲說起,那在當時都算是前無來者的超級大片。也正是那個年代,讓星戰積累了一大批忠實的粉絲,可那時候國內的電影院少得可憐,忙著解決溫飽問題的中國人根本顧不上看電影,穿越君對於星戰一詞有印象的是當時美國里根總統提出的對抗前蘇聯的「星球大戰」計劃。當然,最最根本的原因,這三部影片當時都沒有引入中國。

當很多國人開始接觸星戰時,時間的指針已經指向了1999年,當時早已是好萊塢大片「泛濫」國內的年代。因為此時距離1994第一部引進片《亡命天涯》上映已經過去了5年,《絕地戰警》、《碟中諜》、《侏羅紀公園》等影片已經先入為主,再加上後來的《阿凡達》《變形金剛》等後起之秀,國內觀眾對於星戰系列可謂無感。《星球大戰》前傳三部曲雖然都引入了國內,但是票房成績只能算不錯。1999年《星球大戰:幽靈的威脅》在國內取得了票房第二,3300萬元的成績僅僅落後當年的國產影片《不見不散》的4300萬元;2002年《星球大戰:克隆人的進攻》國內票房淪落到了第四,4500萬元,當年票房第一的是張藝謀的《英雄》——2.5億元;2005年《星球大戰:西斯的復仇》國內公映,票房7550萬元位列第五,當年票房第一的是陳凱歌的《無極》(1.81億),而第三名是9400萬元的《哈利波特與火焰杯》。

如果當時的盧卡斯影業能再接再厲的話,說不定還能培養起一批真正的星戰迷,可是接下來又是「十年生死兩茫茫」,等到改換門庭後的《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再次殺入中國時,已經到了2016年的1月,8.25億的票房比起那些星戰前輩們當然值得大書特書,但是中國市場年度票房第13名的成績也是創了星戰系列國內票房排名的新低;而去年的《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雖然不是正傳,但是4.76億的票房、30名開外的成績已經沒有任何值得炫耀的資本。

1977-1983年,正傳三部曲;1996-2005年,前傳三部曲;2015年重新開啟X傳N部曲……如果說第一個三部曲是中國沒有追上世界的腳步,那接下來兩個十年的沉寂期則貧瘠了星戰迷成長的土壤。截至2018年1月6日13:00,9000萬的累計票房、2600萬的當日票房似乎預示著《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的票房註定會淪為平庸。

因為當下,觀眾的喜好越來越成為影響電影票房最關鍵的因素,儘管本周沒有其他新片對其形成威脅,但是《前任3》、《芳華》等賀歲片餘威猶在,而接下來的一周《勇敢者遊戲:決戰叢林》、《迷鎮兇案》以及《無問西東》等影片即將公映。要知道《勇敢者遊戲:決戰叢林》2018開年第一天就在北美成功狙擊了《星球大戰8》,更是取得了1.95億美金的北美票房成績,超越2017年同為「叢林打怪」題材的《金剛:骷髏島》。

現在,留給《最後的絕地武士》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只能期待著它的「原力覺醒」了。

猜猜看,《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國內票房究竟會如何,歡迎參加本文後面的預測投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銀幕穿越者 的精彩文章:

《星戰大戰8》來了,41了咋還不油膩?
票房有突破,劇集獲追捧,紀錄片的春天來了?
治癒系的《解憂雜貨店》,咋就成了吐槽小賣部?
回眸2017年中國電影市場,誰主沉浮?
陳凱歌的《妖貓傳》能否一雪《無極》的「恥」?

TAG:銀幕穿越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