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流感的最新動態,這些癥狀都是早期現象,早知道早做預防!

流感的最新動態,這些癥狀都是早期現象,早知道早做預防!

這段時間流感肆虐,很多家長最擔心的不是自己,而是學校的小崽子怎麼辦?因為流感最容易傳染的就是小孩,而學校這種場合也最適宜流感傳播。

關鍵的是,流感傳播的是「最新動態」,病毒最新變異的群種也會從學校散部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孩子給媽媽,媽媽給姥姥,這種感染式防不勝防的。所以,我說此次感冒比SARS還嚴重,很多人就質疑,是不是危言聳聽?

其實,大家只要好好關注一下就會發現,當年的SARS其實只是極少部分的人感染,死亡的也是用西藥治療的人,真正用中醫治療的幾乎沒有死亡的。

事後,幾個從事非典防治的工作人員做了大量的工作統計,得出的報告就能說明一切:中醫藥可以解決非典型肺炎的調查報告

所以,SARS是一場現代醫學製造的恐慌!

Q1、為什麼孩子最容易感染流感?

此次的流感感染在孩子中傳播最快,為什麼?其實,小孩子為元陽之體,所以體內陽氣充足。而此次流感的證型就是「風溫感冒」,小孩子的體質非常適合這種感冒,所以高發。

Q2、為什麼吃平時的感冒藥無效?

此次感冒,很多藥物都無效,包括很多中醫用治療溫病的方法治療,療效也不是很理想;其實,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此次感冒還有一重脾胃氣虛在裡面,是內傷感冒;按照現代醫學的解釋,那就是現在的人體內的內環境非常時候病毒滋生,但是又抵抗力弱,所以難以治療痊癒。

Q3、如何判斷葯有效無效?

西藥主要的作用就是抑制病毒複製,比如奧司他韋類的神經氨酸酶抑製劑其實在初起是有效的,但是到了感染48小時以後幾乎都無效,即使吃藥,作用也類似於安慰劑。

中藥有效無效,主要看兩點,一點是有沒有補脾胃的黃芪、白朮、党參之類的補氣葯;一是有沒有宣發的,透散的葯,比如梔子,杏仁,蘇葉,麻黃等中藥。這兩種葯都有,則都有療效。

流感的最新動態,這些癥狀都是早期現象,早知道早做預防!

Q4、奧司他韋怎麼服用?

奧司他韋是初起階段的好葯,但是絕大多數的感冒發現的時候就已經超過48小時了,所以只要有了癥狀且發高燒了,就不建議吃奧司他韋。且奧司他韋還有一定的腎毒性,為了下半生的幸福,還是少吃一些為妙。神葯「奧司他韋」和流感,藥效被誇大的背後是腎損傷的隱瞞未公開!

Q5、如何準確判斷已經感染或者感染前兆?

現代醫學的方法是核糖核苷酸的檢測,其實這個檢測非常麻煩,中醫檢測就相對簡便,只要出現了右寸關脈浮,基本上就是感冒的前期了。

另外,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如果出現了失眠,煩躁的情況,這就是感冒要來的前兆,需提前預防。

Q6、中醫藥如何預防?

中醫將本次流感叫做風溫,或者叫做溫病,其實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有鬱火,火欲則發之,所以預防的方法就是要發出體內的鬱火,同時補一補體內的氣,這樣就很好地預防了。

如果有心煩,這段時間可以服用:梔子 10 克 淡豆豉 10克 黃芪15 党參10 連翹10 黃芩5

也可以參照自身情況,根據提示選擇一些中藥:流行性感冒如何預防?關鍵是氣虛,這幾個方人人都用得著!

Q7、中醫不是講究辨證論治么?為什麼沒看病人,你就敢建議?

中醫是時空醫學,講究的是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而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其實只是因人制宜的一個體現;在一千個人有一千零一種病情的情況下,我們講究的是辨證論治,但是在一千個人只有一種病情的情況下,比如現在的流感,男女老少都得一個類型的疾病,我們則可以直接給出一些建議!

Q8、為什麼會大家都得一樣的病?

這種疾病在古代叫做疫病,什麼是疫病么?就是象古代的勞役一樣,沒有人免得了,這是古人造字的時候就已經發現的規律。所以針對這個病,一段時期內只有一種類型,而其實只有一種證型,就是脾胃內傷感冒。

Q9、怎麼判斷要感冒了?

最後,在重複一下什麼情況是要感冒的節奏。從人來看,有煩躁不安的情形,從脈來看,則有了右關、寸浮;從舌苔來看,則有一層淡淡的黃苔,這幾個現象出現,則可以提前買好葯,服用!

最後,做一下小廣告,經過一年的準備,慶余閣將以往的文章彙集成冊,《學中醫》系列書籍已經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想了解純中醫養生的小夥伴可以一看,購買可直接點擊原文閱讀:

流感的最新動態,這些癥狀都是早期現象,早知道早做預防!

慶余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慶余閣 的精彩文章:

神葯「奧司他韋」和流感,藥效被誇大的背後是腎損傷隱瞞未公開!
聽說你最近失眠?是流行感冒的先兆,這個方可以防治!
這波「病毒」還沒變異,明春謹惕「非典慘案」,女士小心毀容!
這種中醫「藥引子」,靈活運用能治百病,可以防高血壓,防癌?
腎虛,血瘀,高血壓,高血糖?這味家常菜記得常吃!

TAG:慶余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