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考專家貴陽孔學堂講述極地故事

科考專家貴陽孔學堂講述極地故事

2017年12月2日,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科考專家魏文良,在孔學堂內為500餘名貴陽市民作了以「來自極地的聲音」為主題的環保公益講座。

近年來,極地科考事業越來越吸引國人關注,今年第34次南極科考也於11月8日從上海啟程,極地科考船「雪龍號」將一路向南,途經紐西蘭,直奔位於羅斯海西岸的難言島,啟動建設中國第五座南極考察站,預計直至今年4月20日左右才會返航。關於南極科考的主題講座自然也是一大熱門。

在本場講座中,魏文良講述了自己從事海洋工作及極地科考的經歷,生動有趣的故事為聽眾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極地科考知識普及的大門。

在「無主之地」建立科考站

魏文良17歲開始從事海洋工作,30多歲踏入極地科學考察領域。在海洋和極地事業奮鬥了50年的他今年已67歲。結束本場講座後,魏文良再次遠征南極,本次科考將持續到2018年4月結束。

南極,是一個海洋包圍的大陸,有1450萬平方公里,被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所環繞,是無主之地。但是,南極又是一個特殊的地方。它的特殊之處在於,南極大陸98%常年被冰雪所覆蓋,冰雪厚度最深的地方達4700多米,平均厚度2200米。

魏文良說,對於南極這塊地方,人類進行了100多年的探索。人類已經發現南極大陸和60度以南地區的海洋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和海洋生物資源。其中礦產資源就多達220多種。石油、煤氣、天然氣和煤炭等資源在南極的資源儲存量,按照現在地球人口每年的自然利用量來看,可供人類用100年。南大洋的海洋生物也是極其豐富的,僅磷蝦一項的儲存量就達10億多噸。

南極有那麼多資源,又是一個無主之地,當然競爭非常激烈。有8個國家對南極大陸提出主權要求,在上世紀50年代,國際社會制訂了南極條約,當時美國和蘇聯提出了人類共享的方案。

魏文良說,我國南極考察歷史到今天只有33年時間,但這33年來,我國取得了輝煌成就。1984年,我們在西南極建立了第一個科學考察站,名為「中國南極長城站」;1988年到1989年,到東南極建立第二個科學考察站,名為「中國南極中山站」;10年前,我們又在南極大陸最高點,建立第三個科學考察站,名為「中國南極崑崙站」。考慮到崑山站在南極大陸的最高點,從海邊的中山站到崑山站有1300多公里的路程,為了科學支撐和後勤保障支撐,我們在兩站之間建立了第四個科學考察站——「中國南極泰山站」。同時,我們在北緯80度的斯瓦爾巴島,也建了北極科學考察站,名為「中國北極黃河站」。

南北極考察進入新時代

今年中國政府向世界宣布,南北兩極所有的中國科學考察站均向世界開放。南北極考察進入新時代,其中一個重要的任務是,為我們子孫後代夯實發展的空間。

魏文良說,他從28歲開始參加大洋考察,是當年最為年輕的船長。第一次向大洋航行,到了南緯65度以南地區,越往南走冰情越重。他當時駕駛的船隻是B級抗冰船,由於船和海冰的長期撞擊,船首被撞了一個寬60厘米、高110厘米的大洞,海水流進整個船艙,情況十分危險。魏文良和團隊採取各種措施保證洞不再擴大,正常航行之下只需半天就能走完的200海里,在這個情況之下走了20多天,在鍥而不捨的堅持之下,終於到達南極。

靠近南極大陸時,魏文良把船開到岸邊200米的地方準備拋錨。但禍不單行,即將拋錨時又發生特大冰崩,在緊急情況之下,考察隊必須把部分隊員撤到陸地上,減少損失。

當時魏文良動員大家下船,但並沒有人下,都表示要一同堅守。耗了7天,整個船都凹陷變形了。在這7天里,魏文良作為船長每天站在駕駛台,用方位鏡觀察冰山和海冰的運動情況。在潮汐和風浪作用下,兩個冰山之間產生一個間隙,他乘直升飛機上空偵查,決定調船90°角,順著這個裂隙突圍出去,花了8個小時終於成功。

突圍之後,魏文良和他的戰友們用了26天建起了3000平方米的科學考察站,並開始展開各項科學考察。當五星紅旗在拉斯曼谷陵升起來的時候,116名中國漢子都落下熱淚。

南極精神是中國文化的傳承

考察隊先後在南極建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泰山站,2017年又在南太平洋最南面羅斯海上建立第五個考察站。在建站、改造過程中,一次一輛鏟車失控,傷了一位隊員。

當時魏文良在北京值班,和考察隊通了無數次電話、電報,討論方案,當時的領隊、基地中心原黨委書記立刻組織隨隊醫生、澳大利亞的隨隊醫生、俄羅斯的隨隊醫生進行搶救,考察隊員們爭相為傷者獻血,最終救回了傷者的生命。

魏文良認為,這體現了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勇於獻身的英雄主義精神;體現了遵守紀律、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的集體組織精神;體現腳踏實地、一絲不苟、嚴肅認真的科學求實精神。而這些,就是團隊的南極精神。

魏文良說他是不容易掉淚的人,但曾經被考察隊員多次舉動感動流淚。

一次他作為總指揮,批評了某一個地區考察隊員。他質疑這位獨自在180公里開外的地方進行考察的隊員沒有及時撤回,這可能會耽誤其他的13名隊員在晚上之前進行撤離。但在他氣憤地趕到該隊員面前,看到隊員工作的場面時,他瞬間落淚了。「他臉凍腫了,耳朵都裂了,臉也發青了。」

魏文良說,這位隊員是搞冰雪研究的,他把冰雪一塊一塊地裝進冰箱里,抬到飛機上,再運上大船,因為人手不足,所以進行得很艱難。「他只跟我說:『領隊我盡一切努力,你放心,天黑之前我絕對把人都撤到漩渦船和中山站。』」

魏文良認為,這種精神是中國幾千年來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我們當下文化自信的來源,正是有了中國人的參與,在南極的大舞台上,中國文化才會熠熠生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黔訊網 的精彩文章:

貴州新年民族音樂會 「喜氣洋洋」
跳蚤市場生意火 義賣所得做公益
小手剪紙迎新
公務車傷人,賠償3年未了
關於起泡酒 你需要了解這些

TAG:黔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