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程廣峰:旅程,歸途

程廣峰:旅程,歸途

藝術家 程廣峰

藝術家程廣峰的新作延續著他一貫詼諧荒誕的表現方式,有趣而單純的對象轉化為觀念的符號,反映著中西方文化差異背景下自我矛盾與社會狀態的感知,同時以近乎「破壞性」的語言風格突破傳統水墨語言的慣性定式。這是程廣峰的水墨作品個性如此鮮明的原因之一。

作品《不知道上來做什麼,也不知道下去做什麼》

作品《海上迎客松》

作品《海上迎客松-2》

程廣峰的新作讓我感受到了表現主義繪畫的特質:誇張的對象,明細的線條,單純的色彩,卓越的表現力,不模仿、自然而然的表達情感。令人驚喜的是,它們從來沒有突兀其中,顯得格格不入,而是合適的雨水墨的媒介融合統一。在他的水墨中,墨即是色,色即是墨。何況他從來不刻意為之。未經受中國美術教育,年少在外留學的他,就像是一個野生生長的孩子遠行了很久,眼見了斑斕,驀然回望,決定歸途。創作是一段旅程,不是出發而是回歸,尋人生與藝術的初心。所以這是已過而立之年的程廣峰歷經反思後的表達,他始終以自我認知經驗為創作原點,去表現所知而不是表現所見,探索著繪畫性的本質。

作品《好多條》

作品《假裝一條蛇》

作品《原來我是一條蛇》

如果說程廣峰之前的創作更多的一種自語式的表達,那麼近期的作品呈現了更強烈的現實性意象。程廣峰將表現對象的自然場景置換於海上,更巧妙的運用絹本的材料特質營造出一個飄渺的虛擬景觀。同時我們不能忽視另一個要素:不同的表現對象之間無論在形式、語言還是意象上都有著隱藏的聯繫,例如:虎尾、蛇頭、電線、彩虹、海......表現對象之間的連續性帶給了整個系列緊密的「觀念敘事」。

作品《蛇頭虎尾》

作品《假裝是迎客松》

作品《假裝一個小島》

在創作過程中,程廣峰不斷突破對於固有媒介與傳統模式的界限,運用一種近乎戲謔、調侃與輕盈的線條及圖式傳遞一種心境上的雲淡風輕,同時又藉助於絹本這一最能代表中國的材質及大量留白向傳統致敬。中心式構圖及童話般的圖式讓時空交錯,周而復始,提醒著曾經虛幻的真實。海市蜃樓般虛無縹緲的海面,一個無邪與浪漫的旋轉木馬被並置在海平面的中心,它就這樣漂浮著,也旋轉著,不知會飄向何方,也不知何時會停止,藝術家這樣的反邏輯性思維具有讓現實報廢的能力。一切短暫的美好都是幻影,每個人都有該去向的遠方,未知的還有那逃不過的宿命。

作品《旅程的皮膚》

作品《鯊魚一家扮演的島群》

作品《轉海》

這一次程廣峰不是在自語,而是低吟著娓娓道來,作品的社會性不禁在於藝術家的主觀表達,而在於作品本身,是在時代背景和社會現象嚇的價值屬性。在若即若離的感官背後,作品帶給我們的又何嘗不是以此現實主義的真相。它的真相在於:在消費主義至上的師弟啊,我們是否只相信眼見為實?我么是否在現實的環境中也有過短暫唯美的幻象?我們是否將那華麗的幻象因為其美好便誤以為了真實?我們觸摸不到,卻也不願離去,海市蜃樓也是一種存在不是嗎?

作品《五虎圖》

作品《一切都還沒開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概藝 的精彩文章:

旅日歸來看海派
佛身閃耀:智慧長,菩提生
一灘鳥糞,一種沒有理由的快樂
想多了,畫就畫不好了
看見:無非是一種「物我之間」的關係

TAG:概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