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改革的態度:必須知道我們做對了什麼

改革的態度:必須知道我們做對了什麼

歷史是一部充滿正確與謬誤的教科書。不知道過去的路是怎麼走過來的,就不知道將來的路如何走下去。

縱觀中國歷史,為何盛世絕少而庸世、衰世、亂世居多!「唐虞三代,若何之郅治;秦皇漢武,若何之雄傑;漢唐來之文學,若何之隆盛;康乾間之武功,若何之煊赫!」倘若有人如盤古一樣把歷史剪輯一遍,裁去庸亂之世,而將盛世接續起來,中國又將會變成何種模樣?

但歷史無法如此演繹,歷史將正確和謬誤一併留給我們,究竟持何種態度對待歷史,尤其是這個加速發展的新時代,就成為一個極為重要的命題。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四十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憑著一股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憑著一股滴水穿石的韌勁,成功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遇到過困難,我們遇到過挑戰,但我們不懈奮鬥、與時俱進,用勤勞、勇敢、智慧書寫著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故事。這是一段千載難逢的盛世。那麼對於今天的青年人來說,真正要總結的是我們究竟做對了什麼!這是新時代打開歷史的正確方式,唯此,才有可能把這偉大的事業接續下去!

首先,改革不是改錯,而是重新破題。

大國崛起,民族復興,必有此一問!試看那些為歷史開道的人,究竟在思考什麼?秦掃環宇,有「分封」「郡縣」之辯;漢武開疆,有「天人三策」之問;唐之貞觀,有「創業」「守成」之思;康乾之世,有滿漢中西之爭;新中國成立,毛澤東等第一代共產黨人,發出進京趕考之言,激發著跳出歷史周期率的壯懷;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等改革者撥亂反正,也展開了真理標準的大討論。

這些都是當時的「時代之問」,拷問的是每一個人。

事實上,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清楚地知道他所經歷過的時代中,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甚至很多事情前人已經做對了,後人還是如盲人摸象般地瞎闖瞎撞——青蒿素就是一例——葛洪記載青蒿素後近1800年中,東西方醫學界都不知道他做對了什麼,直到屠呦呦受其啟發成功發現並提取了青蒿素,才有了獲得諾貝爾獎的殊遇。

同樣,改革開放四十年,當中國人民以絕大之勇氣與智慧,讓自己不僅僅富起來而且強起來的時候,很多還在等著什麼「大結局」的西方所謂戰略家也開始默然——因為很多人並不知道中國做對了什麼。

現在,我們又站在新時代的入口,必須知道我們做對了什麼,才能回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的「時代之問」。這是今日青年的歷史使命。

其次,改革不是顛覆,而是存續。

改革是有邊界的——底線就是避免「始變終亂」。改革的目的是為了「存續」,不是為了「顛覆」。二者的目標和手段完全不同。

改革如馬拉松,往往需要經過多年的實踐,才能夠看清其本質。好在中國的歷史足夠悠久,後人可以跨三代研究(正反合)。如宋代研究唐朝滅亡的原因,認為「安史之亂」是唐朝衰敗的根源,由此把改革的矛頭直指「節度使」制度,從而形成「抬文抑武」的體制。結果宋朝倒沒有亡於內亂,但因這種「羸弱」的體制使得國力如紙,最終竟亡於外患。後人不一定都能看清前朝的問題,真實原因往往並不那麼顯而易見!

從更為廣闊的歷史視角看,改革開放以來直至今天我們所做的工作,也是1840年以來中國社會現代化大轉折的組成部分。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帝制,但沒有找到復興的道路,卻引發了幾十年的軍閥混戰。是中國共產黨理順了清末的改革者與革命者留下的爛攤子——從這個意義上講,新中國面臨的問題,是現代性大轉折的組成部分,很多問題,其實在一個世紀前就已經顯現。我們現在要解的諸多難題,甚至可以說與百年前是同一套「試卷」,只不過當時很多題目還沒有來得及作答。

改革開放的歷史離今人很近,從情感和認識上更易引起共鳴,殷鑒不遠,其意可追。青年人從中汲取的東西,將遠遠超過任何教科書。

再者,改革不容旁觀,必須躬身入局。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是不是每一個青年人都知道我們做對了什麼?

答案是否定的。我們可以看到,當我們取得了如此巨大的發展成績的時候,各種不滿和指責的聲音反而同時在增長。這就說明並不是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都知道我們做對了什麼,這才是我們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深層原因。

那麼究竟是什麼阻止人們去探知它呢?

是我們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勇氣。

記得很多年前看過一部電影《聞香識女人》,其中上校史萊德在為男主人公查理辯護時有一段精彩的演講:「如今我走到人生十字路口,我總是知道哪條路是對的,毫無例外,我知道。但我從不走,為什麼?因為太難了!」我相信他說的是真心話。2000多年前的漢武皇,也曾經發出這樣的疑問:「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災異之變,何緣而起?」董仲舒給他的策對的核心就是兩個字:「強勉」——改革最需要的是走正路的勇氣,只有那些不畏艱險勇於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

剛剛過去的南京大屠殺紀念日,是讓我們不要忘記那任人宰割的歷史。但是,「三十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這在歷史上曾經一再上演的悲劇,難道不能給我們一個永恆的警醒嗎?

投入到改革開放中的那一代人的最大貢獻,不是在經濟發展本身上,也不在財富的積累上,而是「但問耕耘,不問收穫」的情懷,是勇於把分散的夢想、熱情、能力通過大無畏的實踐變為有序的現代化建設力量的那種執著,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國家的進步。其實,倒下去的英雄遠比走到今天的人更多——青年人只有投身其中,才能切實知道前人做對了什麼,否則所有的熱血、汗水和淚水都會白流,歷史必會倒退。

最後,改革不僅是自我革新,更是歷史自覺。

「真正的改革者從來都承認創造的當代性和主動性,並把歷史看作一代又一代人接續奮鬥的創造性勞動的歷史。真正的改革者也正是在這種實踐中克服了狹隘的、地域的意識,而成為具有世界和歷史意識的自覺的人。」要想知道我們究竟做對了什麼,必須用新時代的思維範式和知識範式來支撐起青年的世界。

僅僅指出前人的錯誤,這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很多人只會「歸因歷史」和「等待轉機」,結果錯過了一個又一個開創歷史的機會。

如果有人不能告訴我們做對了什麼,而是說我們做的都是對的,這種人無論說得多麼誠懇、多麼無邪,都不要信他,因為他們只是在享受成功的榮光,是不足以推動歷史進程的。

如果有人只是在說我們做錯了什麼,而不知道我們做對了什麼,無論他說得多麼誠懇,多麼無邪,也不要信他。他們不是來幫助我們的,他們是來踢場子的。

因此,當一個偉大的時代拉開序幕的時候,我們應當開始主動調整自己的整個文化結構,甚至整個思維世界都要改變。人類文明從農業社會進化到工業社會、信息社會、智能社會,現在人類社會變得更大、更複雜。當中國開始從「跟跑變為領跑」的時候,尤其是當我們準備進入「無人區」的時候,別人做錯了什麼就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我們做對了什麼!否則,你永遠不能成為具有「引領力」的領跑者。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鬥中變為現實。」實際上是對每一代青年都提出了更高的時代要求。

面對歷史,我們都是謙恭的來者,但是面對未來,我們一定是開天闢地的先人——《中國青年》將與中國青年一同探尋我們究竟做對了什麼,唯此,青年一代才能知道如何生活得更加美好,強國一代的路才會越走越寬廣。

選自《中國青年》第1期

廣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青年雜誌 的精彩文章:

你準備好結束2017年了嗎?
自我的真相
長得好看的小姐姐都去讀村上了
我們需要社會讓我們真的相信
為了「通緝」網路段子來源,我加了無數個陌生人

TAG:中國青年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