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氣荒」的陣痛如何破?

「氣荒」的陣痛如何破?

目前1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摘 要

凜冽寒冬,氣溫驟降,一場史無前例的「氣荒」正席捲中國,讓無數個家庭在寒顫「等氣」。先是華北告急,華中告急,接著西南也告急,「凍人」現象此起彼伏,也將上游中石油、中石化等供氣企業推到了風口浪尖。

1

「煤改氣」之痛

其實,這場「氣荒」原本可以避免,但由於個別地方面對「藍天政治大考」,缺乏統籌考量,對氣源缺口缺乏預判,在應急配套方面準備不足,忽視群眾冷暖,片面理解「拆爐禁煤」就是「交差」的唯一選項。

雖然煤爐是拆了,但燃氣供暖卻還沒有影,讓不少人在寒冬里揪心挨凍,引發媒體和公眾接連追問。

毋庸置疑,一段時間以來,在一些城市的邊緣地帶,一直沿襲陳規用散煤取暖,一進入冬季就「十面霾伏」,這無疑加劇了大氣污染。自「大氣十條」實施後,首要硬杠杠就是「去煤化」,於是北京、河北、山西、山東等多省份先後劃定「禁煤區」,簽訂清理煤爐「軍令狀」,確保完成以電代煤、以氣代煤硬指標。有媒體稱,《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近期將出台,要求三年以後實現替代散煤7400萬噸,五年之後替代散煤1.5億噸,集中供暖和清潔供暖比例達到50%以上,建構起完整的清潔取暖產業體系。

由此來看,國家從頂層設計考量,宏觀倡導推行煤改氣和煤改電,提倡使用清潔能源減少大氣污染。此舉無論是從著眼當前,還是放眼長遠,都是事關民計的重大決策,理應拍手叫好。

但是,好政策未必會得到一些地方的通盤考慮和全面衡量。

以煤改氣為例,客觀存在執行人員不明就裡,不講情義,不顧冷暖,大搞「一刀切」,或者把工作的落腳點簡單粗暴定為「交差」。比如這次「煤改氣」大範圍實施後,河北、山東等多地開始限量供應天然氣,不僅普通居民飽受冬季停暖之苦,連醫院、學校等公共基礎設施也受到了影響。有媒體曾報道,河北大學附屬醫院面對限氣寫文件向上級「求援」,理由是一旦限氣,後果難料。

對此,《人民日報》刊文追問,有一百個理由推進煤改氣,但是沒有一個理由讓群眾在冬天受凍。同時把這種現象視為官僚主義,只顧讓上級領導滿意,忽視甚至不顧群眾的反應,並認為這是好政策在基層執行鏈條的某些環節上出了問題。

2

「氣荒」的反思

誠然,一些地方煤改氣後空氣優良天數增多了,但北方地區超量新增的採暖量卻恰恰帶動了天然氣消費激增,用氣量是夏季的3.5倍,加之冬季本是用氣高峰,讓「煤改氣」進度及天然氣需求超乎預期。

據國家發改委的數據顯示,在今年前10個月,將工業和住宅用戶轉換為天然氣導致需求增長了19%。同時,《科技日報》援引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博天環境董事長趙笠鈞的話說,「今年是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目標的收官年,各地的煤改氣需要在年底前完成,煤改氣進度以及所需天然氣超乎市場預計。」對外經貿大學教授董秀成也認為, 「河北氣荒的直接原因在於煤改氣等環保治理行動的快速推進,使得這一地區在短期內供應跟不上需求的變化,造成了天然氣供需的錯配。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徐博也同樣認為,今年全年的天然氣消費量在2300億/立方米,增量33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7%,其中煤改氣帶來的新增消費量近200億立方米。200億立方米,相當於2016年全年全國天然氣消耗量的十分之一。

11月28日,河北省天然氣供應率先進入Ⅱ級預警。所謂橙色預警,既處於嚴重緊張狀態預警,在此水平下,全省供需缺口達到10%—20%,並會對經濟社會正常運行產生較大影響。

除河北之外,山東、山西、陝西、河南、寧夏、湖北、內蒙古等多地天然氣供應也出現短缺的局面。之後情況蔓延至湖南長沙,長沙市政府臨時決定,從12月18日起,全市各級機關事業單位辦公場所停止採暖供氣,全力以赴保障民生用氣,這也被媒體認為是寒冬里的「暖新聞」。這些事例都一定程度佐證了,以煤改氣引發的氣源供應缺口問題開始凸顯,而且影響正逐步擴大和蔓延。

坦率地講,清潔能源的替換在任何國家的發展轉型中都是棘手問題,都需要反覆論證和實踐,過程難免會經歷陣痛,更談不上一蹴而就。當前,「煤改氣」改善空氣質量是大事,但要因地制宜,也要兼顧民生,不能不顧實際把攤子鋪得過大,更不能不顧群眾冷暖。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多煤、缺油、少氣的國家,傳統的燃煤供暖體系相對完善,有大量的煤炭資源可供使用。天然氣就不一樣,不僅開採工藝複雜,產業鏈條長,區域間儲備不均衡,也沒有建成如電網一樣便捷的調度集輸網,所以面對突如其來的用氣量驟增缺口,應對起來的確存在多種瓶頸制約。

3

「氣荒」破解術

如今,面對棘手的「氣荒」問題,各地也緊急加入「保氣」大軍。先是環境保護部下發「特急函」明確要求,尚未完工「煤改氣」、「煤改電」的,可以沿用過去的燃煤取暖等方式,已經完工的,要確保「氣源」、「電源」供應,如果不足,工業用氣用電為民用讓路,並保證價格平穩。接著,國家發改委也強調,居民供暖宜電則電、宜煤則煤、宜氣則氣、宜油則油,讓百姓兼得「溫暖」和「藍天」。

話音剛落,北京市緊急啟動華能應急備用燃煤機組,減少本市天然氣用量,緩解華北地區天然氣緊張。與此同時,廣東省天然氣管網16日在鰲頭首站開啟天然氣反輸通道,這也是國內首次由省級管網向國家主幹管網反輸天然氣,也是首次「南氣北輸」。

此外,12月19日,中石油對外發布消息稱,旗下最大的長慶油田,12月16日的天然氣產量創出紀錄水平,達到了1.138億立方米。再比如,中石油從長遠戰略考量出發,牽頭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天然氣集輸工程——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境內段建設也全面提速,該工程2020年投產,預計每年將有380億立方米的輸氣量,這也被媒體認為是未來破解「氣荒」的殺手鐧。

總之,這次大範圍的「氣荒」的確為社會敲響了警鐘,眼下暫緩「煤改氣」和「壓非保民」只不過是權宜之計,未來要完成清潔能源替代,相關部門還需未雨綢繆,統籌協調,完善天然氣應急保供機制,包括適度調整上游采供比重,積極嘗試頁岩氣開發,進一步優化國內供氣管網,推進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企業供氣互聯互通。同時還需建設安全可靠的儲備用氣庫,特別是要挖掘海外供氣的潛力,用多元化供氣模式來緩解國內「氣荒」,讓天更藍,老百姓心更平,氣更順。

(作者:楊承欣為央企觀察員)

編輯:楊承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鹽之有理 的精彩文章:

從猝不及防的「氣荒」看長慶氣田「保供」

TAG:鹽之有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