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克里米亞戰爭08–土俄開戰

克里米亞戰爭08–土俄開戰

上篇《維也納備忘錄》裡面咱們說過,土耳其人要求俄國人兩周內必須撤出多瑙河口諸公國。土耳其最後通牒一下,俄國人大吃一驚,喲?土耳其人這是怎麼了?咋突然變得這麼硬氣了?

俄國陣營這時候倒不是那麼堅決了,贊成內斯爾羅德看法的人不少,衝突一起將是四個大國之間的對決。現在英法民間對俄國非常反感,這種情形出現的幾率很大,繼續佔領摩爾達維亞和瓦拉幾亞很可能會導致戰爭,於是俄國這廂有些人想打退堂鼓,不過最終做決策的還是是沙皇本人。沙皇尼古拉一世現在已經五十七歲了,統治了俄國三十多年,在俄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他不能丟這個面子,不論是在他保護下的東正教徒面前,還是他治下的子民。沙皇始終有一個夢想,就是要創造一個泛斯拉夫主義的龐大帝國,俄國的東正教大帝國,囊括俄羅斯和奧斯曼土耳其。沙皇認為他還有十年的時間,來實現這個夢想。而跟不上沙皇夢想的內斯爾羅德,已經受其它大臣排擠,漸漸地被沙皇疏遠了。這種情況英國大使西摩並沒有馬上意識到,他還想通過內斯爾羅德,來影響沙皇的決策。此時的內斯爾羅德也已經73歲了,屬於他的時代漸漸遠去。

沙皇覺得英法一恫嚇俄國就後退太丟臉了,絕對不能接受。雙方都不肯退讓,戰爭就此打響。土耳其軍隊在奧馬爾帕夏(Omar)的率領下,渡過多瑙河進入瓦拉幾亞,構築起強大的工事,小規模的戰鬥隨即展開。11月2日,雙方軍隊在多瑙河上的一個島嶼爆發了激戰,土耳其軍隊依託堅固的工事,在炮火掩護下擊退了俄軍的進攻,彼得?丹嫩貝格(Peter Andreivich Dannenberg)率領的俄軍第四軍團被迫撤回布加勒斯特。俄軍試圖渡過多瑙河的另一次行動,也被土軍挫敗,土軍初戰告捷。

土耳其軍統帥奧馬爾帕夏(Omar)

到目前為止,戰爭還是俄土兩家的事兒,兩家除了在多瑙河沿線,同時也在高加索戰場開打。俄國人一直觀察著英法的動向,希望英法之間鬧出矛盾。有消息說法國和荷蘭在密謀入侵比利時,英國在1839年承諾保護比利時中立,果真如此的話,英法之間也可能爆發戰爭,這下俄國便毋須擔憂什麼了。同俄國結成神聖同盟的另兩家奧地利和普魯士,對俄土之間的爭執作壁上觀,不會成為俄國的幫手。美國呢?這個時代的美國既不是一個能跟英國比肩的工業大國,也面臨著內戰問題,所以絕對不會去招惹英國。兩國之間就有爭議的俄勒岡領地劃界問題,早已於1846年達成了協議。雖然美國人一直叫囂著他們國家的「天命」就是一統北美大陸,并吞加拿大和墨西哥,但也就是說說而已。北美大陸還有大片的荒野,開荒還來不及呢,哪有興趣管什麼舊世界的紛爭?

土軍取得了軍事上的初步勝利,蘇丹的態度也轉而變得強硬。而此時沙皇對英國的態度十分惱火,咋土耳其人怎麼做都是對的,俺們俄國咋都是錯的,拉偏架不是?

英法聯合艦隊於11月24日抵達博斯普魯斯海峽,顯然離阿伯丁公爵謀求的和平願望越來越遠了。三周前他還說和平是他的主要目標,但是此時他發現自己的內閣裡面,就已經很難實現統一了。英國的國內輿論也是紛紛主戰,看來只有發生外交奇蹟,才能避免戰爭。

俄國開始全國徵兵,二十歲至三十歲符合條件的男子都要應召入伍,地主們需要出錢出物。戰前大家普遍認為,俄國陸軍是歐洲最龐大的一支軍隊,1812年曾經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拿破崙。表面上看,這支軍隊確實是十分強大,但實際上卻不一定是這樣。俄軍名義上人數有一百五十萬之眾,是能投入戰場上的英軍的至少十倍,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不那麼正規的部隊,不適合野戰。1853年戰爭爆發的時候,真正的精銳只有近衛軍和六個團的步兵、一個騎兵師和一個炮兵師。

此外俄國軍隊還面臨著裝備不足的問題,特別是步兵。大部分部隊裝備的是過時的燧發槍,只有百分之四的步兵裝備了同英法步兵類似的來複槍。大家都知道,來複槍是有膛線的步槍,這種槍發射的是現代槍彈,而不是燧發槍的那種球形彈,射程遠命中率高。另外一個不是秘密的秘密是,即便是滑膛槍,也只裝備了一半的俄軍部隊。俄軍的狀況就是,嚴重缺乏各種槍,不論是還是來複槍還是滑膛槍。更加糟糕的是,由於組織紀律性差、維修保養差以及缺乏備件,這些武器的狀態也很差。加上俄軍糟糕的後勤……

糟糕的情況還不僅於此,俄軍的戰場指揮官帕斯克維奇親王把指揮部設在華沙,他和幕僚們需要向位於聖彼得堡的沙皇報告,而戰場遠在多瑙河和高加索。這些地方之間的通信都靠通過陸上的「八百里加急」,糟糕的道路條件,給通信和後勤工作帶來巨大災難。同拿破崙打過仗的帕斯克維奇老將軍,非常注重戰場平衡。認為派往南方戰場過多的軍隊,會減弱聖彼得堡和北方邊境的防禦。普魯士和奧地利這兩個傢伙貌合神離,不得不防。沙皇覺得老將軍過於神經過敏,奧地利怎敢冒犯我大俄國?儘管如此,他還是同意帕斯克維奇留一些部隊在西部邊境。

伊瑪目沙米勒(?eyh ?amil)

儘管有如此之多的困難,俄軍收拾起土耳其軍隊來,仍然是不太費力。經過初期的挫折後,帕斯克維奇取代了戈爾恰科夫,1853年年底俄軍在高加索和小亞細亞戰場便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高加索地區一直是俄土之間充滿爭議的地區,這裡一直活躍著抵抗沙皇俄國的伊瑪目沙米勒(?eyh ?amil)率領的車臣游擊隊,每每都能搞得俄軍頭疼不已。隨著俄軍進入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土軍派兵進入高加索地區,打算同沙米勒一起把俄軍拖在這裡。然而,儘管土耳其軍有西方軍事顧問,經驗豐富的貝巴托夫(Bebatov)將軍指揮下的俄軍,還是在亞美尼亞的巴耶濟德(Bayezid)打垮了土軍,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又是只剩下沙米勒到處游擊。儘管處於人數處於劣勢,另一支由安東涅科夫(Andronikov)親王率領的俄軍,11月14日在Akhaltsike打得土軍再次狼狽逃竄。俄軍排成密集隊形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勇往直前,用刺刀將土軍殺得大敗。五天以後俄軍在Ongulsi又取得了一次類似的勝利,貝巴托夫(Bebatov)的騎兵沖入土耳其大營,土耳其軍連大炮都成了俄軍的戰利品。

12月12日,聖彼得堡接到小亞細亞戰場上傳來的捷報,沙皇命令全城張燈結綵慶祝勝利,英國大使表示很鬱悶。更讓他鬱悶的是,不久之後從黑海又傳來一個更大的海軍的捷報。這太過分了不是?別的還能忍,這個大英帝國真的不能忍了。

作為世界第一海上強權,皇家海軍要求對海洋的完全掌控,以保護大英帝國的利益,特別是那個女皇皇冠上的明珠印度,這也是英國如此注重土耳其的緣故。那這個讓大英帝國不能再忍的海軍捷報是什麼呢?請看下篇《錫諾普海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永遠的草根 的精彩文章:

克里米亞戰爭07–維也納備忘錄
克里米亞戰爭 05–英國人無所作為
克里米亞戰爭 04–緬希科夫的使命
克里米亞戰爭 02–英法的態度

TAG:永遠的草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