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打贏戰爭,法國在1885年制定了「禁運大米」計劃

為打贏戰爭,法國在1885年制定了「禁運大米」計劃

中法戰爭雖然是從1883年12月的「山西之戰」正式開打,但早在1879年,清廷和民間就在議論中國有無必要派兵幫助越南。當時,我國最大的民間報紙《申報》,便在1879年10月間接連刊發四篇評論,指出安南局勢的危險,指出:如果越南丟失,西南三四千里立刻陷入戰爭狀態,因此,中國必須要有所準備。

茹費理

(1)邪惡計劃的出爐

當中國在1884年8月26日正式宣布對法作戰後,茹費理政府決定將大米作為新一輪禁運的主要目標,由此就要封鎖渤海灣、禁止各國船隻進入渤海。如此,華北各省在冬天就將陷入饑荒之中。這樣,清政府和華北老百姓就將被饑荒打敗,中法戰爭法方將不戰而勝。

法國海軍方面的理事比、孤拔,法國駐華公使巴德諾、法國駐越南順化公使李梅等人向法國總理茹費理提出了這個陰險的計劃。

法國情報官員通過天津港口的運米量向茹費理彙報:從1880年到1884年,每年南方的大米運往北方的有10萬到20萬擔。

茹費理看罷高興壞了,他認為:沒有了糧食,清政府會答應我們的任何要求。因此,他決定:對南米北運的海道進行「禁運」,「餓暈清政府,餓壞華北,打贏戰爭」。

如果仔細算一下南米北運的數量,會發出一句感慨:茹費理的數學沒學好。

首先,南米北運的真實數量比這個要大得多!其次,這個數量根本不足以「餓壞華北」。10萬擔到20萬擔米,取個中數不過1500萬斤大米。1500萬斤大米如果分散到全北京、全華北,這些米能有多少呢?顯然,不足以「餓暈」清政府。但是因為對中國國情的不了解,茹費理犯了一個重大錯誤。

北京地區(因為茹費理著眼的是整個華北,我們就以現在的北京地理範圍為例)是「小麥、玉米、小米、高粱、大米」的混合區域。

倒退七十年,農村地區常年見不到大米,筆者第一次見到大米時還心生恐懼、噁心,但看父母吃得津津有味這才提心弔膽地吃。筆者那時候多大我忘了(應該不會超過1984年,否則我六歲已經記事兒了),是聽母親回憶過去的時候跟我說的。

可見,34年前的北京遠郊區的主要糧食作物還主要是玉米,比較好的家庭一年中小麥和玉米各半,吃大米那是比較少的。

由此可見,130年前即使是北京城,大米也不是平常百姓家吃的。其主要消費者是官商之家和八旗子弟,他們才能有這個待遇。

孤拔

(2)茹費理向各列強通報計劃,英國率先反對,德國、美國很讓清政府失望

1885年2月21日,茹費理向世界各國大使告知這一計劃,將大米作為戰爭的違禁品。茹費理引經據典,特別是葡萄牙、英國曾先後於1689年對荷蘭作戰、1796年美英協定的案例作為依據。希望藉此讓作為中國利益第一國的英國同意他的「禁止中國大米運輸,武裝進攻天津」的計劃。

哪知,這個報告立刻被英國人告知中國人。2月26日,英國人在上海開辦的《字林西報》就把法國的決定公之於眾。

法國見英國如此,非常不滿,兩國開展輿論攻勢。茹費理說:你們英國人對各種戰利品是如何做的?1870年,你們英國政府如何界定軍火走私的?你們早就這麼做了,為啥不允許別的國家這麼做!

英國當時是世界第一強國,怎麼會聽法國的抗議。英國立刻決定「開放香港的武器貿易」,向中國輸送更先進的武器。

法國駐英國公使瓦定敦威脅英國:如果英國敢開放香港的武器貿易,法國將擴大交戰國的權利。

茹費理的決定已下,你英國愛咋地咋地,我們法國十多年來都跟隨在你們英國人屁股後面,現在要站起來了!不當你們英國的僕從國。

在茹費理看來,情況還好,除了英國反對外,只有兩個國家發出了微弱地反對。丹麥外長在3月16日向法國表達了自己的意見:認為大米和食品是保障老百姓的生命權的,除非有證據表明,大米、食品被運入軍隊,所以法國的這項政策是違法的。但丹麥國力弱小,不敢提出公開反對,只是私下告知丹麥的意見。

挪威和瑞典聯合王國稍後公開表示了反對,但該國國力弱小,法國並未將其當回事兒。

最令中國失望的是德國和美國。

中方的總理衙門在得知駐紮歐洲各國的本國外交使節的電報、英國的通報後,立刻派出出使大臣許景澄前往德國外交部,請德國出面抗議。德國首相俾斯麥冷冷地回饋:法國禁運大米是一項在戰爭中的正當步驟。

又請美國出面,2月30日,駐華公使楊約翰正式表示:我們中立。

德國和美國的曖昧非常讓中國政府納悶兒,為什麼?其實現在很好理解,德國希望中越之間的戰爭時間越長越好,這樣可以拖住法國對其他地區侵略的步伐,最好中法兩國兩敗俱傷。

美國則希望法國崛起後可以抵擋德國的發展態勢,同時,又可以趁著法國得利的機會,自己也可以再分一杯羹。

俾斯麥

(3)「禁運大米」政策的失敗

因為,我們上面說了,首先這個計劃就沒有考慮到北京、華北的人口數量問題;其次沒有考慮到華北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問題。「禁運大米」對於官宦人家、有錢人家確實會有影響,但這個影響不足以讓「人」挨餓!

1885年2月26日,孤拔把艦隊交給副司令理事比,率領「巴亞」號、「凱旋」號、「倪愛麗」號、「鎖尼」號等封鎖長江口。之後,孤拔又調來四艘共計八艘戰艦封鎖上海。

上海被禁運後,孤拔等人得到了這些消息:天津的米價數日就上升20%,國內的蘇州、廈門、福州、汕頭等許多城市都爆發「糧食危機」,5月份,北京也出現糧荒,清政府要求糧食配給只發半數,用以節約糧食。

李鴻章也在談判中數次要求法國立刻解禁大米,茹費理等人認為「禁南方大米餓北方人」的計劃是正確的,因此,必須堅持。

然而,茹費理顯然高估了這一政策:天津米價上漲迅速被平息,包括北京糧食減半發放等也是謠言,不法商家趁機哄抬物價所致。

雖然,法軍封鎖了長江,但是,中國船隻利用大霧、英國和法國的矛盾僱傭英美商船等先後有數匹艦船順利衝出封鎖線。正如法軍封鎖台灣後,楚軍、湘軍仍可以渡海援助劉銘傳、劉璈一樣,法軍戰艦的數量不足以「完全封鎖台灣海峽」,也不足以「完全封鎖長江」。

更為重要的是,清政府利用「商業誘惑」對英美等國的輪船公司進行收買,由這些英美公司負責裝運大米乘夜色、大霧等偷偷北上。在茫茫江面、海面,偷跑的可能性太大了。法國軍艦數量不夠,他們又採用收買英美等國的輪船公司的工作人員的方法,希望把船開到法國軍艦面前。這基本也屬於妄想。

同時,清朝嘉光時期大運河就不通暢了,對於「漕米」,由當時的兩江總督陶澍主持「海運」工作,南方的大米不由京杭大運河或部分由京杭大運河運輸,然後轉走海運。現在,既然法國要「禁運大米」,那可以以「疏通大運河」作為抗衡手段之一。

最終,還是現實教育了茹費理。

1885年3月31日,英國人赫德告訴法國當局「米在北京是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此地的糧食充足」。而這時的茹費理已經沒有時間再去關注他的「禁運大米」計划了。

他因「鎮南關大捷」而辭職了。

孤拔也在6月11日,病死在台灣省澎湖縣。

切斯特·艾倫·阿瑟,1881年9月到1885年3月任美國總統

參考資料

中國近代經濟史資料叢刊編輯委員會主編,《中國海關與中法戰爭》,1983年版,中華書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中法戰爭」中我方必敗?談英法的「主僕關係」
到了宋朝!官員不在是報紙的唯一讀者,新聞受眾首次擴容
1881年後西太后何以由無大錯變中國罪人!以左宗棠被奪權說起
鄭和永遠無法實現「歐式地理大發現」
馮子材1882年辭職回家養老,並非左宗棠的楚軍逼迫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