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記錄鷺島半世紀記憶的人走了……你一定看過他拍的照片!

記錄鷺島半世紀記憶的人走了……你一定看過他拍的照片!

他是廈門新聞攝影的奠基人

是時代變革的親歷者和記錄者

《炮火中歡度國慶》(1959年)。當時中山路人聲鼎沸,鑼鼓喧天,而廈金海面上卻是炮聲震天動地。(李開聰 作品)

鄧小平、尼克松、李光耀、

陳嘉庚、盧嘉錫、陳景潤……

被他拍下傳神畫面

陳嘉庚陪客「看龍舟」(李開聰作品 記者翻拍)

1955年高集海堤建成

1957年鷹廈鐵路全線通車……

被他一一記錄

1955年10月,全長2212米的高集海堤合龍。(李開聰 攝)

「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剛寫下這句話的鄧小平還握著筆,若有所思——這張照片攝於1984年2月9日,30多年來曾無數次出現在各大重要場合,刊載於國內外媒體報刊,成為記載中國改革開放歷程的經典一刻。

經典傳世

記載這一刻的攝影記者卻悄然走了

1月4日凌晨,廈門日報社原主任記者、廈門市攝影家協會原主席李開聰辭世,享年86歲。

【人物名片】

李開聰,1932年出生於廈門。當選全國第三屆、第五屆文學藝術界代表大會代表,廈門市政協委員。出版發行《海上花園——廈門》《鷺島春秋——李開聰攝影作品選》等攝影專集,其中《劈石》《中朝姐妹花》等十餘幅作品入選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遵照李老的遺囑,家人們喪事從簡。不過訃告見報後,廈門大半個攝影圈的人都自發趕來悼念。「每年讀者節,老李都來,去年10月我們在現場還看見他精神很好……」在場,多位記者同事扼腕嘆息,李開聰是廈門新聞攝影的奠基人,他的逝世讓廈門新聞界和攝影界許多同仁和後輩都十分不舍。

關於李開聰

有兩張照片不得不提

《鄧小平同志為廈門經濟特區題詞》這張照片,被認為是鄧小平題字照片中最傳神的一張。事實上很多人並不知道,在鄧小平來廈之前,李開聰就已經被選中了。

曾與李開聰一起共事過的老記者洪濤和黃文啟回憶,當時新華社福建分社的領導推薦攝影記者,李開聰是唯一人選。洪濤說,當時拍了鄧小平落筆之後,不少攝影記者關掉相機,但李開聰依然開著相機,蹲守在旁,等待終於迎來了回饋,鄧小平書寫完畢,手握毛筆依然若有所思,「咔嚓」一聲,這張傳世經典照片就此定格。當時這張照片在《廈門日報》頭版刊登,引起巨大反響,在接下來的30多年裡,它還被反覆引用。

《鄧小平同志為廈門經濟特區題詞》(李開聰作品 記者翻拍)

另一張照片並非李開聰本人拍攝,他是其中的主人公,身邊是美國前總統尼克松,這次合影是尼克松主動提出的。1985年9月尼克松訪廈,當時他在「鷺江號」遊艇上觀光,看到桌上放的《廈門日報》頭版,正是他與集美海邊漁民交談的大幅照片。他對照片很滿意,知道拍攝者李開聰就在身邊,轉身就握手致謝,還拉著他合影,留下了這張照片。

1985年9月8日,來廈訪問的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在鷺江號遊艇上看到了他的新聞與照片,十分高興地捧起《廈門日報》,同拍攝了這些新聞照片的李開聰合影。(廈門日報資料圖)

李開聰就是這樣的一個「大人物」,他的攝影水平和技術得到國際與國內的認可,而他也被公認是廈門攝影界的泰斗級人物。他也同樣定格了許多國內外大人物在鷺島的精彩瞬間。

李開聰還曾拍攝過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朱鎔基,以及愛國華僑陳嘉庚、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柬埔寨前國王西哈努克等許多大人物。在他的鏡頭裡,這些人都顯得貼近而有溫度。

廈門大學60周年校慶時,數學家陳景潤拿著手稿,激動地與廈大已故校長王亞南的夫人李文泉女士握手;炮戰激烈的日子裡,中科院院士盧嘉錫端著碗筷,和學生們一起吃飯;還有鄧小平斜著身子摸摸孩子的臉、尼克松「闖進」了小理髮店……那一刻,這些人物的神情、動作都親切可見,彰顯著人本身的能量。

尼克松「闖」進剃頭店(李開聰作品 記者翻拍)

陳景潤好激動啊!(李開聰作品 記者翻拍)

不難想像

李開聰為了這些瞬間

需要舉著相機或蹲或站

等待多長的時間

一位時代見證者

用光影為鷺島製作編年史

很多人不一定認識李開聰,卻一定在某些時刻看過他拍攝的照片。數十年如一日地奔波在路上,李開聰用他的鏡頭裝下了半個世紀的鷺島春秋,成為時代變革的親歷者和記錄者。

翻閱李開聰的影集,每一張照片就是一個歷史刻度:

1954年,廈門前線軍民赤著腳,肩挑手扛一塊塊巨石來修建海堤;

1957年,一列火車冒著煙呼嘯而來,鷹廈鐵路全線通車;

1981年廈門經濟特區發祥地湖裡破土開工,開創廈門騰飛新紀元……

(李開聰作品 記者翻拍)

就這樣,從黑白照片到彩色照片,李開聰用光影一絲不苟地為家鄉製作了一部上世紀50年代至上世紀90年代的編年史。

在這些展現宏大時代圖景的照片里,李開聰經常不走尋常路——他將鏡頭對準普通百姓,注重畫面語言的生動和豐富,有時甚至連圖片說明都不需要。「這張照片沒有出現鐵路,而是通過一般人物的典型形象來帶出事件,並以鐵路標識和標語文字來解釋背景。」廈門大學新聞學院攝影專業教師李世雄指著父親李開聰拍攝的《願望實現了》介紹,這張照片攝於1956年12月14日,正是鷹廈鐵路打下最後一道釘,廈門人終於把火車盼來的時刻。

願望實現了(李開聰 攝)

李世雄還提到1953年誕生於海堤建設工地的照片《劈石》,父親看書學習了蘇聯攝影藝術,在構圖、用光以及影調安排、層次處理上大膽創新又細膩把握,這張照片曾入選首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劈石(李開聰 攝)

一個攝影世家

三代攝影人傳承匠心精神

有人說,李開聰能用鏡頭記錄這波瀾壯闊、燦爛不凡的時代,是幸運的。其實,李開聰始終用兢兢業業、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回饋這份幸運。洪濤和同事們說,這是一位德藝雙馨、德高望重的老攝影記者。而在兩個兒子眼裡,父親將全身心都投入在了新聞攝影工作上。

「『文革』期間,《廈門日報》停刊,父親還有空給我們拍照,後來報紙復刊,父親就沒時間了。」李世雄說,儘管父親是攝影師,給家人拍攝的照片並不多。而且,父親經常參與重要活動拍攝,行程很是神秘,就連那次為鄧小平拍攝照片,母親也是第二天經同事提醒,看了《廈門日報》才知道這件事。

李開聰對攝影器物很珍惜,李開聰的次子李世平記得,從小父親就不讓他們動他的相機,怕他們一不小心給弄壞了。李世平在報社當攝影記者時,一次摔倒了回到家,父親開口第一句話問的不是他摔傷了沒,而是相機有沒有事。老同事梁偉也提到,初入報社時,有一次他將沒用過的膠捲隨意放在桌上,就被作為老師的李開聰批評了。「他很嚴肅地對我說,一定要保管好膠捲,否則膠捲一被打開就會曝光,就浪費了。」梁偉說,30多年過去了,李開聰那份細緻的精神仍然讓他記憶猶新。

2017年11月11日下午,李開聰在李世雄、陳偉凱攝影展覽的現場。

李開聰的這份匠心品質也傳承給他的兒孫們。兩個兒子接下他的衣缽,相繼踏上攝影的道路。長子李世雄在負責攝影教學之餘,和同好們創辦攝影交流刊物《影友通訊》,1987年還在香港辦了攝影展,成為中國攝影界的先鋒人物。次子李世平是活躍在攝影和書法兩個領域的佼佼者。

晚年,令李開聰更開心的是,孫子李遠著出國就讀攝影專業,回國後也開辦了自己的攝影藝術項目。

李開聰走了

但熠熠生輝的藝術生命延續著

攝影世家的傳奇仍在繼續

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記者:林路然 攝影:姚凡(除署名外)

編輯:王望 值班主編:林燕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廈門日報 的精彩文章:

姑娘趕時髦染「奶奶灰」,卻差點變光頭!還有人因此喪命,愛美的朋友注意了!
夜讀 江南的冬景
好消息!廈門人手機的這項功能又升級了!支持N多黑科技……
翔安為什麼會出這麼多本土書畫家?原來是因為……
高僧名家墨寶上線!新一年,等你用愛心來收藏

TAG:廈門日報 |